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人2012/攝
我必須一個人面對雪花的墜落
當秋日遲遲
銀杏樹細數手中的
舊信箋,
丟失的腳印
翹起時間的弧度。
我不知道
落花與落葉是否會走同一條路
星光與月光誰更適合釀酒
蠟燭與黑夜誰更有耐心
我不知道——
唯一確定的
也許是
當雨滴老去時
我必須一個人面對雪花的
墜
落
……
時間的灰燼
在一片面包的呼吸里
我聽到雪花遲疑的足音
饑餓與荒涼
哪一個更加難以忍受
貧瘠的黑夜
只剩一個精致的甕
儲存時間的灰燼
讀歐陽江河
饑寒交迫。委身于詞語的
鳥籠,破解胸悶氣短
秋風辭肉體的火焰
天空的經緯設下
沒有對手的——
死局
變節者的笑容釀成最后一杯鴆酒
等號的右邊空懸……
沼澤總是找不到赤兔
正如魚化石遇見的
并非恐龍蛋
漏斗與漏洞分隔硬幣兩側
烏云在秋日午后的陣痛中
分娩閃電——
石城
石城,已經沒有多少石頭了
石城,已經沒有幾段城墻了
雞鳴和藤條編織的柵欄
畫出游動的邊界
四河之水,晃動著內心的
柔軟
春天的石城抖動著
綠色的燈芯絨毯
小白楊伸出風的手指
數著
季節的針腳
石城的石頭變成了松軟的土壤
石城的城門由深夜的犬吠和紫色的泡桐
砌成
春天,十座石城變軟
春天,十座石城孕育核桃的
碎裂聲
釋夢
凌晨四點鐘的噩夢
在地球的另一端凌亂
我用文字將它捋順、碼齊
擺放成白天你照過的鏡子
妝容花了
總是忘記補
就像你在黑夜里的一次翻身
告訴我弗洛伊德的心事
七八分熟
七月的北京
是一屜剛上灶的包子
不管肉餡,還是素餡
都必須在同樣的火候下和平相處
拿出所有的耐心與堅忍
當然,為了保持口感
缺口的蒸鍋會自動調節火候
對于每年必須的包子宴
你不能說它狗理狗不理
你不能說它慶豐慶不豐
八月的北京
是一屜快出鍋的包子
不管火候太大,還是太小
抑或剛剛好
你都要沉住氣
忽略所有的擔心和顧慮
因為美味必定有一套嚴格的程序
你不用管它杭州不杭州
你不用管它九龍不九龍
空間
窗外是樹
樹外是樓
樓外是天
眼睛把世界壓扁
思想把世界拉成線
門
一個人打開自己
就像一個門打開自己
變成兩扇門
兩扇門關閉自己
又像一個人關閉自己
變成一個門
人來人往
進進出出
一個人要打開多少次
才不會關上
兩扇門要關上多少次
才不會重新打開
我用六年不斷打開
那扇門
讓溫暖的陽光和綠色的風
在屋里發芽
直到有一天,我開始擔心
兩扇門會不會忽然關閉
變成一個緊閉的門
就像兩個人變成了
一個人
或者一個人把一個人
永遠囚禁
白
一種顏色
一門哲學
一次徒勞
一條時間馬背上的斑紋
一座詞語包圍的孤島
一片絕望的月光
一記砸向虛空的重拳
一句黑夜的嘆息
一尾魚躍的轉身
一陣浪花的凋零
……
比一更少
比0更多
致YJ
你是一把春天的鎖,
只有在陽光的轉動中,
我的影子才能
打開你神秘的肉身
咔嚓 ——
綠色的導火索引燃午睡的
鳥鳴
河水放松了僵硬的四肢
口中輕吐冬日的
雪氣
我在冰筏嘹亮的
嗓音中
看見你的長發
飛揚
飛揚
撥弄季節的
琴弦
景立鵬,1987年4月出生,河北巨鹿人,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詩歌委員會委員,現任教于河北師范大學文學院。主要從事新詩理論與批評、文學理論研究,曾有多篇學術文章發表于《詩刊》《詩探索》《今日中國文學》《星星》《文藝報》《揚子江詩刊》《武陵學刊》等刊物,曾獲第九屆中國校園“雙十佳”詩歌獎,首屆《東渡》文學雙年獎。
來源:中藝詩歌
作者:景立鵬
編輯:王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