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詩人葛詩謙戰“疫”詩歌系列作品
作者:葛詩謙
雪之獨白
生命如雪身如雪,
靈魂如雪歌如雪;
姹紫嫣紅隨風去,
塵埃落定誰自潔?
——題記
我就是雪
雪
那片薄薄的北方雪
蘊于穹之一角
發自心之一葉
晝,為旌
夜,為魂
伴梅香千里
萬韌染高潔
縱然單純也有憧憬
縱然單薄卻要覆蓋整個世界
熨平大地的皺褶
撫慰歲月的板結
甘愿做一種忘我的鋪墊
讓種子在素裹中胚胎
甘愿做一種忘我的呵護
讓萌芽在靜謐中激躍
從天到地
路,當然很長很長
心底無邪
思無雜色
從不覬覦換取多余的理解
宮闕禁不住
古來無籍別
從不揣哪國的護照
遨游
越秦時關隘
攜漢時明月
唐、宋、元、明、清兮
雪
雪呀
以我花之姿
以我夢之態
大仄了多少歌賦詞闋
雪啊
雪
就是那片薄薄的北方雪
一熱我就軟
越冷我越硬
神思里蕩漾的是純情
脈管里溢淌的是熱血
塵霾,折不彎視線
清新,不僅僅是一種感覺
默默地來,默默地去
不求瀟灑,不求浪漫
舒展透明的翅膀
馱起一個又一個神奇的季節
不做梨花撒謊
最忌善良背后藏乜斜
不媚浮香襲醉夢
獨喜臘梅俏曠野
恨,就罵我冰冷吧
愛,就吻我的無私和圣潔
靚宇麗日,紛揚大華旖旎
笑吟春早,妝點無限和諧
炫彩與蠱惑
都顯得累贅和多余
靈魂,永遠不會在淡泊中丟失
軀體啊——
生就便會和菌病隔絕
雪
我就是雪
巧飾與偽裝
永遠是不屑的心語
涂鴻與粉黛
休想騙取靈肉和貞節
渴望每一次陽光的觸摸
渴望每一次真誠和熱烈
亦或融化成水
也要站成冷靜,立成透明
豎直
豎直無暇的意志
豎直美麗的堅決
由百草而生
由萬物而解
青春的脈動,生命的經緯
永遠超越迷茫和茍且
不要把倒垂的冰溜子
錯覺成向你懺悔的眼淚
踢,你就踢吧!
踩,你就踩吧!
揚,你就揚吧!
棄,你就棄吧!
雪
我就是雪
那片薄薄的北方雪
既然你無權問津我怎樣誕生
又怎能預卜何時泯滅?
我,是六角的白帆
我,是梁祝的化蝶
絨絨的
我卻不是你口中的呵氣
淡淡的
我卻不是任憑驅散的霧屑
雪啊
我就是雪
為了尋覓,也為了博愛
理智
一定會導航特有的抉擇
男性的自然海面,我會沖浪
呼嘯的西北風中,我不傾跌
旋轉抑或漫妙
俯沖或者飄逸
無外乎只是一種方法和形式
浩無邊際——把小我變成大公
片片相連——將散落變成集結
生命以舞之
個性以蹈之
也許,春天真的是你的花期
而我卻最先躍上了姑娘的眉睫
沁亮湖之睛
朗麗爽先覺
酥胸盡展萬叢綠
玉肌嬌顏,典無數風流
靚影
千年
獨
不謝
為求復活也為獲永生
為正義追求也為良知踐約
晶瑩自己,剔透姓名
質變、升華
追尋,一百次一千次一萬次
選擇廣度也選擇寬度
穿溝越壑堪從容
遍叩八極瞰真切
雪
我就是雪
我就是那片薄薄的北方雪
羽翼梳罡風
浩然不臥穴
亮眸辨真偽
神思煞詭譎
即使狂虐冠頂也絕無半分退讓
怯懦,不是天性的決絕
精魂,不怕摔打
靈肉,永葆純潔
肩頭額角不怕撞
渾身上下
都是鐵
鐵
