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的最后一天(組詩)
作者:伍小華
作者:伍小華
蟲聲新透綠窗紗
我就是那個躲在窗背后的人
我不是偷覷,是偷聽。生活啊
有時候看到的只是一個表象
我喜歡用聽去抵達季節(jié)的深處
可能你要問我,那雕花窗的背后
能聽見什么?現在我告訴你
先是那窗紗上綠色慢慢地爬上來
聽著聽著我才明白:哦已經爬到
齊腰了。已經爬到胸口了。最后
竟然心跳也被綠色染透
如果再仔細一點,我還能從中
聽到嗞嗞嗞綠色的蟲鳴。那叫聲
密密麻麻布滿我的耳朵。哦
那就是剛剛由鵝黃轉綠的窗紗
透過那薄薄的綠色的窗紗我還會
聽見比蟲鳴更好聽的叫聲——
或許,那就是人們常說的天籟吧
盼
盼是一個動詞
盼著盼著
它就變成形容詞了
這是驚蟄前后
一個詞的行動軌跡
順著這個
行動軌跡走的
還有很多詞
比如名詞
比如代詞
名詞如三叉河
它被冷卡住了腳
又被曖放了
名詞如雷公山
它被霜雪壓彎了腰
又被陽光扶直了身子
代詞如你
壓抑了半生
才找到機會怒放
代詞如我
枯木逢春
老樹里騰起火苗
當然還有
她和他
因久別重逢
不得不長長的
相擁而泣
用聲音畫畫
你見過用聲音
畫畫嗎?
我見過
用聲音畫畫
會巧妙地運用
筆所不能及的
那些技法
會悄悄地行至
筆所無法抵達的
那些地方
那些地方
大人去過
(或正在去的途中)
小孩們正把它
當游樂場
用聲音畫畫
那畫面有著
撲拙之美
那畫面的意境
來自于聲音之外
用聲音畫畫
那聲音既是畫筆
也是顏料
比如鳥兒的啼鳴
比如昆蟲的歌唱
比如溪水的跳蕩
甚至一支粉筆
和黑夜摩擦
發(fā)出的響聲
還有一群星星
長睫毛眨動的聲音
用聲音畫畫
最奇妙的
是它能畫出世上
最動人的那個詞語——
你瞧
把它放在哪兒
都在發(fā)光
明天驚蟄
明天驚蟄
你準備好了嗎?
有人要敲門
門里的你
是否還在大睡
是否還在夢里
會見一個人
大睡夢淺
請把耳朵交給
那個敲門的人
有一些事
有一些情
它不能被拒絕
它在尋找捷徑
你知道嗎?
那敲門的人
手中拎著禮物
隨想
有一些夢
藏得很深
有一些耳朵
關得很嚴
用嘴喊是不管用的
只能敲打
敲打有多種方式
用錘子
用拳頭
都不太合適
那用什么呢?
不用多想了
還是找來聲音
但呼喊
又無果
那就將聲音
打成錘子
握成拳頭
敲打
笫一下
敲開一扇柴門
第二下
敲開柴門里的她
和她旁邊的你
只剩最后一下了
為了萬無一失
那就敲開兩對
死去多年的
老寒腿
弦外有音
好些日子,天空
一直沉悶不語
只有偶爾一個詩友
推開詩篇里的窗戶
探出頭朝四下
張望,欲說還休
終于筆肚里響起了
雷聲,像一個人
挨家挨戶在敲門
眼看就要敲到
鄰居家了。鄰居
和我的陋室之間
隔著一小段籬笆墻
我一激動,心跳
就提高了三寸
咚咚咚也好似
敲誰家的門?
呵,我突然想起
那些冬眠在我
身體里的詞語們
也應該醒來了——
它們會一個一個
從黑暗的洞穴
爬出來,讓陽光
將它們撫摸
成生活的色彩
與馥郁
作者簡介:
伍小華,教師;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先后在《詩刋》《民族文學》《詩選刋》等刊物發(fā)表作品;有作品獲獎與收入各類選集;出版詩集《漢字經方》《被打翻的寂靜》《在疼痛中打開》、散文詩集《低處》;詩集《在疼痛中打開》入選中國作家協會2020年度少數民族文學重點作品扶持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