《新世紀先鋒詩人三十三家》詩人展之二十: 楊黎 篇
導語 | 黃洪光
作為鄉黨,我生得晚了,在網絡時代,才讀到楊黎的詩歌。但我始終被那閃爍著的異質的光芒刺痛了眼。他在別的頻道上,需要撥動旋鈕調諧才能勉強收聽到,還夾帶幾點刺耳的噪聲。這個近年的長相長得居然有了點希特勒模樣的人,他總在區別開來的另一條詩歌的跑道上,穿著他喜歡的紅皮鞋,跑著。
他直接倡導廢話寫作,反對詩言志,不管它是什么志;反對以比喻為中心的一切修辭,也不管它為什么修辭又是怎樣修辭;反對詩意,特別是反對道德意義上的詩意;叫囂著愿意把詩歌還原到孔子之前。我們看重的,他卻看輕。他這個人,在詩歌上,幾乎就是作為羞殺同行的人存在的。比我年老的人夸他,比我年輕的人也夸他。他們都夸得天花亂墜的,把大師的帽子都給他戴上了。雖然我看得和聽得一愣一愣的,但我至少明白他是一個始終在用自己的口氣寫詩的人,所以怎么著他都是一個有意思的詩人。
在這個山寨橫行的國度里,如果有人來問我,誰是最可愛的人,我就傲慢地告訴他,那就是楊黎,沒有之一。讀他的詩歌,我總能感到詩行背后站著的是個少年。很多詩人,被歲月輕輕那么一蹉跎,就都愈發的老了。然而楊黎,卻在逆生長。冠蓋滿京華,斯人不憔悴。有其人,該有其詩。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黃洪光,詩人。
特約評論
廢話:語言中的語言
楊黎某些作品給這個時代的大多數詩人與讀者帶來嚴重的不適感,但他的周圍聚集了眾多追隨者,楊黎的隊伍到底有多少人,我并不清楚,但他的氣場一直強大,喜歡他的人與不喜歡他的人同樣多,與他分手的人和與他走在同一條道上的人同樣多。他以詩歌文本影響了一波又一波更年輕的詩人,他以詩歌觀念建構了一個新的詩歌世界。他從不反對自己,他只是建立一套獨立的語言,他反對的是他一生下的這個語言世界。他早年沖到啟蒙前沿的詩歌革命,隨著時代的巨變,他以更加決裂的態度,繼續一種廢話詩歌精神。日常生活拆解、后現代性艷俗描述、情色話語權改造等等,楊黎夠燦爛的了。
楊黎這個廢話大神,他的《秘密》還真是詩的秘密,他在語言上走得最遠,如果要說先鋒,他是永遠的先鋒。如果要說現代性,他是現代性歷史演變中與語言的舌頭、生活的肉身貼得最為緊密的詩人。
——周瑟瑟,詩人,評論家

詩人簡介:
楊黎,1962年8月3日生于四川成都。《橡皮:中國先鋒先鋒文學》雜志主編,橡皮文學獎設計和監制。著作有《新作品》(詩集,與何小竹合著,1996年)、《小楊與馬麗》(詩集,1997、2002)、《燦爛》(專著,2004、2014)、《向毛主席保證》(小說,2008)、《五個紅蘋果》(詩集,2010)、《打炮》(小說,2012)、《一起吃飯的人》(詩集,2013)、《錯誤》(詩集,2015)、《我寫,故我不在》(文集,2015)等。
詩人手跡