我就是雪
雪
那片薄薄的北方雪
2007年10月21日于北京安慧北里
注:原載2017年3月27日發表于《人民日報·大地》。
荊楚,猶見屈原
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與秋其代序
——屈原《離騷》
庚子春頭,新“冠”來襲
荊楚大地,甚囂障霧
兩江陰涌,噩耗繞梁
三鎮如泣,悲歌如訴
秦時明月不復見
楚韻離騷猶在耳
簫劍刃血,海棠嘆春怒
一閱過千年,且看竹牘
大溪丶屈嶺熠熠照天燭
乘飄幔的橘香和橘魂
一襲雄烈峽峽,貫通今古
在全民戰“疫”的陣前
在新時代戰“敵"的銳部
哦,那位挺頸致遠
那位柄劍長嘯,立直脊梁
襟懷敞向民生,奮鏖瞪目
不懼來風的那個身影
真真切切,切切真真是你
衣袂飄飄兮秋蘭為佩
一一憂國濟民的三閭大夫
新“冠"潑兒,休得狂虐
莫管《九章》還是《天問》
決不允恣意將生靈炭涂
借我的艾香,來二月
薰薰然,卻疾煞毒
借我的弟子,成勁旅
威威然,菌孽剔除
申椒蘭桂一一驅瞞昧
蕙草蘭芷一一卻謊蕪
災患,不是怨悱的理由
碑額不裂,民意自突兀
楚河,清清如許
楚魂,悠悠如故
長江兮漢界
朔望月,新歷法
光陰流淌不堪污濁往復
誰說天空飄下的是淚
時間,從半塊冰中醒來
肉尸可腐而精神不死
援馳和援助卻非救贖
三鎮飛雪,自天外
雪潤三鎮,逾屠蘇
漫漫都是體貼和安慰
紛紛都是守侯和呵護
是的,我屈原來了
是屈原且不是古奧的三閭
是戰士絕不是悲憫的大夫
逆行一一行大義之義
向死一一擇慨然之慨
淚灑一顆,也要涌作長江源頭
血拋一滴,亦能澎湃不朽大度
毒孽的本體,注定會被剿滅
本體外的菌疫,亦當締無
利劍若修德,韜光賴養晦
庚子一一202O
2020一一庚子
試吟大中國怒嘯的詞賦
眼淚是咸的,孩子別怕
噩夢是短的,母親別哭
庸懶一定會押上審判臺
貪婪一定會釘上恥辱柱
欺瞞一定會掛上曝光板
逃逸一定會寫上罰魂單
長城,佇望武漢城
黃河,便引長江水
喜瑪拉雅的峰頭在眺望
剪裁彷惶,刪節孤獨
春天,該來的時候注定會來
歷史,絕不會制造任何無辜
祭日,不堪霉蝕
死亡,豈容褻瀆
哪怕真的就是遍體鱗傷
英雄的城市和英雄的人民
也一定會在春天,康復
驚蟄,讓扼江而居變得純粹
風景在前不用提前拐彎
車水馬龍,勿言封禁
大鼎銘金,風流盡數
君可見一一
珞珈山前鳥鳴啼
黃鶴樓上鶴翔舞
兩江又唱泣如歌
三鎮綻放花滿樹
一橋如虹分南北
九省通衢始宏途
君不見一一
梅花,靚麗的代言
櫻花,浮紫云如簇
桃花,盛開且含笑
蘭花,抱竹未孤獨
滿城都是護士花
滿城都是護士花啊
白衣白甲白鎧白巾
白色的素潔和素美
儼然擢取白色的肅穆
君不見一一
放鷹臺,大翅亮羽
盤龍城,虬髯盡舞
晴川閣,綠嵐致遠
龜山寺,司壽百圖
《招魂》安得乘云去
《遠游》不羈且憑足
一茶便解天下憂
一壺能煮三鎮香
鄂安國安,國安世安
小康大勢,勢如破竹
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與秋其代序
