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筆記(組詩)
作者:仁謙才華
一棵樹
鋸齒開面,有喙痕
一棵樹還是倒下了
它把自己交給行走的斧、鋸齒和鑿子
推出的刨花——
森林深處卷過來陣陣濤聲
一棵樹復活于匠人之手:
一張床完成床事
書桌攤開小說的構思
推杯換盞的幾案,拉長鄉愁
一個人雷雨里走了
一口棺材
裝進塵世的疲倦居于墓穴
翹檐和時間和風月對白
眾佛打坐
木魚敲開遼闊雪夜
敲空寺廟和擊打它的人
像啄木鳥掏走一棵樹體內的
病灶
鷹羽
雪崩之后
一只雛鷹把另只扔下懸崖
雪崩一樣
——它要占山為王
另一只,誤撞進我的童年
我們互哺,學走路,學飛翔……
我挼它,它也挼我
我們用肢體和眼神蹭蹭心事
——蒼茫天地間正在發生的磕絆
像埋伏的夾子夾住我們的神經
一個寒冷月夜
它不辭而別
一滴淚進入我的心巢
——長出青苔和石花
在我無望離開草蘆的那個早晨
它倏然從天空俯沖著落在我左臂
那一刻
我們像是占據了對方
我決絕地把它放回天空
從此,我身體里多了枚羽毛
像我的影子
像我離去和健在的親人
暖雪
在小鎮第一場雪里
我像一支筆,行走國畫
它飄落的樣子以及過程
我并沒有見到
樹枝扛起夏的綠秋的紅冬的白
它們的遇見是輪回的修為
一根枝條封住要去的路
讓我學會擇路而行
雪落在雪上,不知摞了多少層
昨夜
最里層的雪和它包裹的枝條
被人間溫暖簇擁
托了托一根枝條
像肩上的扁擔在晃悠
也許,此時的重只有那棵樹和
它延伸的根須稱得出
一根枝條像凍僵的韁繩拴在樹上
馱著雪大氅的馬去了哪里
想必,那匹馬的一夜也是暖暖的
腳印和馬蹄印重合
是流年淺淺消失的酸澀
春雪圖
這場踟躕的雪還是落了下來
集聚一條河
從笛孔流出,歸入遠方
雪,一層一層
鍍在老馬身上
——拾破爛的老馬佝下山梁的深刻
即使直直身子骨,喘口氣
即使說說憋在心窩的委屈
也很難,很難
——老馬兩個兒子還在上學
……
我見到老馬時沒說出一句話
他的世界容不進我
自從見到老馬
心里就生出些莫名的孤單
初雪堆積老馬
化不掉的就不要帶走了
——如果有那么一天
留給后者
那是山之骨,風之骨
雪之骨,是骨頭和這個世界碰撞的舍利子
夜話山寨
星星,雨一樣下透山寨
它的光,被苜蓿、旱獺和草蘆收緊
尺八厚的落葉覆蓋山路
撥開,有果子在腐爛
那些墜著不耐煩的也掉了下來
一個人背一捆柴把山路走沒了
黑森森的林子壓過來
狼、棕熊、馬鹿的家園,容不得驚擾
柴門閂著
有狗的聲音,男人和女人的聲音
一把掃帚替他們放哨
山寨,靜得有些空
除了雨打淺草
除了鋤頭敲碎土坷垃
除了一只母羊臨盆
……
山雀蹲在籬笆上
像月亮彈奏的五線譜
一些青稞倒伏
幾把鐵锨生銹
從散淡的霉味和石板上的苔蘚開始
時光,滲進緩慢
生長和腐爛是大山的事
和匆匆過客無關
和城市霓虹燈無關
造一座院子
用后半生積蓄造一座院子
于四面臨水的小島上
純木架構
那樣就會嗅到草木之香
騰塊地
一畦種蔬菜、苜蓿
——分給串門的羊
一畦造池塘
放生蛙和魚群
讓它們在經聲、水聲和一米陽光里
安度此生
用鞭蔴、香柴打地鋪
三根原木為幾
周圍堆放陌生書籍
梳理濤聲
讓陽光和雨水走進體內
把補丁補在傷痛的地方
一條河
一條滲出來的河,沒有聲音
它掉頭時晾曬起肺來
如風呼吸著黑帳篷
牛羊的詞語長在雨水里
一條河隱去和現身——
像卓瑪的腰身和眼睛
在濕地
我的肺是蓄滿水氣的海綿
那些被青草被雪蓮擠出的水滴
在心的暗河
流出朝代更迭的紋理
流出森林,莊稼和
一地落葉的輕與重
腐朽和漫漶
守湖者
撿回的垃圾剛剛運走
像運掉壓在心上的嘆息
把晃動的綠守成凝固的白
不耕土地,只耕島嶼
你相信
一滴淚能孵化鳥群和它們的愛情
還相信
一滴淚流不出就會惡變為瘤
就像父親因一只丹頂鶴
被一滴淚,奪走了生命
淚水溻濕歲月
你戴上父親留給的玉墜
重復著父親走過的圈
想用時間彌合玉墜上的那道裂縫
可還是把玉墜摔碎在巡湖路上
還有自己
濺落的玉星子
是一地湖水的
咸澀
作者簡介:車才華,又名仁謙才華,生于1969年,中國作協會員、第五屆甘肅省作協理事、曾就讀魯迅文學院。作品散見于《詩刊》、《人民日報》《星星》《民族文學》《四川文學》《草堂》《山東文學》《飛天》《西藏文學》等刊物,入選50多個選本。出版詩集《陽光部落》《藏地謠》《大野奔跑》。獲第十九屆、第二十八屆魯藜詩歌獎、黃河文學獎、玉龍藝術獎、鄉土詩歌獎、《飛天》十年文學獎、華銳英才獎。主編有《走進天祝》《文學天?!返?/span>11部文化書籍。
本文由史映紅推薦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