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霧掠影(組詩)
作者:方建華
涼霧情
沿鐘靈山佛寶山齊岳山金子山畫一個圓
涼霧坐在圓心
沿元堡毛壩沙溪向南
從文斗走忠路到汪營至建南
經謀道過南坪達柏楊到團堡峰回路轉
一只翻飛的山鷹展翅飛翔
得天獨厚也不坐井觀天
1300余米的海拔適合遠矚高瞻
武漢是我族中的兄長
重慶是我戚中的兄長
一屯十壩萬頃良田
星羅棋布山色魅力無限
群巒玉蓮頭,和風輕拂面
清江水漲畫廊闊
咿呀一聲劃進錦繡河山
滬渝高速利萬高速宜萬鐵路渝利高鐵交匯
西站落子涼霧旗桿
為利川重新定位布一個天元
富硒的農家土特產各領風騷
涼霧鄉熙熙攘攘小武漢
歲月靜好,山河無恙
果然是中部盆地準平川
東執玉筆錦箋向天書
西扶萬里城墻作憑欄
南拱八寶煉丹濟萬世
北橫臥龍吞江卷巨瀾
一曲《龍船調》且歌且行
龍的傳人天上人間
賡續歷史文脈牢記初心
時不負涼霧,涼霧不負天下人
7.23
涼霧鄉政府辦陳怡霖正在整理資料
陳提督
提督街南行二三里
陳家灣百余戶人煙依地形輾轉
穿三四里田間羊腸
半坡間一樹松柏一處荒蕪
兩個石刻副將相對無言
周圍零亂著紙屑和幾堆灰燼
史云:陳提督名世凱
四百年前隨乃祖麻城入利川
茲因窮困替當地大戶放牛烤煙
十六歲代黃氏世襲“百戶”軍權
順治11年陳父被擄殞命
“百戶”報仇心切與劉二虎激戰
兵敗堰水深井躲藏三天
星夜入川投奔明桂王朱由榔
1659年南明軍全線潰敗
清總督李國英招安
陳赴浙江就杭州副將
未幾又得總督李之芳力薦
攫浙江總兵執掌提督印鑒
1863年陳提督入朝受賜
康熙帝問其父母近況
想起七旬老母八旬老父辛苦勞作
靠四只灰鴨生蛋換得油鹽
提督心中悽然不敢實告
乃以八股詩文婉轉致言
“七十人挑水,八十人種田;
百盞燈籠巡夜,四只商船運鹽
居在半山作神仙
千根柱頭落腳萬根柱頭當頂
基座都是蓮花蹲”
皇上怡然:富貴之家有余寬
提督歸浙深感漁民生靈涂炭
不顧舟車勞頓親赴帝京面陳定海筑城方案
不幸病入膏肓于次日客死京城
康熙念提督忠貞準筑城計劃
更念其勤勉賜謚號“襄敏”
命侍衛大臣佟國雄扶欞歸梓厚葬
此后浙江多有紳民涼霧憑吊
從鎮上至陳家灣形成一條官道
官方將此道命名提督街
又一股山泉匯清江
7.28日
注:柱頭,即玉米桿;蓮花蹲,即玉米桿底部的蔸子。
鄉綜治主任、《涼霧鄉志》編撰牟鐸為作者提供大量素材
牟舉人
從提督街某處一個九十度拐
有一條叫“舉人街”舊址
掛在不多的門楣
路燈,照不進舉人的袵
照理,“舉人街”住舉人
蓬篳生輝大梁高掛紅燈籠
至今煌煌名門無處尋蹤
只是從老人豁牙的口中漏出
有姓無名的“三舉人”
依稀,有健碩的大紅馬
“噠噠,噠噠”馱著鄉民的羨慕
可惜馬蹄聲遠
一場烽燹所有的輝煌盡成灰燼
揭開歷史的疊層
幾片瓦礫憣然而醒
拾取一片輕輕拂拭
或可窺見三百余年牟舉人
不滿朝庭昏聵
辭官掛印守一個明哲保身
雖有滿復經綸
也不攀龍附鳳
天子呼來不上船
不屑耳提面命,決然
回桑梓設館授徒習武強身
任一輪明月照溝渠
青青子衿悠悠爾心
7.24
牟老樹聲,時年81序,思維敏捷,健朗親和。傳承中華文化,常懷復禮之心
人和場11號(古風)
一
天地人和起斯樓,
世紀故事一望收。
猶憶當年鶴立群,
自慚今歲水空流。
清江意暖情不斷,
余身疴沉日添愁。
饒是廉頗不老志,
祈盼魯班顯圣手。
二
己然今日作危房,
鎖匙生銹孔依舊。
巴山夜雨逐風去,
楚峰朝霞沐壑丘。
斯樓建成庇大戶,
老宅解放作樞紐。
