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峽谷城的山高水長
作者:王明凱
作者:王明凱
巴拉胡
最美的見證,是一座城市
與一條峽谷,如火如荼的愛情
何時相知相識并不重要
只要一牽手,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血脈相通,筋骨相連
那條取名芭拉胡的峽谷
是武陵山的雄鷹。大鵬展翅
飛過兵荒馬亂的梁州
飛過唱著竹枝詞的巴國
飛過一品夫人和她風光旖旎的女兵營
選擇土家妹子的吊腳樓按下云頭
在鳥語花香中繁衍生息
在虛懷若谷的深澗落地生根
那座名叫黔江的小城
是百里挑一的好女人。她手把欄桿
聽了芭拉胡,大板腔的蘭溪號子
就對他的挺拔與雄偉一見鐘情
尋著木葉情歌吹響的方向
從三忿河的繡樓上,梳妝打扮走出來
張燈結彩,拜了天地君親師
連理同枝,跳一曲心心相印的擺手舞
于是,風趕來,云趕來
舉著花的樹趕來,唱著歌的鳥趕來
期待的目光和騎著車轍的腳步
都從四面八方,不約而同地趕來
懸著太陽鏡,懸著高跟鞋
懸著一身的冷汗和一臉的驚艷
把心靈打開,把尖叫打開
把西普陀寺頭頂的佛光
和凈瓶觀音擎在手中的那支梅花
統統打開。共同見證
用矢志不渝和山盟海誓
刻在這懸崖上,地老天荒的曠世情緣
十三寨
走進土家十三寨
就走進了云端的米芾
那山,那水,那村,那寨
別有洞天地鋪展開來
像極了,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
學堂寨沒有桃花
卻有桃花般耀眼的民俗館
用撮箕口式的吊腳樓
安頓記憶與鄉愁
板夾溪的歷史站在墻上
西蘭卡普的光亮坐在展柜里
用年邁的石碾和折腿的風車
講述勞作的艱辛和豐收的喜悅
從民國舉過來的老馬燈
照亮的,不是舊學堂的讀書聲
而是客人們,嘖嘖稱奇的贊美與目光
何家寨坐在山坳里
山有山的㬌致,寨有寨的姿色
泉水在磨槽的半坡上唱歌
繡花鞋墊在胖嫂子的手掌中跳舞
吊腳樓上的詩剛剛起句
就有幺妹的歌聲傳來
劃破叢林,劃破河彎
劃破亭臺連廊圍合的山歌廣場
在空曠的山水間形成回響
詩人左顧右盼,不見歌者的身影
只有“山歌發源地”的廣告語
在山風的脊梁上,站成醒目的風景線
掩映在河彎里的擺手寨
樹樹皆秋色,處處有落暉
迎賓的旗幡站成麗人
用微笑和美酒,把客人迎進寨來
四合水圍成的院壩里
早已備好了阿哥的火把和幺妹的歌喉
只等太陽落山鳥歸林
就會有雄雄的篝火燃起來
照亮滿堂的歌聲和幸福的笑臉
熱情奔放的土家幺妹
就會與遠方的客人翩翩起舞
跳一曲大擺手和小擺手的圓舞曲
土家十三寨,寨寨逗人愛
請原諒我今次的行色匆匆吧
待到春暖花開時
我會再一次,從遠方的風中趕來
用一種緩慢的愛
與你一寨一寨地相擁
把我的詩,做成十三朵玫瑰
一朵一朵獻給你呀,我親親的十三寨
小南海
站上你的湖堤
就踩癢了你,纖柔的腰身
你用風情萬種的姿色
撩開我,迫不及待的欲望
與你的丹霞赤壁站成合影
我想象那場山崩地裂的表演
用鬼斧神工的力量
和刀削斧劈的歌唱
制造了你,風姿綽約的美麗
而冰涼的鏡頭不懂歷史
照不出你壓在湖底
化石般的悲壯與哭泣
與你的湖口金礁站成合影
我看見銜山的落日
在林立的礁石上涂滿晚霞
照亮了柳岸歸港的漁訊
攜大湖靜謐的黛藍
挽夕陽下百尺老松的蒼翠
似一個署名地震的展覽
在深秋的暖風中,如火如荼
與你的湖光山色站成合影
我看見樹梢和竹枝
在湖底的圖畫里向我點頭
喜洋洋的碼頭,有輕舟蕩出
漾起漁舟唱晩的傍晚時光
一位鮮花般的美人
正好揮動手中的紅紗巾
舞進我,青山綠水的背景
乘一葉小舟駛出港灣
一腔熱血就轟鳴了馬達
把"小船兒輕輕"的歌曲
哼成湖面,返老還童的愛情
牛背島突然燃起篝火
