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清朝少女(外一首)
——讀朱彝尊《高陽臺》
作者:徐正喜
一位書生,
玉樹臨風流虹橋,
一位少女在樓上,
美目盼兮,心中涌動春潮。
這是在蘇州同里,
在清朝。
沒有紅娘,
沒有月老,
少女也不能自由把相思紅豆拋。
日復一日,
樓上秋波,閨中夢魂,
書生形影縹緲。
初戀的陰云,人生的關隘,
相思的斷腸,
如千斤巨石將少女壓倒!
奄奄一息中,
忽聽書生在榻前哭泣著說:
“芳卿勿憂,仆已來到!”
獲得渴望已久的心上人的真情的憐惜,
少女瞑目芳魂杳。
書生葉元禮,
康熙丙辰進士,中書舍人官號。
少女無名亦有名,
中國古代千千萬萬個悲劇少女的代表。
三百多年似群山迤邐而去,
讀朱夫子詞,
痛感少女癡情無助絕望的苦惱!
謹獻上一曲哀婉的、凄美的歌謠,
哀婉的、凄美的歌謠。
附錄:
朱彝尊《高陽臺》
注:題記略
橋影流虹,湖光映雪,翠簾不卷春深。 一寸橫波,斷腸人在樓陰。
游絲不系羊車住,倩何人、傳語青禽? 最難禁,倚徧雕闌,夢徧羅衾。
重來已是朝云散,悵明珠佩冷,紫玉煙沉。前度桃花,依然開滿江潯 。
鐘情怕到相思路,盼長隄、草盡紅心。動愁吟,碧落黃泉,兩處誰尋?
投稿詩情
三十余年,
不曾親近文學王冠上的寶石,
一旦投稿,
電腦中關山難越。
正文、附件、粘貼……
哪有彈奏、敲擊文字舒適?
由此忽然想到,
千百年來詩詞題壁——
百代詞曲之祖 ,
“平林漠漠煙如織”,“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
崔顥 、宋之問大作,
“黃鶴一去不復返”,“海闊天長音信稀”……
似這般文壇瑰寶,
放在今日,無緣識編輯!
高玉寶、王老九、胡萬春、李學鰲,
豈能文壇立?
且看歷代科考,
有童生須眉如雪!
唐朝尹樞七十三歲芳齡,
獨占鰲頭歷史第一。
建議報刊設立橙色投稿郵箱,
向公交車專座學習。
讓夕陽紅歡歌幸福曲,或有佳作,
風雨驚、鬼神泣!
(作者,徐正喜 筆名三慈)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