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斗在抗疫一線的詩人”專輯五:侯馬
他叫衡曉帆,內蒙古自治區公安廳廳長。他也叫侯馬,中國著名詩人。
履新內蒙古近一年的自治區公安廳廳長衡曉帆,近日又以“詩人”的身份回歸詩壇,公開發表17首與新冠肺炎疫情和內蒙古鼠疫有關的詩作。
這些詩里,既能感受到一個公安廳長痛失優秀下屬的悲切之情;也能觸摸到疫情之下一個詩人的良心、一個凡人的困囿;更能體會到災難之中向上的希望和力量。
公安廳長的悲切
是警察總有犧牲
送戰友卻也平常
只是你大年初二
接到命令匆匆上勤
趕到車站設卡檢查
嫂子問你一句話
今天咱家幾點吃飯
叫我們如何回答
叫我們如何回答
2月6日,衡曉帆寫下了這首《問離人》,悼念他的下屬何建華。

連續工作到下午13時許,何建華突感身體不適,被送往突泉縣人民醫院搶救。晚21時許,何建華因小腦出血醫治無效不幸因公殉職,享年52歲。
凡人的困囿
凌晨四點
北京的老同事
發來視頻
是香港版的抗疫指南
關于口罩的部分
讓我看的直揪心
因為從阻擊戰開始
我就沒有丟棄過一個口罩
幾個口罩輪流戴
就像我的青春歲月
不洗衣服
臟衣服放幾天
再穿時宛如新裝
這首《青春》,讓人直觀地感受到了疫情之下“一罩難求”給人們帶來的困囿。
而另外一首《口罩》,也讓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們頗有同感和共鳴:
老父親老母親
年事已高
萬萬不可染上新冠
到了正月十三
我給他們打了
春節以來的第一個語音
問爸爸是否
還有口罩
他說還有
你弟弟春節前去日本
帶回來不少
詩人的憤怒和淚水
1月30日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接受白巖松采訪時表示: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不像咱們想象的那么嚴重。我們對全國7000多確診病人的病例分析,我們看到小于30歲的人基本沒有死亡,那么40至59歲的人病死率也只有百分之0.2,那么死亡主要發生在高齡因素(人群),所以大家不要過分擔心。

2月1日,衡曉帆寫了一首口語詩《定心丸?》,表達了自己的憤怒:
有家門戶網
新聞的標題是——
《吃顆定心丸!
專家:新冠肺炎死亡
集中高齡人群
30歲以下基本沒有》
氣的我直想罵臟話
最后留了一條評論
——歹毒呵!

重災區武漢, 一位90歲的母親在重癥監護室守護兒子, 感動了全國。
2月6日,衡曉帆把新聞事件寫進了《淚水的力量》:
研究抗擊疫情的材料
制定防疫的方案
注意到有確診后
選擇自殺的病人
注意到一位九十歲的母親
給重癥監護室的兒子
寫紙條鼓勵他忍一忍
并留下五百元錢
一下午不知不覺過去了
洗臉時發現鏡片上的淚漬
真不知眼淚是怎么迸濺過去的
力量和希望
衡曉帆在疫情期間寫的詩作中,好幾首詩都有著新生的希望、向上的力量這樣的家國情懷。
立 春
大疫當中
迎來立春
是日果然陽光燦爛
積雪下露出
半綠半枯的草坪
許多屋檐的冰溜子
含著水滴
這是內蒙高原的景象
而在我晉南老家
大半個冬天
早上是天寒地凍
中午就冰雪消融
次日復如是
天寒地凍
冰雪消融
直到萬物復蘇
大地返青
刺 猬
寂靜無人的老綏遠城墻
白雪覆蓋下的洞穴里
刺猬想必正在呼呼大睡
我記得夏夜時遇到它們
天真的神態
過馬路時的猶豫
當它們蘇醒后出來
蝙蝠送來的冠狀病毒
但愿已經離開人類
作者簡介:
衡曉帆本科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專業,研究生就讀于北大法律碩士,長期在北京市公安系統工作。
在詩壇,他的名字叫“侯馬”,與大學舍友伊沙、徐江一樣,是上世紀90年代中國詩歌代表性人物,被譽為“詩壇三劍客”,出版了多部詩集。
2019年3月底,這位詩人警察從北京市公安局常務副局長任上,轉任內蒙古自治區公安廳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