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麥大橋(外二首)
作者:史映紅
通麥大橋
像記住自己名字一樣
記住一座橋
叫通麥大橋
像記住自己籍貫一樣
記住三座橋
叫通麥大橋
記住它的歷史
位于川藏公路南線318國道
著名通麥天險咽喉之地
第一座通麥大橋1950年修建
2000年4月9日易貢湖大潰堤時沖毀
川藏南線癱瘓
墨脫、波密、林芝3縣90個鄉(xiāng)與世隔絕
第二座通麥大橋,2013年8月
因鉚索脫落致橋垮塌,4人數(shù)車失蹤
經(jīng)40天搶修,9月10日通車
2015年1月,因鋼架錯位中斷
第三座通麥大橋,2015年年底通車
為單塔單跨鋼桁梁懸索橋
長416米,主跨256米,高60米
設(shè)計基準(zhǔn)100年
“一橋飛架南北
天塹變通途”①
三座通麥大橋,70年滄桑歲月
見證一個國家由弱到強
一個民族不屈不撓
無須感動上帝,用執(zhí)著感動自己
無須取悅別人,用真情澆灌真情
無須嘩眾取寵,用北京太陽照耀邊疆
無須張大其辭,用北京雨露潤澤高原
讓我們手牽手
不離不棄
向前去,向上去
向著明天幸福去
①毛澤東《水調(diào)歌頭?游泳》
拉日鐵路
我整裝待發(fā),一路向上
跨過29座隧道
從海拔3700米到4000米
再從4000米到8844米
這是珠穆朗瑪?shù)母叨?/span>
我急不可待,一路向上
太陽是我圖騰,我是太陽子民
離太陽最近的鐵路
從歷史中來,走過3000年
穿過30座橋梁,向地球之巔
我意氣風(fēng)發(fā),一路向上
摁住躍動的胸口
替歷祖歷宗激動
5000年風(fēng)雨滄桑,3000年馬載牛馱
流星趕月,先輩可曾想過?
我內(nèi)心悲愴,一路向上
百年前江孜烽煙,宗山失陷
紅河谷兵敗,數(shù)千軍民遺體
慘絕人寰
我替56個民族跪拜、銘記
我五味雜陳,一路向上
積貧積弱早已遠(yuǎn)去
如今雪域豪放
青藏、拉林,拉日鐵路
像次吉旺姆阿媽手上的梭子
讓雪域
龍騰虎躍
高原蒸蒸日上
像給騰飛以藍(lán)天
發(fā)展以翅膀
西藏博物館
像復(fù)原的阿房宮
設(shè)計精妙,氣勢恢宏
像搬至圣城的故宮
錯落有致,氣貫長空
像傳說中的天宮
“背負(fù)青天朝下看
都是人間城郭”①
1994年7月,被列入援藏622項工程之一
一期1996年3月動工,1997年10月竣工
國家撥款9625萬元
二期1998年4月動工,1999年5月竣工
為適應(yīng)發(fā)展,2017年10月
國家投資6.6億元,進行擴建
新館達5.8萬平方米
日可接待7千人
我看你火焰般升騰的金頂
與布達拉遙相輝映
我看到熠熠閃爍的金光
與大昭寺遙遙相望
3000年金戈鐵馬被存放
3000年王朝更迭被濃縮
3000年贊普梟雄被呈現(xiàn)
3000年經(jīng)文梵音在流淌
申報,奠基,開工
無數(shù)精雕細(xì)刻
鑄成文物文獻寶庫
把先輩事跡功績放起來
把先輩希望期望放起來
把先輩遺愿意愿放起來
改建,擴建,完善
多少夜以繼日
造就承前啟后的燈塔
照亮我前行的路
照亮264萬高原人民前行的路
照亮56個民族前行的路
照亮一個國家前行的路
長風(fēng)破浪
永不迷航
① 毛澤東《念奴嬌?鳥兒問答》
作者簡介:
史映紅:男,70后,甘肅省莊浪縣人,筆名桑雪,藏族名崗日羅布。在西藏部隊服役21年。曾在《文藝報》《詩刊》《解放軍報》《青年文學(xué)》等發(fā)表各類作品1000余篇;出版詩集《西藏,西藏》等4部,傳記文學(xué)《吉鴻昌:恨不抗日死》;評論集正在出版中;曾就讀魯迅文學(xué)院第19屆高研班;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
本文由作者授權(quán)發(fā)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