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鄉(xiāng),聽長輩叫我的小名
作者:楊輝隆
在故鄉(xiāng),聽長輩叫我的小名
在回故鄉(xiāng)的小路上
那些熟悉或不熟悉的長輩
都親切地叫我的小名
小名成了我回故鄉(xiāng)的路標
聽長輩叫我的小名
暖流就會在心中涌動
慶幸這小名,沒丟失
在童年的尿布上,沒丟失在
吱吱呀呀的搖籃里
聽長輩叫我的小名
不敢忘記故鄉(xiāng)那條小溪
我就是小溪里那尾流不走的魚
那顆被故鄉(xiāng)雨露滋養(yǎng)的種子
這小名是爺爺起的
是父親最先叫響的
不識字的母親揺著搖籃
輕輕地叫,叫著叫著
我兩鬢就長出了白發(fā)
叫著叫著
我就長成了酷似父親的模樣
不知道,我還能回故鄉(xiāng)幾次
小名還能被長輩叫多久
但我知道
故鄉(xiāng)的路有多長
小名的余音就有多長
回憶娘
娘在的時候
每次,送我到村口
佇立的姿勢
如一棵即將倒下的枯樹
看著我離去的背影
娘還在那兒佇立著
她舉起的那只枯瘦如柴的手
在半空中遲遲落不下來
一個人的中秋
己亥年中秋節(jié)
獨自在故鄉(xiāng)的邊緣
盛宴狂飲
我把酒杯擺上書桌
不要下酒菜
把鍵盤當月餅
和靈動的文字對飲
和精巧的構(gòu)思猜拳行令
李白不舉杯,是誰急著
跳進緊閉的窗子
盡情親吻我滄桑的臉
孤獨就這樣逃逸
己亥年,我一個人的中秋
回 歸
我該離開
這些喧囂,離開
汽車像螞蟻一樣爬行的都市
逃避城市里那些廉價的歡笑
我喜歡一個人的世界
喜歡衣著不整地
在屋子里走來走去
喜歡推窗聽風的呼嘯
喜歡把明月攬在懷里
喜歡蚊蟲叮咬的味道
喜歡看鄉(xiāng)下孩子赤裸身體在小河里摸魚
我在鄉(xiāng)野蝸居
強似都市的燈紅酒綠
一杯酒的詩意
獨自喝酒
猶如喝下了一輪歲月
喝下一腔愁緒
關(guān)起門寫詩
是為靈魂做一次祈禱
很多時候,一個老獵手
面對一份情
也會分不清自己是否真的醉了
一杯酒可以裝下歲月
一滴淚可以照見過往
請不要向我告別
請不要向我告別
北戴河的天氣多有陰轉(zhuǎn)晴
我的淚是秋天的雨
它催不開一朵小花
只會給我留下病根
終年不癒
要走就悄悄地走
北戴河的海水很咸
我不想一個人咽下
思念的歲月
這味道很苦
請不要向我告別
如果還能再見
就讓我輕輕地抱抱你
像學太極拳,放松
氣沉丹田
紅軍路
我終于在這里找到支點
這個叫金鞭溪的地方
一腳踏出去
近在桑植,遠在延安
那些不同膚色的游客
也因此受到感染
評頭品足
今天,我在這里享受美景
當年,紅軍卻只能用信仰充饑
我還遠遠沒有走完
這條路,如果沿著走下去
帶著我的兒子孫子
遠方還會遠么?
