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雅的石頭
作者:楊森君
作者:楊森君
選石頭的魅力在于
一個假裝愛石頭的人
挑著挑著,就有了眼光
挑著挑著,就真的愛上了石頭
石頭的持有者,是一位中學女教師
她已退休,還是在當姑娘的時候
這個叫圖雅的蒙古族女教師
就開始在銀根蘇木、烏力吉、查干扎德蓋
跟著男人撿石頭
她對黃碧玉情有獨鐘
瑪瑙也只喜歡干凈的
要么純紅,要么純白
她不認可玉不琢不成器之說
不傷石
才是愛石
她讓自己的兒子
把整箱整箱的石頭搬出來
讓我們挑選
不能說她已經不愛這些石頭了
她有變現之需
不得不忍痛割愛
我能體諒她
在石頭成交之前
她揣摩著我們的心思
我們也揣摩著她的心思
安琪【賞讀】
本詩起筆耐回味,令人想起柏拉圖“心靈的視力”說,視與心是有關系的,所謂的挑石頭,外表是眼在篩選,實則系心在辨認,心說是,便是,心說不是,便不是。作者深諳此理,他懂得石頭的魅力,他是個愛石之人。如果你不愛石頭他會說,沒關系,你來挑挑看,挑著挑著,你就會有挑石頭的眼光,挑著挑著,你就會真的愛上石頭。是的,只要你來挑石頭,你的心就會跟著眼睛走、就會指揮眼睛辨識石頭,你就會從假愛變成真愛。這是選石頭的魅力,自然也是石頭本身的魅力。
現在作者帶著我們來到一個叫圖雅的蒙古族退休女教師的石頭店里選石頭了。在進入實質性的買賣之前,作者先介紹了圖雅的情況,顯然,作者對圖雅很是了解。圖雅為什么愛石頭?原來是當姑娘時跟著她的男人撿石頭了撿出了愛和感情。作者特意點出了圖雅跟她男人撿石頭的幾個地名:銀根蘇木、烏力吉、查干扎德蓋,這幾個地名很重要,一符合圖雅的蒙古族身份,二強化了本詩的地域性,三有韻律美和文字的奇異美,少數民族地區的地名一向有婉轉的語音和無解的神秘,能為一首詩增加陌生化效果。
第三段繼續經由作者之口說出了圖雅對石頭的喜好和態度,尤其圖雅對“玉不琢不成器”這個常識的不認可(其實也是反對)可以說既出人意料又讓人稱是。確實琢玉即是傷石,既傷石,又何來愛石之說?圖雅指出了那些愛石之人的悖論,也給出了自己對萬物的悲憫。
如果說前三節就石論石尚在精神層面,后兩節則落到實處。迫于變現之需,圖雅要賣石頭了,我們則是買方,這我們,自然包括作者。雙方來到了生活的現場,此時,石頭變成商品,買賣雙方眼中的石頭實際也是心靈的石頭,這石頭,已不再純然停留于美學范疇而是有了回避不了的價格屬性,此時雙方各有心思,買者想花小錢,賣者想賣大錢,雙方不免互相揣摩、互相探試。最終結果如何,暫時不得而知。
《圖雅的石頭》,石頭中有哲思、有觀點、有平常百姓的日子。
(安琪)2020-5-22
來源:安琪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z5x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