盡管豆蒄梢頭春來晚
哪堪屈子問天問地問楚
忠魂呵!還有幾分期許
朝天闕一一天缺我補
三月,穹廬星星點燈
三月,大地悄然復蘇
軍民團結如一人
試看天下誰能敵
今鑒古,古為今
時空轉換驚世俗
一部中國庚子戰“疫”觀止
新時代,新《楚辭》
聽!且聽東方神洲一一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合唱
激蕩世界,演繹此起彼伏
2020年3月5日 凌晨 北京
長江呵,三月說岀我的愛
之 一
長江呵!三月說出我的愛
偶有一兩只蝴蝶,從遠處飛過
幾瓣寥落如雨緩緩飄墜
且有幾分寒氣,幾分叵奈
且且且
希望,哪怕就是訴求
能有多幾分的溫度
攬而入懷
我是從各拉丹東走來的孩子呀
就讓我用時間打個旋吧!看
梅開二度,洛櫻浮紫,香蘭幻彩
長江呵,三月說出我的愛
那場雪悄悄的走了
雷打的姿勢至此未衰
這場雨就這么來了
有誰來做死死的擁抱
顫栗。在光榮之后期遇
一場久違如夢的等待
三月,長江呵說岀我的愛
浪與浪之間能尋到熱點嗎
水和水的點燃
迸發岀晶魂立直的念白
徹夜的反芻,反醒
不要再展示那些船骨了
不要再攪弄那些沉帆了
錯別字和任性
欲望,權力和那些個貪婪
豈能再隨意裹挾莫名的異駭
長江呵,三月說岀我的愛
誰人的噴嚏與生俱來
誰人的銹器能鎖住未來
誰人的脈管能滾岀丑石來
誰人的恐慌被一場噩耗涌來
驚骸的碎片舉起頭發殘叫。來
一一情人啊
一一情人啊,來夢來來
誰讓你一路向死逆行蹈浪偷渡歸來
三月,長江呵說岀我的愛
要不得腥騷
我是,恬淡
要不得怪誕
我是,天籟
長江呵!三月說出我的愛
說吧,三月
說吧!長江
悠遠的天空不會被陰風吹翻
那好些好些的麻雀還有黃鸝鳥
別再哼什么低調的無家可歸了
武昌,沒有怯懦
漢口,沒有消沉
漢陽,沒有徘徊
有一枝柔軟的樹梢探岀小臂
等
愛
做巢
待燕子用小刀剪裁
之 二
武漢日記:晴雪香梅
小鳥從漢文字的動詞里
掀翻不屑或者不安份的定義
躍上鐵褐的枝
翅尖,抖落大片大片的晴雪
沁血之梅
不哭
擠岀韌性的條蔓
在武漢城蒙塵的坐標上
第一個,灼亮花的眼睛
這是庚子年的一個拂曉
梅
見到雪的第一句語言
便是靈動
便是一靨含笑
如同憨厚的大地
對骨殖和腐殖的熱愛和感激
那晴雪
在晴川閣的上下左右
用潔凈的身體
撫住來風
遮住呼嘯
注解著兩個季節的靈魂
一個春初的拂曉。庚子年
有淚,便該化做晶瑩
有魔鬼和魔獸便不叫幸福的一天
雪
梅
逸還是飄
香還是純
反正都被生動演繹著
夜的瑩
夢的影
有人在天使的額前
鑲上一牧超克拉的鉆石
這是庚子年的一個拂曉
梅花
雪
天使
在鉆石般的黎明到來之前
集合了
口令,是
輕輕輕輕說一聲:三鎮康安
一個春初的拂曉。庚子年
黃鶴一去不復返的那句古詩
被改寫了
詩人,重生
許多的鶴,成群的鶴
一齊棲落
而
白云千載空悠悠的詠嘆
亦將被一枚叫大大的太陽
照耀式的論證
一一此話失真
崔顥一一失實
之 三
露珠是一片無框的海
露
珠