誘我們心癢身癢,泊船上岸
吼一嗓心中的木葉情歌
奔赴一場,土家妹子的擺手盛宴
武陵仙山
毎一次從你腳下經過
我都抬頭把你仰望
閱讀你黙黙無語的呼吸
一遍遍讓我想入非非
你是盤古派來的使者吧
開天辟地功不可沒
賞你看護這肥田厚土
你是巡游天下的神仙吧
端坐云朵的高處
靜觀世事的炎涼與廣闊
你是高在天堂的先圣吧
在手足相扶的講述中
愛情如山,生命永恒
終于有一天,我如愿以償
如愿以償地走進了你
在你巉巖般的肩夾與額頭
聆聽你的險要與高聳
撫摸你的清風與鳥鳴,才發現
在你斷斷續續的迎送中
那般仁者愛人的泰然與淡定
不管白天還是黑夜
不管尼姑還是和尚
不管贊揚還是貶損
不管高貴還是渺小
來了,你就歡迎。走了,你就歡送
又來,你又歡迎。又走,你又歡送
武陵山啊,我的武陵仙山
在你的心跳旁邊,我手搭涼棚
看見重重迭迭的深遂中
林木深深,花枝禮拂
看見一覽眾山的視野里
綠水青山,天高云淡
阿蓬江
一條烏蓬船,犁出你的漣漪
也犁出我自作聰明的聯想
"阿蓬"是你的阿哥吧
他在回水處吼南溪號子
誘你走進他,圖謀已久的懷抱
燦爛的你,咧開靦腆的笑
嘻嘻,才不是呢
"阿蓬"是太平的意思
人家阿蓬江,就是太平的江
我說懂了懂了,"阿蓬"是你
跋山涉水的期盼,歲歲年年的啼痕
你是從遠方來的
穿過崇山峻嶺的狼牙,穿過
細水長流的雨絲和日頭
摘下白頭帕揣進懷里
插一朵野菊花就唱響了山歌
唱官渡峽的水寨神秘莫測
唱細沙河的細腰細膩如脂
唱濯水河的古街涼風習習
唱神龜峽的神掌夾江斗折
大河在峽谷拐了一個彎
絕壁上,你的旋律就撞出回聲
像雙龜含情,向我們招手
似一河大水,為我們鼓掌
鄰船的姑娘來了興致
一首情歌傳了過來
阿哥吔------哪有烙鐵它燒不紅
哪有棉花它彈不絨
我身邊的漢子毫不示弱
背起喉嚨就遞了回去
阿妹吔------只要小妹你心有意
冷水泡茶我慢慢濃
一船豪情便哈哈大笑
一河嗓門便響起合聲
嘿,慢慢濃,慢慢濃
濯水古鎮
你指給我一條江
說它從崇山峻嶺的峽谷中走來
給一座小鎮浣衣濯腳
沿河二岸不僅生長吊腳樓和杜鵑花
還生長后河古戲與木葉情歌
唉乃之聲連著蒲花暗河
劃一葉小舟穿過它的三天三夜
心情和胸懷,就豁然開朗
你指給我一座橋
說它有悲歡離合的傳奇人生
前世在滄茫中無中生有
今生在大火里鳳凰涅磐
如果在遮風避雨的廊亭上沏一壺茶
不僅能品望美麗的遠山近水
還能在想象的廊橋遺夢中
邂逅浪漫而多情的弗朗西斯卡
你指給我一條街
說它是老屋基上種出的新莊稼
吊腳樓與四合院,在青瓦間接骨斗榫
渣海椒和綠豆粉,在吆喝中傳宗接代
“十大號口”秀得古色古香
“四大家族”傳為民間佳話
石板街上,油光水滑的老石磨
已推不出白生生的河水豆花
賣魚翁高高翹起的銅枰桿
卻稱得出濯水人,代代相傳的天理良心
作者簡介:
王明凱,男,作家、詩人。曾任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重慶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重慶文聯副主席。在《中國作家》《詩刊》《散文家》《新華文摘》《星星》《紅巖》《四川文學》《山東文學》《文學自由談》《中國文化報》《文藝報》等30余家報刊發表小說、詩歌、散文、文藝評論數百篇(首)。出版散文集《跋涉的力度》,詩集《蟻行的溫度》《巴渝行吟》,小說集《陳谷子爛芝麻》,文藝評論集《讓讖言放射光芒》,長篇小說《不能沒有你》,文化專著《城市群眾文化導論》等書籍。曾獲文化部群星獎、全國新故事創作一等獎、全國城市出版社優秀圖書二等獎、中國當代詩歌獎、重慶市“五個一”工程獎、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