石筍河
我看到想象的春水
在地下開花
我看到綠茵茵的水草瘋長
一眨眼間撐破了地皮
想象的魚,歡快地游動
網(wǎng),在地面捕撈落日
我看到陶淵明的船
劃過一片鏡湖
桃花開了,梨花白了
我看到風的手撫摸大地
葡萄穿上靴子
在兩岸狂飲,胖了身體
瘦了沙塵
我看到石筍河的水
汩汩地流,億萬光年地流
一首千古絕唱的詩
一副不朽的骨頭
金鳳山
季節(jié)長反了
綠色成了這里的主題
一個神話
被鏡頭帶走
滿世界就有了溫度
陽光像鍍了金的雪山
遠古的馬蹄聲如仙樂
又像戀人的喃喃細語
徜徉在豐乳與美山之間
一千年的深遠
一萬年的遼闊
聲聲入眼、入耳、入心
人世間的醋意
沒有擋住今天的故事
與我的親吻
詩 城
尋找千年
丟失在紙上的那個夢
那是孩子們的腳步聲
那是進軍的號角
花開了,花落了,詩城醒來了
歷史給一個王朝定論
子陽故城在典籍中起舞
游人用腳步為它伴奏
塵埃揚起,往事如風
我看到那些孩子稚嫩的心
穿越古今,向著明天
尋找屬于他們的藍天
尋找詩城的前世今生
瘋長的詩歌
在玫瑰農(nóng)莊,我一直在狂喜中
詩歌如漲潮了的江河
澎湃、澎湃
那些日子,酒在胃里發(fā)酵
一個詩人酒過三巡
終于趴在了我的詩稿上
夢話里滿是詩的種子
沒有什么比瘋長的詩歌更喜人了
它在拔節(jié),我?guī)缀趼牭搅怂捻懧?/span>
我把詩歌的種子帶到都市,孕育
我聽到桌面上,有孩子
呱呱墜地
幺舅走了
幺舅走了
走得太倉促
離端午節(jié)還剩四天
幺舅是追趕屈原走的
幺舅想當詩人
他用鋤頭在莊稼地里
用枝剪在臍橙園子里
寫了一輩子的詩,沒想到
處女作是一首與親人告別的絕唱
幺舅比我大不了多少
小時候,我常常耍賴
在哪個叫燈盞窩的地方
硬是要他背著我上山放羊子
后來我長大了,有一次喝醉了
幺舅就用手接我的嘔吐物
這嘔吐物,也許就是幺舅為我
寫的最有分量的情詩
好多次,我都想跨越輩分的僵絆
叫一聲他哥。幺舅不答應(yīng)
他說,他是我母親的親弟弟
這首詩不合格律
幺舅走的噩耗
我是在城口知道的
那個不知深淺的王老莽
發(fā)一條短信給我:祝老哥一路走好
我嘴上嗔怪,心里倒是認可
幺舅,你慢走
你的詩寫得太粗獷
我會給你寫一首細膩的長詩
標題就是:永遠的思念
想起我的軍營
那年,冬天并不寒冷
一個身體單薄的青年
用瘦削的肩膀
扛起了軍人的分量
至此,草綠色的軍裝
包裝起保家衛(wèi)國的理想
將軍夢從此萌發(fā)
后來,當脫下軍裝的那一刻
我把這夢裝進了行囊
用滾燙的淚水,催生
另一個夢的發(fā)芽
站在廢棄的軍營
我已經(jīng)找不到東南西北
足足半小時,都無法找到
曾經(jīng)被“一二一”煮熟的操場
起跑的姿勢
65年,我雙手著地
一種起跑的姿勢
這種姿勢是父親教給我的
我的兒子依然用這種姿勢
面朝遠方
父親用黃荊條子作為我起跑的動力
我還是輸了,輸?shù)糜行┎⒉恍母是樵?/span>
我需要再次弓身聚氣,做預備的姿勢
我的起跑終點是生命的終點
最后那聲吶喊,如一座金山
那是我留給孩子們的遺產(chǎn)
楊輝隆:筆名葉梓。中國作協(xié)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重慶市報告文學學會會長。曾獲《詩刊》全國愛情詩大賽優(yōu)秀作品獎,全國新田園詩歌大賽三等獎,全國散文百篇獎,第二屆重慶晚報文學獎等獎項,作家出版社優(yōu)秀詩集獎,重慶市第五屆十佳讀書人。已在國內(nèi)出版詩歌、散文和報告文學13部,有作品列入大學教材。
注:本文由史映紅推薦發(fā)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