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訪小鎮(外二首)
作者:張德明(湛江)
你住的小鎮是我心頭的某處傷痕
它在東南角呼吸
卻在我身上疼痛
我只好攜了三千公里的迷惑,八
小時的輾轉
去看你,和你的小鎮
趁著夜色,趁著街巷將睡未睡
熙攘的叫賣各自還家
慢性病似的鄉音正好將我偽裝
成一個游人,或一個外商
在小鎮曖昧的路燈下,我一邊賞景
一邊用腳量度
思念的尺寸,愛的距離
觸摸你淺水般的夢想,薄霧樣的野心
夜訪小鎮
我在暮色中偷襲你的王國
不小心成了這塊土地,意外的俘虜
午夜的小島
如果一座島只用來盛放愛情,那
未免奢侈,未免
有些大而無當,不食人間煙火
這樣想著,我來到午夜的小島,來到
心跳過速的水域
海潮退去,沙灘上的腳印,凌亂
而紛雜
三兩只鷗鳥,飛飛歇歇,追著啄食
滿地蹦跳的月光,一只白乳罩,
在海浪中
蕩來蕩去,像一次輕浮的愛情,航標燈
在江心,幽暗幽明,不斷放大
四周的茫遠,和靜謐
午夜的小島
將情侶座騰空,將遮陽傘收起
比白日寬闊了兩倍
正好可以裝滿,我此時的孤獨
為你打馬過江南
杏花春雨,煙波柳笛,桂香霞綺
江南的畫卷在你夢中展開
西湖上升起明月,映照萬川,映照
你瘦如清風的鄉愁
為你打馬過江南,我備日記一冊,
散霧劑一方,采香瓶一支
我用日記錄寫江南的心情,用散
霧劑清除
柳巷的離愁,用采香瓶
收納萬卷錦繡,為你打馬過江南,
我用大半輩子
采集蘇杭煙雨,用李清照的詞牌,
為你釀造
秘制藥膏,再用最后五年的光陰
足不出戶,日夜療治,你的懷鄉病
讀張德明詩作《夜訪小鎮》
作者:安琪(福建著名詩人)
愛是人類情感中最豐富最斑斕的一種形態,愛的色彩、滋味和表現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正因如此,盡管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用很多的文字書寫了這種情感,但依然始終無法窮盡。《夜訪小鎮》是詩評家張德明的一首詩作,在這首詩里,詩人也將思維的目光投注在“愛”這一事物身上,用別樣的文字寫出了別樣的情感樣態。
近幾年,批評家寫詩漸成風尚,盤點一下就有《詩歌EMS》為批評家做的“新詩快遞”,云南《滇池》雜志則開設“批評家的詩”,刊登批評家的詩作并有欄目主持張德明對各批評家的訪談,可說是隆而重之。批評家向來以理論見長,職業訓練造就出的發達的邏輯思維如果再輔之于詩歌的形象思維,可謂相得益彰。寫詩的批評家進入詩歌文本往往更能一步到位已是批評界的共識,而詩人們對會寫好詩的批評家自然也有著天然的親近和信任。作為當下詩歌批評的中堅力量,張德明教授出色的切入詩歌現場并總是在第一時間發出自己獨特觀察所形成的有價值的批評文本的能力,和他偶爾為之的詩歌寫作才華。
我推薦他的《夜訪小鎮》。
在詩中,“我”對小鎮的造訪是在“她”并不知曉的情況下發生的,因為“她”對整個造訪過程無從知曉,才使得這樣的“襲擊”更具有情感的原初與本真,沒有任何人為設置和添加的成分。“小鎮”是一個別具意味的地理符號,它聚集著神秘、安靜、寧和等意義素質,同時也是鄉風民俗仍然留守、傳統人文景觀依舊存活的地帶。在這樣的空間駐足和徜徉,自會捕捉到平常在大城市難以領略的生動的生命跡象和醉人的生活情景。尤其當這領略新鮮的生存與生活方式的活動中還纏裹著對“她”的愛意與思念,心中涌起的情感自然就非同凡響了。
本詩最后三行構成第二節,是該詩出彩的地方。“偷襲”這個軍事詞匯的選用,意在突出“我”造訪這座小鎮的出其不意,強調了這次造訪行動的突然性、侵略性。小鎮的神秘、精彩和韻味,徹底征服了一個有備而來但又始料不及的“偷襲”者的心靈,使得“我”“不小心成了這塊土地,意外的俘虜”。這是愛的力量,還是情的魔法呢?
這首詩產生奇特詩意效果的地方在于詩人寫出了諸多錯位性情態。“我”的都市生活和“她”的小鎮生活的錯位性,使得“我”對“她”的現實生活境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都市而來的“我”的居高臨下和小鎮的自然平和形成錯位,這使“我”一開始占有了某種絕對的心理優勢。“我”的有備而來與迷人的小鎮讓我又始料未及的錯位性,讓那一直駐扎在內心的情感之流頓時翻騰、喧響。種種的錯位性情形構成了意義的交響,令詩歌顯得情緒跌宕、興味盎然,給讀者帶來美妙的審美沖擊。
作者:張德明
來源:張德明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2f75ec0102e2z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