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東河拴住入川茶馬古道
作者:何平(米倉山人)
1. 鄉戀
版圖上,旺蒼縣
僅一枚襯衣紐扣大小
鑲在米倉山起伏的胸脯
鼓城山的高度和擔當
讓它穩穩地生長
頭枕秦嶺
七里峽掛綬帶玉樹臨風
龍潭子串珠渾然天成
大唐馬蹄嘚嘚
千年不絕,月鈴清光
自秦垅灑向蒼閬
龍脊般的分界線下
東河源頭朝南
如阿房宮遺失的一枚玉簪
云岫欲掩山麓
風一個漂亮的呵欠
龍腰便擺尾
匯入嘉陵江歸去東海
身后蜿蜒的影子
育出一條蜀道,沿岸翡翠
2,貢茶
這山水自帶靈氣
地僻佳壤
一條古道與茶馬結緣
劉邦卸甲,兵敗離妻巖
百仗關向北騎鹿過溪
漢王把周山坐實
筑倉育茶
便有了貢茶的初孕
帝王氣象置于茵茵之壺
賜名 中國茶鄉
米倉之域群峰競秀
茶神封侯拜相
紅城兒女一封家書
將陸羽巜茶經》要訣詮釋
擷一枚就會溢出華章
山領銜 水團鏡
疫災年不礙布政茶事
嘉川清流如許
虹葉之瓣扇開唐宋之韻
仙女舒袖侍盞
甘露飛翠,喚醒萬象
曲水流觴,瑤臺笙歌
好個“綠谷紅城古道茶鄉"大劇目
一場秋雨便百鳥朝鳳
3,驛站
神奇的地方一腳踏三省
四川四路天工開物
茶馬古道如青銅器銘文
從龍紋云中蝴蝶狀款款而至
春風漫坡,提攜冬眠的飲煙
灑向馬幫點播的綠色
漢王山抖擻的雪花如席
山垅仰視,田疇一 一招安
預約宋代鈞窯,收購明清茶幾
王維的詩意鋪成香茗案
三千茶臺傾東河水入壺盞
拴馬樁緘言,渴飲來去春秋
米倉,托倉頡的福手
造吉字筑雙鼓,屹予天地間
神農嘗百草得茶樹為飲
赤馬嘶鳴,驛道回首牽峰
4,古鎮
一條老街在高鐵入口處
如一個老人,張望著遠方
眼前車水馬龍替代了燈影戲
潮水般泛起陌生的人頭
山光應接不暇,羌笛拂柳
行者處月色接踵而至
夾雜的不乏星辰與春樹
旋渦拖曳,浮云落葉
清明旗幡韻出酒色紅暈
吆喝聲從細雨中穿過青石板
酸辣粉總是嘮嘮叨叨訴說
青春的飛揚,古鎮素面朝天
山貨妹用抖音捋起山村
秋果露出胸肌秀快遞
百年老字號佇立于寬窄巷口
微信號掃碼匆匆帶走鄉愁
5,棧道
水生云袖朝南峰拂去作秀
棧道婀娜,著明清黃花梨裙擺
武當派峨嵋派隔空堤柱
一曲八段錦接住急躁的晨曦
這山氣如一杯剛沏的香茗
溪澗濕瀑抖開雛羽
藤蔓箭步出鞘一襲佩玉玲瓏
精靈們把生活行草成漢簡
小縣城依山傍水梳妝
奔波與蹉跎的日子得已小憩
米倉山很仗義,讓出闊地
濃縮精致束緊春花秋月
巴山夜雨,作情人節之書
沿著米倉山的脊背寫意
站立這迴廊亭榭上伊望故人
城廓就是一把太陽傘
6,虹橋
秦嶺的阿房宮焚煙成云
順道傳檄,嵌來一闕雕棟
扎在山水間恢弘壯碩
連崗而峙,弧下河水濯柱
橋,扮天上的云
云,飾水中的橋
滿天星斗泛開魚群的甲粼
漁舟壓霞霓撒千縷月光
戀人著花轎,金風揭蓋頭
兩岸樓臺亭榭舉觴而歌
煙火氣把倒影含羞紋拉伸
樓群顧盼于中,佩飾搖曳
這地宜居,何止元宵春節
或花燈猜迷或品茗漱月
夜經濟著霓裳羽衣曲
商貿升帳,好一幅清明上河圖
7,中秋
古人的八月,是一壺老酒
最瀟灑哥當算詩仙李白
陶翁勤勉躬耕桑田
今夜扶盞,只等暗香來嗅
月窺萬物,也窺世道
它卻穿不過人心這層皮囊
影子是生活的饋贈品
鄉愁掩卷,唯有月影作媒
地球煙火幻化的狼群
將冷兵器寒光乍洩
居里夫人哪知鈾患天下
臭氧層在呻吟,吳剛揮鈍斧
人類紛爭,把悲傷留給自己
詩箋上游子探半個身子
欲言又止,壬寅疫情仍盛
白口罩封住楓葉吟哦的中秋
8,旗幟
長征軼事,旗幟被炮火灼燃
獵獵的紅鬃托起高昂頭顱
戰白匪殊死扼守,木門軍號起
紅四方面軍勒韁擴充勁旅
風凄雨急六路圍剿退潮
雄鷹斂羽,蓄勢屯兵
蘇維埃紅纓槍撩開米倉夜幕
馬蹄急促,將帥拍案破曉
貧困被鐐銬豢養,沉寂成灰
烽火縱橫點亮無望的日子
號聲貫空,窮山僻壤列陣
一面大旗吶喊,便覆蓋饑餓
群眾有了信仰的召喚
要斗爭要反抗窮苦人求解放
先烈鮮血染紅的主義之旗
擎起后一直插到天安門城墻
(壬寅年于"中國紅軍城”中秋前草章)
注: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作者簡介:何平(筆名米倉山人)系中共黨員,大學文化。四川省廣元市人。現為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2019年開始寫作入會、投稿。在省市縣及國家網.刋發表作品五百余首。偶有獲獎并入選詩歌專集或年選刊多首。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