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已經背著一個時代遠去(組詩)
冰 峰
冰 峰
愛喝酒的爸爸
在我的記憶中
爸爸與酒
好像是一對難舍難分的戀人
中午與酒偷情
晚上還要與酒耳鬢廝磨到深夜
爸爸喝酒
沒有什么講究
有人陪著可以喝
沒有人陪
同樣可以喝
有菜的時候要喝
沒有菜的時候
一小盤咸菜
幾粒花生
也要喝得津津有味
有時候媽媽嘮叨
爸爸就找出許多喝酒的借口
今天累了
喝一杯酒吧
今天高興
喝一杯酒吧
今天心情不好
喝一杯酒吧
今天兒子生日
喝一杯酒吧
今天有好菜
喝一杯酒吧
……
總之,爸爸喝酒的時候
總能找出喝酒的理由
爸爸天天喝酒
把時間喝成了暈暈乎乎的歲月
把枯燥的生活
喝成了飄著酒香的傳說
終于有一天
爸爸喝醉了
在家里的陽臺上摔了一跤
肋骨磕在花盆上
頃刻間,爸爸美好的喝酒時光
摔出了一條深深的裂痕
那天,我把爸爸送進了醫院
臨別時對爸爸說
以后不要喝酒了,看把身體摔的
爸爸說,不喝了
以后真的不喝了
爸爸真的再沒有喝酒
在醫院里,輸完了液
去了一趟廁所
回到病房的床上就去了
爸爸去了天堂
住進了一間能喝酒的房子
那一年爸爸七十九歲
差一點就到了杖朝之年
之后,每逢節日的時候
我總要帶一些好酒
進貢在爸爸的墓碑前
燒紙的時候
我總要默默念叨
爸爸收錢來
爸爸喝酒來
爸爸是一位供銷社主任
我出生的時候
爸爸就是一個基層供銷社主任
爸爸不多講話
總是低著頭,想著國家的事情
比如計劃經濟分配的指標
完成了多少
老百姓喂養的豬
上繳了沒有
各個村子里的羊
還有多少只
沒有趕進供銷社的屠宰場
還有,國家發出去的布票、棉花票
老百姓使用了沒有
還剩多少
有沒有人搞投機倒把
紅糖、白糖和油鹽醬醋
需不需要憑票供應
……
那時候爸爸很有權
批一個條子
就可以讓鄉里的老百姓
買到一件自己喜歡的緊俏商品
手表呀,自行車呀,縫紉機呀
……
有了這些裝飾臉面的時尚玩意兒
一個土里土氣的男人
就能娶到一個
像模像樣的漂亮老婆
那時候物資匱乏
一切物資都要統購統銷
大家都很窮,沒有錢
也不敢去掙錢
否則長出資本主義尾巴
就會被一些拿著手術刀的人
毫不留情地斬盡殺絕
靠省吃儉用攢了錢的老百姓
錢也不是想花就能花的
買有用的東西
都要請爸爸批條子
還要把家里積攢的糧食、羊腿
送給媽媽做“鋪墊”
那時候,爸爸總是黑著臉
坐在里屋的凳子上
一句話也不說
媽媽在外屋忙活,笑臉相迎
一邊倒水迎客
一邊把送來的好東西
藏進了嗷嗷待哺的灰色涼房
那時候沒有冰箱
涼房是用來儲存糧食和肉品的
我家的涼房雖然不大
但胃口很好
身體也很強壯
有了這樣一個好爸爸
我們一家五口人
在貧窮的年代
過上了無憂無慮的生活
改革開放
爸爸的權利沒有了
喝酒的時候
爸爸總是說
從前,從前,從前……
愛抽煙的爸爸
爸爸在供銷社工作的時候
養成了抽煙的習慣
早上起來
爸爸就靠在床邊抽煙
裊裊四散的煙霧
讓我的整個童年
有了飄飄渺渺的感覺
我看見爸爸抽煙的姿態
沉穩、莊嚴、凝重
爸爸抽煙的樣子
并不帥氣
但爸爸告訴我
爸爸抽的煙是好煙
只有供銷社主任才能抽得起
一般老百姓
只能抽沾滿老油的旱煙袋
那時候我不懂
只是聽爸爸說
飯后一袋煙
賽過活神仙
后來我也抽起了煙
但并沒有抽出神仙的樣子
幾十年過去了
