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圖騰(組詩)
作者:何平(米倉山人)
1.兵馬俑甲冑
水銀充棟羸陵暗墓
兵陣簇擁輝煌的帝國
《過秦論》溢出血小板
鏈接獅群執戟的忠勇
碾壓六國疑問之軀
陪葬制霸氣側洩神秘肅穇
王朝密鑰交予“洛陽鏟”
泥塑的英武從茅屋生發而至
西北風透析這凜然驍將
鎧甲粼片鎖定大篆
數百年政績“書同文車同軌”
并吞八荒六王而畢
由此黃河長江展卷龍身
蹄聲穿過錚目翹須
呼嘯后注入這冷卻的威武
舉國之力筑長城衛環
列榜世界七大奇跡
嘆乎秦陵殉陳之壯觀
將這華夏雄勢直抵郡縣
鎮九州綿延至今
2. 昭烈廟之祠
錦官城鑲一方佳苑
廟祠賴先主三顧執念臥龍
演繹“烹小鮮〞問鼎之旅
君臣立蜀三國演義
其互信至誠堪比伊尹與商湯
白帝城托孤先主交鞭
諸葛鞠躬盡瘁死而后己
拜天拜地拜君拜臣武侯祠
順勢遂成僭越之范
殿后殿前任導游紛說呈詞
.
主仆分明卻相互依承
楊升庵一曲《臨江仙》終了
帝愿與民心在歷史浪花中淘洗
亞圣的“民本”思想于此
匡扶者當然儒法豪杰
唯忠義千秋與社稷同框
為民者自有人民熱愛
何在乎身前身后
刀光劍影里浪漫故事千秋
門前趙藩一聯醒來者
3,阿房宮之殤
這棋盤上的楚河漢界
在八百里秦川開出闊地
華夏不乏魯班之后
把星辰與夢境雕琢成化石
鑄成這歷史過客
奴隸社會消亡便封而建之
私有制迎春抽芽
漫成這豪門三百里錦地
要八方來朝向南作揖
浩浩乎彰顯東方
宮闕雕棟飛檐流丹
鼎鐺玉石座龍脊殿舞冷袖
嗟乎!竭澤而漁者亡網
瘴雨蠻煙凄楚成墟
賴楚人一炬便灰飛煙滅
土垅斷垣萋草成冢
西風訴說軼事
大唐本土才子杜牧一賦鑄章
不管是咸陽宮還是阿房宮
“宮闕萬間都作了土”
4. 中山陵之鐘
華夏腹地紫荊山龍盤長陵
國父逸仙在此榻
鐘?毓秀墊起長長石階
掩著南京地名之憾
這架構如禪讓出的嘆息
鐘山接納的這位偉人
辛亥革命如宙斯顯身華夏
將兩千年的封建制拔根而除
人間共和與“三民主義”
撲刷刷九派立憲
爛根腐土作祟果實生蛆
新紀元伏地呻吟
事業未竟身先卒皆因騎虎
劍走偏鋒便一地雞毛
“聯俄聯共扶助工農”宏業落霞
鳥瞰這自由鐘型之陵
寓意把國父遺愿交給時間
共和成了兩地書
后生落荒帶走半截山河殘卷
主場由潤芝匡正擎天立柱
5,草堂之都
詩圣邂逅了錦城
與細雨無關與戰禍有關
蜀道嶙岣羈絆不了你的步履
在這一隅寒鴉逢春.
于是錦城之茅有了文學意義
屈子慷慨九歌赴汩羅絕唱
那是為國而兼懷蒼生
你1500多首構架的詩國中
幾乎都跼蹐著下里巴人
惺忪舉頭仰望星空
這一尊草堂宇內也算寒窯吧
四年240多首明快抒懷的《離騷》
埋汰了入仕未竟獻賦不成
春夜細雨順著茅廬蛛絲
過濾掉兵戈塵世喧囂
山河哽咽草木萋萋
在秋風呼號里拽回茅頂衰草
還是攜壺去《登高》吧
使長江的氣象存念于華夏
身后這地為天府做注
6,皇澤寺之寺
咽喉之地一江磨劍問鼎秦嶺
那個隋朝的肱股之臣與李淵聯袂
于大唐參股 武氏演繹中興
葭萌之地利州不再僅有險要
養育了十三歲的豆蔻年華
邁步出蜀一介女子入主長安
便揮袖展藝侍龍騰鳳
侍太宗彤云落單感業寺削發
得遇高宗獻詩遂躍龍門
昭儀有昭而儀領銜母儀天下
將發祥地之寺賜名“皇澤”
1500年來祥云澤被
女皇惟“曌”如月中天
這母系元素造極登峰
劍門關再雄也只有冊封做臣
一旦雌霸便絲毫不讓須眉
章懷太子上官婉兒過往的凄美
沿米倉古道嘉陵江長成風景
遺碑矗立乾陵不著一字
萬種風情后無來者 前無古人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