是
一 片
無
框
的
海
之 四
在窗里凝視窗外的風景
只有從樹梢上辨認時令
在窗里凝視窗外的風景
目光,分明呆得庸懶了
看山的速度確過于負重
山,本來就縣性格下沉
讓眼神撲捉岀現丁斷層
云,本來是輕之又輕的
連今天的穿鞋子都沒穿
跌撞撞的心態幾近失衡
樹的頭發一根也沒豎起來
耳鼓張大也沒能聽到風聲
花與花間的相覷尬然失色
啞言還是無語且隱匿表情
可以從葉片上辦認時令
在窗里凝視窗外的風景
那山,用大力氣去擎那云了
那云,用羞羞澀澀控制沖動
那山,落腳便壯成了雷神山
那云,落地卻飄成了紫云英
那樹,穩穩地等待花的微笑
那花,妥妥的期許樹的真誠
那樹,扎扎實實活成了壯漢
那花,纏纏繞繞吐露了愛情
大膽從鳥翅上辦認時令
在窗里凝視窗外的風景
山與云,終于得到彼此欣賞
云與山,因爾完善性格論證
樹與花,終于得到彼此選擇
花與樹,因爾圓融生命體征
目光,分明顯得舒緩了
看風看水都能看岀靈動
沒有斷層便是完整心緒
抑郁的時間也開始發聲
幾只蝶飛來在眼前靚舞
窗里窗外感覺開始妙幻
不彎的視線撞發了雷鳴
之 五
街上,飄來巾幗紅
武漢走進了3月8日
街上,飄來巾幗紅
春天沒有拐彎兒
樹,讀懂了風
天,讀懂了云
黃鶴樓讀懂了飛翔的鶴影
眼睛沒有被夜唵設
黑與黑的坦率
碰撞岀柔韌的黎明
街上,飄來巾幗紅
是花開滿樹
是風含紫櫻
是天女撒花
是云蒸霞涌
季節沒有溜號兒
花,讀懂了露
露,讀懂了光
晴云閣讀懂了百草的心聲
街上,飄來巾幗紅
夢想沒有打皺兒
樓,讀懂了窗
江,讀懂了橋
斑馬線讀懂了腳步的輕重
擠的時候怕擠
擁的時候怕擁
一旦經歷了死寂
渴望便吶喊復工
那怕行人再擁擠一點妮
還有誰去詛咒信號燈
武漢走進了3月8日
街上,飄來巾幗紅
之 六
幸福,在削足適履之后
借用一個標題說一則武漢的故事
借用一則典故說一個中國的補白
談談在削足適履之后
一種期許,如何穿鞋勁跑
千般期待,如何適履追秋
幸福,在災難之后
幸福就讓你以幸福的速度
幸福個壯志未休
幸福個追趕時間的鉚起和風流
甩遠了那只斑蝕的銹鎖
煮熟那塊煮不熟的石頭
思想堅持行走
思考亶居未愁
思念謝絕拐彎
思緒拒絕零售
今天的鞋子,很綿軟
雙腳找到解放的理由
擋住了眼睛的那會兒
不過是一片葉子的犯罪
把皮鞋擦柔,能晃岀亮影
把運動鞋的牌子去浣洗幾遍
門外的青青草,屋外的月季花
都和日子一起沓至邀約
無論是悠悠的淡淡的
無論是濃濃的郁郁的
都在對鞋子和腳安然等待
都在為鞋子和夢不懈守候
憑籍一回雷神之火燒穿寂寞吧
削足適履,堪做一次遠行之修
腳的舒適,問鞋
鞋向方向,靠走
玻璃外的春天已經很精彩了
草坪中有一只小兔,在蹦
街衢上有兩行花蝶,在游
那么好!讓我們快穿上鞋子
放飛自心也放飛夢想
去晴川閣去龜山塔去黃鶴樓
去北京去上海去廣州
幸福,在削足適履之后
幸福,在防控放開之后
抓緊那把云朵就獲得了愛
追上那抹風訊就樣版的抖
不食野味
咱們就去野餐吧
履啊鞋啊,把時間訂在分秒
刻不容緩一一幸 福 開 走!
