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延安(組詩)
作者 李沖
一、寶塔山
延安寶塔照人心,
指引我們向前進;
千年寶塔領航程,
照得人民心里亮。
延安寶塔暖人心,
指明方向正道走;
一心向著寶塔山,
越是艱險越向前。
延安寶塔得人心,
意志堅定不動搖;
百年風雨百年路,
萬眾心向寶塔山。
延安寶塔是人心,
為民服務立宗旨;
人民江山人民愛,
一心跟著共產黨。
二、南泥灣
延安有個南泥灣,
三五九旅不一般;
貧脊黃土變模樣,
改天換地賽江南。
延安有個南泥灣,
開展革命大生產;
吃飽肚子備好糧,
備戰備荒救了國。
延安有個南泥灣,
官兵一致同甘苦;
人民軍隊好作風,
艱苦創業美名揚。
延安有個南泥灣,
邊生產來邊打仗;
共產黨來打天下,
領導人民得解放。
延安有個南泥灣,
花紅草綠遍地糧;
邁步進入新時代,
跨越發展寫春秋。
三、梁家河來了習近平
知青年代梁家河,
來了少年習近平,
年紀只有十五歲;
青澀模樣人人愛。
面向黃土背朝天,
又種田來又耕地;
夜里窯洞燈火明,
勤讀書來苦也樂。
有了寂寞抽根煙,
了卻孤獨喝囗酒;
懷揣母親針線包,
想娘想爹唱山歌。
農民兄弟睡一炕,
潮濕炕上捉虱子;
少年才俊習近平,
成了地道梁家人。
黃土高坡靠天收,
缺水缺電缺資源;
祖祖輩輩梁家河,
年年月月窮模樣。
自從來了習近平,
自費學習建沼氣;
從此有了沼氣池,
又點燈來又做飯。
獲得縣里科技獎,
獎了一輛摩托車;
摩托換了拖拉機,
進出大山跑運輸。
同時換來磨面機,
從此磨面機械化;
饅頭窩窩上炕桌,
百姓日子香餑餑。
種地吃飯都缺水,
老天不給沒了糧;
又是支書習近平,
帶頭挖井有了水。
甜水從此甜心窩,
有了甘泉似甘露;
黃土高坡種莊稼,
豐收喜悅炕頭酒。
七年汗灑黃土地,
村民心里好支書;
推薦北京上大學,
臨行難舍梁家河。
眼里含淚寄深情,
立志從政為人民;
一定再回梁家河,
報答百姓養育情。
知青年代習近平,
心里裝著梁家河;
不忘初心始發地,
牢記使命發祥地。
如今幸福梁家河,
世代不忘習近平;
致富發展奔小康,
信念堅定跟黨走。
四、娘的心
1969年,15歲的習近平到梁家河插隊。母親齊心送給習近平一個針線包,針線包上母親手繡“娘的心”,無論走到哪兒,習近平一直把“娘的心”帶到哪兒
臨行慈母針線包,
紅線手繡娘的心;
因為十五年紀輕,
總會常常想娘親;
看看念念娘的心,
針針線線慈母情:
牢記革命靠恒心,
親娘更要親人民;
人民江山靠人民,
不忘初心娘的心。
作者介紹:
李沖,出生江蘇南通,新聞專業高級職稱,現在南京報業傳媒集團工作。
同時兼任中國紫砂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江蘇省收藏家協會紫砂鑒賞委員會主任。
在海峽之聲廣播電臺、《福建日報》工作期間多次參加全國“兩會”采訪;先后采訪了胡錦濤、李鵬、劉華清、賈慶林、習近平、阿沛阿旺晉美、馬萬祺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采訪胡錦濤、阿沛阿旺晉美的《究竟是誰踐踏了西藏人權?又是誰保護了西藏人權?》、采訪李鵬的《農民向總理表心聲》、采訪馬萬祺的《今年心情不錯》獲得地方和部隊各項新聞獎,撰寫的報告文學《江山如此多嬌》被三聯書店出版社收錄慶祝建國60周年《60個瞬間》文選,《江山如此多嬌》還被選入湘教版第11冊語文課本。因新聞工作成績突出,榮立三等功,被授予“九五期間福建對外宣傳先進個人”稱號,2021年11月,獲得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授予“從事新聞工作三十年"榮譽證書和榮譽證章。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