楊黎詩選
紅色的椅子
椅子為什么是紅色的?
這真是一個問題
還有坐在它上面的少女
她把椅子的顏色變得更加的紅
為什么?為什么?
如果是在鄉村
這椅子一定會成為鄉親們喜愛的
一件吉祥物
預兆豐收、天亮和洞房之夜
如果是在海邊(藍海邊)
它和坐在上面的少女
都應該無比幸福、美麗
但紅色的椅子
它放在我剛買的新房子里
那它的顏色、以及
上面坐著的少女
都被這空洞的房間
搞成一部恐怖片的開頭
我聽見一個女人說
在一條很小的街上
密密麻麻的發廊里面
晃動著許多身體
夏天來了
她們把該亮的東西都亮了出來
一個女人對另一個女人說
看啊,整個世界就我們的乳房那么大
除夕夜十一點,我突然想去埃及
我獨自站在橡皮的門前
突然想去埃及
不是為了金字塔
也不是為了女人們
(雖然從沙漠上走過時
她們從來不穿鞋子)
我想去,只是因為除夕的夜里
街上一個人都沒有
一起吃飯的人他們并沒有一起睡覺
他們只是在一起吃飯
吃完飯后
就各自走了
而沒有一起吃飯的人
也是這樣
他們吃完飯后
也各自走了
那么,我問小楊
誰和誰一起睡覺呢?
小楊說:誰和誰一起睡覺
誰和誰心里明白
桉樹
1、
這株桉樹與其他的桉樹不一樣
它特別的高,特別的高
我從下面往上面望
還沒有望到它的樹尖就已經望見了天
像一片天和另一片天
像兩片天空和三片天空
二十年過去了
我一閉上眼睛它們仍然懸掛在
這株高高的桉樹上
數不清楚有多少
但知道
都非常的亮
2、
小麗在這株桉樹下等我
她整個身體靠在桉樹的上面
一片桉樹的樹葉
慢慢的落下來
并準確的落在她的胸前
那是我們第一次約會
那應該是一個秋天的傍晚
天正在黑
小麗抬起頭往上面看
她說:我越往上
越是什么也看不見
3、
我愛上這株桉樹是從那時開始的
小麗愛上這株桉樹也是在那時
在幾株桉樹中
我們單單選擇這一株
我們有我們的理由:
我是因為它的高
小麗是因為
落在她胸前的桉樹葉
再說一下二十年以后吧
這株桉樹還在
而那片樹葉
是不是還在
要問小麗
才知道
4、
二十年的時間里這株桉樹并沒有再長高
但它依然是最高的
比所有我見過的桉樹
都要高出一頭
小鬼
我養了一只小鬼
有那么大
在我需要時
喊一聲
它就出來
我不需要時
就把它
放在手里
我揣著雙手走在街上
別人看不見它
在紙上寫了一個名字,又把她擦掉
這個名字由三個漢字組成
一個是齊
一個是燕
一個是飛翔的飛
齊燕飛,我隨手寫出后
才去網上
查到有關她的六項信息
其中一項是這樣說的
齊燕飛,她去丞相府
當了丫環
2004年,春天,下午,我迷茫
山頂
在那高高的山頂上
有一朵白云飄了過來
當白云飄過之后
在那高高的山頂上
就沒有了白云
楊黎作品





眾說楊黎

于堅 韓東 譚克修
楊黎是天生對詩歌有著準確直覺的人,是詩歌之魂派到世界上來找回它的失者的使者之一。
楊黎永遠是一個能指,他的生殖力、幽默感、生活方式以及詩歌,都是明白而不朦朧的。他從不會故意營造一種風度、所指或隱喻讓人以為他是一株玫瑰或一杯咖啡,他是一大群詩人中唯一沒有詩人風度但握有詩歌鉆石之創造秘方的活生生的人。
這個詩人從一開始就屬于中國80年代偉大的革命性的詩歌進程,他是那種當他的文本一出現就使得周圍的詩歌風尚成為矯柔造作的東西的那類詩人。他向我們顯示的不是通常漢語詩人們哲學天賦、宗教天賦、神話天賦、歷史文化天賦或更其糟糕的意識形態天賦,他是那種一開始就以非凡的語言天賦脫離了特定地域和文化的詩人。
——于堅,著名詩人
楊黎的意義即在于清除迷霧,恢復語言的光照。他的寫作和言說都說明了這一點。要求看見的人并非絕無僅有,但像楊黎這樣堅決、理性、一貫和極端者在我們的時代卻是唯一。因此,他是一個標志。從實際效果看,正是楊黎的堅持和批評,使‘語言生產力’得以巨大的釋放。
楊黎是一代宗師,一個真正神秘的人物,一個通天徹地之輩,一個好朋友和一個對誰而言都是過于強硬的對手……
——韓東,著名詩人,小說家
不管是來自于他者的啟發還是自己的創造,楊黎的廢話詩歌,對我們過于強大的“詩言志”漢詩傳統來說,已經具有一定的革命意義。借用某句廣告詞的句式,楊黎幾十年,只會做這一件事情:把漢詩傳統的內容事實向語言事實轉移,把詩歌變成廢話。其實他在用一種看似戲虐、游戲的姿態,轉化為對語言自身的尊重和解放。
曾聽到有人把與楊黎同時代的一位知識分子詩人,視為語言天才。其實,他不過一修辭的煉金術士。那種帶有雜耍性質的晦澀語言,與楊黎的大白話一比,顯然更加像是謊言。所以,當有人說,廢話寫作是一種無難度寫作,他應該并不明白難度在哪里。
——譚克修,著名詩人




歡迎關注《新世紀先鋒詩人三十三家》
讓我們一起感知那些文字流于身體的溫暖

Hello,親們
蘋果手機可掃碼打賞!謝謝
點擊左側微店二維碼
進入微店預購
《新世紀先鋒詩人三十三家》

點擊“閱讀原文”預定,李之平主編《新世紀先鋒詩人三十三家》
作者:楊黎
來源:華語實力詩人聯盟
劉不偉編輯整理
http://mp.weixin.qq.com/s/QI2tggSf3ukPFojAV3Y7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