曾經喂養的那只雁
雁呵
抖落塵埃,亮燃羽翅
重又開始驕傲的翱翔了
天空飛來一串大寫的人字
小我大乾坤,神行乃瞰宙
2020年3月7日凌晨北京安慧里
大覺寺的白玉蘭
一一 贈戰"疫"白衣仙子
晴雪,輕躍上梢頭兒
淺淺笑,媺媺幾靦腆
隱不遮芳,清明氣
逸不蕩楚,巧臨凡
悄紛紛,嬌嬌好舒妍
靜謐之中含蓄爾雅
含蓄之中苞蕾初綻
沁了經文,渡了宿愿
淡了愁思,潰了貪婪
穹頂之下兮徹悟幡然
呵!大覺寺的白玉蘭
惠若著嫻,悅色不燦
反煞了啞口無言的憤懣
一枝枝一朵朵一片片
三尊六瓣九型
向佛大覺,覺先知
問世行禪,禪未眠
是逆著概念一一走
還是擎著使命一一還
一樹繁茂舉起幾多相思
誰?編程刪節庚子的憂怨
呵!大覺寺的白玉蘭
說不說話,故事都在心底
封不封禁,心夢依次伸展
清水一泓印疊了個性
用不著大紅兮大紫
陽臺山上瞰倜儻
如歌,卻無意招蜂來過
如詩,卻無遐引蝶作歡
借靈泉漣漪淙淙的心音
慎讀,哪怕換一種姿勢撫琴
春風十里且環繞詰問的秒傳
呵!大覺寺的白玉蘭
無問東西,玄關飛檐
同氣連枝,四宜美奐
用不著狠狠詛咒蝙蝠來去
更無須焦灼涂鴉黑誥何遣
廟、寺的奠基取向
曰無典岀,何須坐北朝南呢
釋懷,每粒露珠雖謂小小
卻無不大膽泛暈太陽的光年
無量佛前無量度,布施擇尺
偽善帶上口罩依然還是偽善
呵!大覺寺的白玉蘭
迦陵舍利塔的記憶
永遠不會在輪回中泛黃
憩云,襟翼盡擻
納霧,塵霾濾散
紋紋脈脈,易求其理
放生池內,生靈禮贊
慈航普渡,泯災弘法
塔剎釋詮,隔離菌患
圓融大隱怒懟無律的訓戒
訴求無缺,伸張秉持素拳
呵!大覺寺的白玉蘭
月兒是怎樣掛上山脊的
瀛光水印,泱疊柔軟
香薰了云母,中孚了撒旦
綿非纖弱,薄不譯單
白衣白甲白紗白冠
一襲圣潔堪款款
伴斯翹驪倚飛天
樂府笙歌,簫懷古焉
大愛本無疆,峙立山脊
臨門三界,浮世沓不諳
呵!大覺寺的白玉蘭
天闕獨向,憑蔭翳反轉
契丹朝陽,任蒼桑乃遷
柔情不是軟媚,嫻者清
溫潤兼及幽婉,淑者賢
用不著再去猜忌天空了
聚攏起便成為張臂的大傘
那些敷衍的染指和茍且
根本用不著去過度恐懼
深情的目光無論投向哪里
都非任由涂鴉的忠貞射線
呵!大覺寺的白玉蘭
回眸,且看天地等衡
眺望,且看動靜等觀
不貪戀季節慨然的饋贈
不報怨暴虐也不漫罵冬天
吶喊,忘我擔承風的仗義
靜好,喜怒下沉容當寸斂
多余的祈禱盡可騰煙而去
贊歌呀頌辭呀梵語呀
永遠不會在皺紋里盤旋打結
俏也不爭寵,心正地不偏
呵!大覺寺的白玉蘭
龍灣抱水,碧韻示恬
琴瑟之思,雍和漫卷
那些冠狀的心計無須收買
更不屑偷將野心兌換諍言
對于明天和未來的慷慨
都綻放給今天和安在吧
捐獻的本意便拒收假演
皈因和涅槃在神龕上凝視
三百年依稀,三百年回閃
亮魂自發光,純粹可濯天
呵!大覺寺的白玉蘭
2020年2月12日 香堂

葛詩謙簡介
葛詩謙,當代著名詩人,作家。1962年生于黑龍江省佳木斯市。中共黨員,軍人出身。曾任國家外文局《中國文學》副主編、中共中央黨校《中國市場經濟報》副社長兼副總編輯。中國扶貧協會副會長等多職。在國內外發表作品800多萬字,并有數十篇選入《新華文摘》、《中國詩人成名作選》等選集。成功地策劃、主編了大型愛國主義宣傳畫集《跨世紀的交流─中國當代科學家、藝術家、企業家共話21世紀》;《構筑企業形象工程·中國龍走向新世紀》等。長詩《中國,是自豪的東道主》榮獲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亞運會組委會、人民日報社、中央電視臺等管理部門、文學組織、新聞單位聯合舉辦的“亞運會優秀文藝作品”大獎賽最高獎。由其策劃、編劇的四幕話劇《少年鄧小平的故事》1998年6月晉中南海演出,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贊揚,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近年,除正常編務和文學創作外,提出并建構“兩前”文學理論,并成為我國“兩前”文學的實踐者。
現任:《人民日報 民生周刊》首席作家;國商聯盟(北京)經濟學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企業商會聯盟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