爸爸抽煙時說的話
才讓我慢慢品出了其中的味道
在醫院里想起了爸爸
小時候
爸爸拉著我的手
走在田埂上
走在樸實的山路上
走在寬闊的人生大道上
我的手被爸爸的手拉著
好像從來沒有失去過方向
爸爸拉著姐姐的手
我的手
還有弟弟的手
不慌不忙地走,仿佛
一切都在爸爸的掌控之中
平坦的路過去了
坎坷的路也過去了
他沒有摔跤
也沒有遭遇狂風暴雨
后來
爸爸退休了
養成了喝酒的習慣
一天兩頓
一頓半斤
爸爸喝多了
總要罵人、罵社會
罵我們這些不爭氣的孩子
再后來
爸爸摔了一跤
住進了包頭第四醫院
經過全面檢查
醫生說,沒有其他毛病
肋條骨裂,打上石膏
輸幾天液就好了
2010年11月19日
弟弟打來電話
說爸爸輸完了液
突然去世了
當時我開著車
正在去中國現代文學館的路上
車上坐著作家賈平凹
他和我有說有笑
車停在現代文學館的門口
賈老師下了車,和我揮揮手
微笑著去領《人民文學》獎了
我一個人坐在車里
失聲痛哭
腦子里浮現出
爸爸生前的一幕幕情景
幾年過去了
我拉著兒子的手
走在公園里
走在賣兒童玩具的商場里
走在去往幼兒園的大路上
有時候我想
什么時候帶兒子
去鄉下的小路上、農田里
走走,看看
采摘一些沒過打農藥的水果
然后告訴兒子,從前
你爺爺活著的時候……
想著想著
我也養成了一個習慣
天天早上起來寫詩
詩寫多了
就開始發牢騷
開始講很久以前的事情
有時候罵食品不安全
有時候罵騙子太多
有時候也罵霧霾遮擋了視線
去年腰疼
去了一趟醫院
醫生說,你做手術吧
當時我想起了爸爸
就對醫生說,再等幾天看看吧
今年,我的腰病好了
于是我常常想,幸虧在醫院里
想起了爸爸
否則,我腰部的神經
可能已經被醫生割斷了

冰峰簡介:
冰峰,男,本名趙智。曾在人民文學雜志社等單位工作。現任作家網總編輯、北京微電影產業協會會長、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旅游電視委員會副會長、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市豐臺區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詩社名譽社長、亞洲微電影學院客座教授等職。連續多屆擔任中央政法委“平安中國”微電影微視頻大賽評委,亞洲微電影藝術節“金海棠”獎評委,中國濰坊“金風箏”國際微電影大賽評委,全國高校文學征文評委,《北京文學》年度獎評委等。作品散見于《人民文學》《人民日報》《詩刊》《詞刊》《中國作家》《十月》《隨筆》等報刊。出版個人文學作品集多部,主編各類圖書兩百余部。雜文《嘴的種類與功能》入編《大學語文》(2008年3月,北師大版)。曾獲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十佳制片人”、“優秀編劇”等獎項。曾參加第五次全國青年作家創作會議。2000年起,先后應邀出訪北美洲、南美洲、歐洲、大洋洲及東南亞等地參加文學活動,同時在柏林、悉尼、巴塞羅那、墨爾本及美國哈佛大學等地發表主題演講。2014年,獲美國世界文化藝術學院榮譽博士學位(在秘魯頒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