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揚的風馬旗(組詩)
2018-10-30 11:43:57
作者:藍曉
飛揚的風馬旗(組詩)
作者:藍曉
麥積山
一座山長成麥垛的樣子
總是讓人想到豐收
這個季節
濃郁的綠覆蓋山頂
把金黃的豐收藏起來
沉靜的山體
蓮花的智慧在飽滿的麥粒里孕育開放
塵世的多少風風雨雨
慈眉善目的菩薩處變不驚從容看著
佛在山上
佛在心里
我們的腳步越來越輕
能聽見一顆顆麥粒落地的聲音
塔爾寺的酥油花
一場雪后,大地和天空生出的色彩
從他們冰涼的指尖
一滴一滴地暈染
酥油花就此盛開
一瓣花開出廣袤的草原
一片葉開出茂密的森林
一片羽毛開出遼遠的蒼穹
一個眼神開出慈悲和善良
一個坐姿開出高貴和安詳……
菩提的枝葉繁茂
六字真言從低到高穿越心靈
佛的智慧在燈火里閃爍
明艷的色彩暗淡了肉體的疼痛
佛前的愿望在酥油的馨香里生長
飛揚的風馬旗
山巒起伏
綠的波濤蕩漾
天空是一只眼
看得真切
太陽悄無聲息地走著
呈上一個又一個日子
扎西爬上寨子后山
把一桿一桿風馬旗插上
風沒有耽擱,及時地來了
藍色、黃色、紅色、白色、綠色、橘色
在天地舞動
虔誠,靜候
他聽見了,一遍又一遍
立夏日在松崗
雨后,山野的綠明亮濕潤地堆上山頂
雀鳥歡叫,空氣微甜
太陽走在輕薄的云層后
時而露出容顏
松崗直波碉樓站立在山崖
像兩個威武的漢子抑或插在巖縫里的兩柄寶劍
田地里莊稼安靜地生長
野牡丹在雜樹叢里舉著耀眼的粉紅
零星的野草莓在低處仰著純潔的小臉
山道里依稀的牛糞散落不見牛的蹤影
誰的腳步也沒遇見
村子的生活窖藏在石墻里
一陣誦經聲從風里飄來
大黑金剛神石前年輕的殘疾喇嘛正虔誠地誦讀
石頭里的有或無隨心領會
桑煙升起,漫過碉樓蒼老的色澤
走過的時間,柔軟了碉樓的銳氣和鋒利
天上,地下。無邊的虛空里萬物競相自由
燃燈節的夜晚
總有些夜晚在不經意里來臨
也在不經意里逝去
如穿城而過的梭磨河水
始終都要來來去去
始終都在那里
而今夜
街道、河岸上的行人步履輕盈
一盞一盞酥油燈托起神圣的光暈
獨行的男人、女人
一家一群的男女老幼
他們舉止謙恭 目光柔軟在燈火里
這個夜晚
每個人都能聽見自己的聲音
燈芯躍動的幸福、光明、美好、溫暖、平安……
在夜的空氣里蕩漾
在梭磨河的奔跑里久久常常
巴郎的麥田
整個下午,我們的目光都跟著麥田一起生長
這個時節,麥田正由綠轉黃
陽光站在高處,盡力伸長翅膀
撫慰離我們越來越遠的村莊
田邊碎石小徑
我悄然混跡于幾頭黃牛悠閑的隊伍
能傾聽到它們輕微的呼吸。牛們偶然的叫聲
讓我和麥田都微微震顫
伸手觸摸向天的麥芒
在細微的疼痛里找尋丟失的記憶
麥稈的哨音從時光的隧道爬進耳朵
依然清脆響亮
一粒粒鼓脹的麥粒呼之欲出
輕輕掰下幾粒送入口中
瞬間,那麥漿的清甜就充盈了我的口腔
田野中央,古老的白塔像老人的眼睛充滿祈愿
護佑著村莊的糧倉
這時,有風翻越山崗俯身向麥田走來
麥田漾起波瀾,一圈又一圈
把巴郎的豐收旋轉
桃坪羌寨
那一塊塊壘砌的石頭像種子
桃坪的故事從布繭的手心開始發芽
木門窗立起的家
迎著雜谷腦河的風“吱呀”地叫
幽謐的通道牽出一個又一個日子
或者光亮或者晦暗
重要的是從此炊煙裊裊
水聲潺潺
石頭盛下溫暖
黃泥注滿了情感
寨樓旁一叢叢拔節的竹子長勢喜人
羌笛的音韻就這樣流轉流轉
畫唐卡的女孩
房間里的孩子都在學畫唐卡
你是其中一個
此刻,畫布是你的世界
你坐在小凳上細心走筆
線條從指尖流出
勾勒出的圖案就像窗外進來的陽光
你柔軟的脊背隔開塵世的喧囂
也把我們隔離在遠處
松散的麻花辮滿是依賴
睡在你稚嫩的肩上
空氣很靜 時間很緩
那只紅色的蝴蝶發卡在你的頭頂閃耀
發散出溫潤的光亮
又到秋季
窗外的查白山一直站在那里
像一面湖水
沒有聲響地又走到秋季
白楊、樺樹、青岡、杉樹和灌木
舉著各自的綠
沒有風,我看不見他們搖晃的身影
其實,風會來,寒霜也會降臨
他們的生命必將又經歷一次煉獄
樹葉的枯黃 一枚一枚地飄零
我看著窗外,看著以往的秋季
我在他們的零落里
看到一次又一次從容的站立
簡介:
藍曉,本名藍曉梅,藏族,出生于四川金川。從事過教師、編輯工作。在《民族文學》《星星》《詩選刊》《芒種》《詩潮》《四川文學》《延河詩刊》《紅豆》等有詩歌刊載,作品入選多種選本。出版詩集《一個人的草原》《冰山在上》。魯迅文學院第十二期少數民族培訓班學員,現為中國作協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