修葺辟作民俗館,
彪炳涼霧春與秋。
7.31
注:此樓系原國民政府涼霧鄉長牟一本私房,49年解放,被新政府征做鄉公所
花梨措
花梨村在利川市圖中就是一粒高梁籽
微不足道到可以無視
但在恩施及荊楚宗教界
花梨又是人的眼珠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
華夏高屋建瓴的精辟
當仁不讓被花梨彈冠相慶
光緒十七年(1837年)
比利時傳教士羅宗愨胡宗植
從歐洲跋涉而來
這個土家族零散棲居的山旯旮
成了天主教弘教的策源
不久,新建的“育嬰堂”
匿有“醫學實驗”的秘密基地
《萬福瑪麗亞》繞梁之余
“常有刳腹剜心之慘”迭出
“實驗室”的病嬰屢被活焚
1898年花梨義民怒不可遏
聯合十里八村鄉親趕走神甫
一把火燒毀教堂的惡貫滿盈
光緒帝聞之氣急敗壞,急令
官軍多路逼進大舉鎮壓義民
越二年百般逢迎令施南府
賠白銀數萬隆修圣位
親賜“敕建天主教堂”皇袍加身
一百多年的花梨教堂規模宏大
四周合抱之木老樹新技
8.3
與牟老談民俗傳承獲贈《牟氏家乘》
何幸識得春風面,
《牟氏家乘》勞惠贈。
湯湯一部榮百代,
昊昊九天游萬仞。
山青駕霧騰祥云,
樹高凌壁播遠聲。
利川千峰星羅布,
自有耆宿援筆耕。
8.4
注:牟老樹聲,時年81序,思維敏捷,健朗親和。傳承中華文化,常懷復禮之心。涼霧小住,即以大著相贈。受之有愧,卻之不恭。
納水溪流歸大海
納水溪接高山流水的動力
梳子山麻山涓涓而來
再遠就是馬鞍山安家山人頭山
梳子山1528米麻山1809米
馬鞍山也在1500以上安家山1400米
人頭山1465米。它們以自己的高度
一面向陰一面朝陽
千回百轉或瀑布或暗泉
匯集納水關,搖身一變
大步流星撲向清江
清江又稱夷水發源齊岳山
經恩施宜都長陽七縣市
在宜都陸城額首匯入長江
1933年10月賀胡子率紅3軍
櫛風沐雨從毛壩輾轉納水溪
駐扎納水溪畔關廟,旋即
訪貧問苦宣傳革命主張
組織農民打土豪分田地
紅色的種籽落地生根
賀老總以紅三軍這支基干
組建了紅二軍團繼而發展成紅二方面軍
人民的武裝日益壯大
斬關奪隘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抗戰興起紅軍改編八路軍
賀老總擔任120師師長
跟著毛大帥篳路藍縷
五嶺逶迤烏蒙磅礴走泥丸
東突西進南北轉戰
八一軍旗中華大地高高飄揚
8.5
方建華 劒鏵 江河水邊居 中國詩歌學會會員 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散見《青春》《詩中國》《關雎愛情詩》《詩刊》《星星》《中國鄉土詩人》《流派》《中國詩界》《大河》《香港詩人報》。出版詩集《江河水》《水無盡處》《處江湖遠》。《水無盡處》被《中國現代文學館》收藏。組詩《血鑄輝煌》獲2018年“蕭軍研究會”第11屆“毛澤東頌”第五屆華語紅色詩歌年度卓越詩人,《楚殤?九歌》獲首屆《紅土地》文學獎詩歌組二等獎,《白云深處》獲2017年度新詩人作品獎,詩集《處江湖遠》獲2020年度“新時代魯迅詩歌獎”提名獎,《行走的井岡山》獲2021年《詩刊》社、《中華辭賦》建黨100年“張家界杯”優秀獎。2021年中國詩歌學會優秀會員。2023年組詩《巍巍大別山》獲全國首屆《夢筑新時代,詩吟大別山》詩書畫新詩類一等獎。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