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黃鶴樓”
文/呂永興(湖北)
何以天下江山第一樓,惟有黃鶴樓;何以楚楚動人,但賞“云橫九派浮黃鶴”。是為題記。
黃鶴樓 黃鶴樓
你登,
大江之南,
蛇山之巔,
兩山互峙:一座“若巨鰲浮水上”,一座“繚繞如伏蛇”,
兩江相約:“雄踞江之東西,勢若龜蛇環衛“。
這里是玄武風水之地。
黃鶴樓 黃鶴樓
你憶,
生于1700多年前,
因建在黃鵠磯上后人念“鵠”為“鶴”得名之說,
因辛氏感恩仙翁起樓取名“黃鶴樓”之論,
因"呂祖"修道成仙圣跡得聲名遠播,
因崔顥登樓詠詩盛名千古傳頌。
這里是人文景仰圣地。
黃鶴樓 黃鶴樓
你眸,
長江"三大"名樓,譽滿九州,
天下江山第一樓,名揚天下,
往事越千年問蛇龜。
這里是盛世感應之地。
黃鶴樓 黃鶴樓
你聞,
一座軍事樓,半部演繹英雄史,
一座文化樓,半部中國風云史,
一部煙雨樓,半部文人墨客史,
一座千古樓,半部湖南文峰史。
這里是雄彩故事之地。
黃鶴樓 黃鶴樓
你昔,
西此黃鶴樓,一樓定瀟湘,
東鄰青云塔,一塔冠荊楚。
南望長江東去,北見漢水流,
一片蛇山入青冥,兩江匯流調黃鶴。
這里是湖湘文脈之地。
黃鶴樓 黃鶴樓
你瞧,
三國時"軍事樓"訴說一時豪杰故事,
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名篇四海傳揚,
李白題頌"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畫景若浮若現,
北宋呂洞賓修仙駕鶴之賓美名流傳千古。
這里是江湖文化之地。
黃鶴樓 黃鶴樓
你望,
詩仙為之擱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贊嘆。
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千古絕唱。
蘇東坡題詠"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李白、崔顥、王維、孟浩然、宋之問、劉禹錫、白居易、杜牧、賈島、陸游、范成大、岳飛、顧況,朱熹、張栻、曾國藩等9O0多位學士文人都曾登樓,留下了大量碑刻和1400多首華彩詩篇。
這里是瀟湘文峰之地。
黃鶴樓 黃鶴樓
你聽,
武昌起義槍聲,
八七會議報告聲,
中央農民講習所讀書聲,
這里是英雄輩出之地。
黃鶴樓 黃鶴樓
你看,
遠看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豪情,
近觀,"龜蛇鎖大江,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格局,
西看,"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豪邁,
東望,"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從容。
這里是偉人鐘情之地。
黃鶴樓 黃鶴樓
你瞻,
左傍周郎武赤壁,
右依東坡文赤壁,
數風流人物尚看今朝,
《沁園春。游。黃鶴樓》還望楚嬌。
這里是詩意迸發之地。
黃鶴樓 黃鶴樓
你遐,
時空尚此盡輪回 ,
依然屹立南岸邊,
任憑風雨與沖刷,
江天浩瀚見真容。
這里是才上心頭之地。
黃鶴樓 黃鶴樓
你誦,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
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
黃鶴知何去?剩有游人處。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這里是傳奇盛產之地。
作者簡介:呂永興,別名呂紀宏,智庫戰略研究學者、歷史文化學者、歷史傳記作家、詩人。中國詩歌網藍V詩人。中國現代詩歌網駐站詩人。中國散文網致函聘請專欄作家。撰寫詩歌涉及日月、山水、田園、花草、森林、航天、紅色、校園、紀念人物、古詩賞析、散文楹聯等,1000多篇詩歌等文學作品散見于傳統紙質刊和新興媒體平臺。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