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組歌(三首)
作者:史映紅
第二故鄉:日喀則“4?25”重建工程
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天光閃爍
8.1級巨震,讓日喀則猝不及防
18個縣深受其害,數十萬人流離失所
連地震都始料不及,一類陸路通商口岸樟木
全鎮大撤離,4250名災民
帶著北京厚愛,走過1000里
新家在日喀則市,叫樟木新區
僅一年,557戶災民喜遷新居
家家有廁所,戶戶有浴室
水泥路四通八達
國際性口岸吉隆鎮,涅槃重生
你招呼我,我呼喚他
心與心依靠,肩并肩沖鋒
所有危房被拆,所有災民安置
珠穆朗瑪看到汗水的神奇
年楚河見證牽手的力量
排水、電纜、網絡全部升級
行政、商業、街道、學校重新布局
吉隆鎮大了,增加一倍
吉隆鎮高了,新樓超過舊樓三分之二
吉隆鎮美了,游人如織,酒店70家
夏爾巴人聚居地陳塘鎮,景色旖旎
請順著我手指看,朝著目光看
像遠眺江水的蘇軾
山川之上
安置樓錯落有致
民族風情濃郁
道路縱橫交錯
高過院墻、高過樓頂、高高在上的
是無數面國旗
一面比一面招展
一面比一面耀眼
災民氣定神閑
當初殘垣斷壁,成過眼煙云
驚慌失措,煙消云散
各級關懷下,這里與所有災區一樣
戶戶有就業,人人有保障,發展有路子
截止2018年4月,恢復重建89.14億元全部到位
累計完成投資97.19億元,民居23.3億元
交通14.43億元,163個整村推進10.22億元……
通過數字,我恍若看到
是14億雙手,手手相牽
是14億個肩膀,膀膀相靠
是14億張嘴,異口同聲
高呼“一!二!加油”
聲音追趕聲音
氣勢追趕氣勢
力量追趕力量
勝利追趕勝利
輝煌追趕輝煌
世界最高大型水電站:藏木水電站
山南加查,我數次經過
桑日至加查峽谷雅魯藏布江干流
我數次看到
巨浪翻滾,濤聲雷鳴
2007年11月,這里鏟起第一掀土
地火開始燃燒
腳下已經沸騰
施工機械像穿梭的魚
不分晝夜
工人像花海的蜜蜂
揮汗如雨
爭分奪秒,與江水跑
與時間跑,與電力需求跑
與世界屋脊欣欣向榮跑
與高原大地蒸蒸日上跑
2010年11月,大江截流
2014年11月蓄水,年底并網發電
巨人高116米,長388米,投資96億元
蓄水位達3310米,庫容0.87億立方米
總裝機容量51萬千瓦
年發電26億千瓦時
這世界海拔最高大型水電站
像逐日夸父,屹立天地
像補天女媧,收放自如
僅雅魯藏布江干流
已建、正建、將建水電站有
朗鎮,仲達,冷達
加查,即許,達古
巴玉等數十座
像列隊戰士,左手牽右手
肩膀靠著肩膀
像雨后春筍
一天一個傳說
兩天一個奇跡
無數傳說和奇跡
訴說舊西藏苦難的過去
承載雪域大地今天虎虎生威
亮起來,富起來,強起來
還承載世界屋脊未來
走起來,快起來,跑起來
中國縣級最后一條公路:扎墨公路
請允許我講述一條路,不厭其煩
1961年10月,西藏軍區組織人勘探
1965年,試圖修扎(扎木鎮)墨(脫)公路
因山勢險峻、災難頻發中斷
1973年考慮修崩(崩嘎村)西(西讓村)公路
因靠近印控區而放棄
1975年再修扎墨路,投資2538萬元,歷時6年
粗通約百里,犧牲34人,重傷近200人
不久,因地震塌方中斷
1981年至1994年,雛路修至墨脫,犧牲11人
1993年9月25日
3輛車像小心的烏龜
勉強開進墨脫
宣告中國最后一縣通車
開天辟地的歡慶,石破千驚的欣悅
被次日巨大泥石流帶走
3輛車永留墨脫
1995年投資2000萬,修補27千米路段
2000年4月9日易貢湖潰堤,路段大部沖毀
2009年投資16億元
2013年基本完工
橋梁29座,涵洞227道,總長117千米
每年只通8個月
2017年改造扎墨路,再斥12.015億元
一條路,60年
60年,一條路
請允許我講述這條路
不勝其煩
滑坡、塌方、地震聚集
雪崩、暴雨、泥石流扎堆
汗水、淚水、犧牲薈萃
執著、真情、大愛鋪排
講述的時候
想起母親與游子
海角天涯,日思夜掛
還想起母親與嬰兒
世間所有偉大
加上所有的愛,還有
乳汁和精血
奔騰不息
源源不斷
流進一個幼小的身體
作者簡介:史映紅:男,70后,甘肅省莊浪縣人,筆名桑雪,藏族名崗日羅布。在西藏部隊服役21年。曾在《文藝報》《詩刊》《解放軍報》《青年文學》等發表各類作品1000余篇;出版詩集《西藏,西藏》等4部,傳記文學《吉鴻昌:恨不抗日死》;評論集正在出版中;曾就讀魯迅文學院第19屆高研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