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的行囊(組詩)
作者:夏應江
今夜 想你
窗外的蛐蛐叫個不停,
我好想有法術讓它們都閉嘴,
但那只能是想象,
世間的很多事情,
是無法左右的。
于是乎,
想來頓猛猛的小鍋酒,
因為,所有的寄生蟲會被醉倒,
然后、排出,
所有的血液會被點燃,
然后、沸騰。
也可以,
想老天來一場狂風暴雨,
因為,所有的東西會被吹到一個角落,
然后、蛻變
所有的生物會被雨洗個澡,
然后,重生
更期望,
來一場無終點的赤裸奔跑,
因為,所有的毅力會得到檢驗,
然后、決定,
所有的呼喊會被風帶走,
然后、宇宙。
堅守
校園里
一個想法
走出大山
于是,寒窗十年,挑燈苦戰;
工作初
一個承諾
振興地方
于是,劈荊斬刺,勇往直前;
眼目前
一份責任
推動發展
于是,身體力行,示范帶頭;
未來里
一個信念
植根教育
于是、學用結合,筆耕不綴
晨別
城市、喧鬧,
在輾轉中睡去,
在鬧鐘的驟響中醒來,整理、收拾。
初冬、細雨,
于地道和人行疾步,
于偏僻的地方找到了機場大巴,等候、叮囑。
執手、早餐,
擇席相對而坐,
憑手與嘴的感覺往嘴里送東西,對視、淚笑。
枯枝、涼亭,
站立在風中望著出租車遠去,
提著皮箱的手軟弱無力,擔心、害怕......
再回那里
一次偶然的機會,
再回那里,
物是,
人也非。
一次偶然的機會,
再回那里,
眼神,
已疏遠。
一次偶然的機會,
再回那里,
招呼,
已淡然。
一次偶然的機會,
再回那里,
話語,
已陌路。
一次偶然的機會,
再回那里,
心距,
已遙遠。
希 望
人不可能永遠活在鮮花和掌聲中,
在得意時,
居安思危!
因為,
鮮花中往往帶著芒刺,
掌聲里恰恰藏著虛偽。
就比如,
坦途上會有陷阱,
幸福中蘊藏災禍。
人不可能一直走在荊棘和峭壁上,
在逆境時,
催馬揚鞭!
因為,
荊棘過后多是小草,
峭壁下面多是康莊。
就比如,
風雨后會有彩虹,
陣痛里孕育新生。
夢 中
明知道身體扛不住了,
醒來,
軟弱無力。
明知道壞胃承受不了,
次日,
翻江倒海。
明知道五臟欲哭無淚,
整天,
水米不進。
但,還是一次又一次,
壺中,
不分東西南北。
乃,依舊一回又一回,
席間,
搞得語無倫次。
仍,照樣一戰又一戰,
歌廳,
來個歇斯底里。
只有那樣,
似乎可以忘掉,
悲傷、痛楚。
只有那樣,
確乎方能脫去,
矜持、偽裝。
只有那樣,
仿佛才是自己,
純真、赤裸。
活 著
活在別人的眼光中,
那叫——卑微,
但、不是所有的痛,
都可以吶喊。
活在他人安排下,
那叫——機器,
但、不是所有的人
都可以騰達。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那叫——精彩。
但、不是所有的路,
都可以狂奔。
活在已去的昨天,
那叫——傻子,
但、不是所有的事
都可以放下。
活在未來的明天,
那叫——理想,
但、不是所有的情
都可以回報。
活在現實的今天,
那叫——實在,
但、不是所有的苦,
都可以承受。
然
活著才是最大的快樂,
活著才是唯一的希望。
中秋節
中秋節,
團聚的日子。
多少上班族,
攜妻帶子回家:
數數父親頭上的白發,
看看母親臉上的皺紋;
中秋節,
期待的日子。
多少年邁的父母,
倚門翹首盼歸:
見見辛苦的兒媳,
抱抱可愛的孫子;
中秋節,
想念的日子。
多少遠方的游子,
借節寄托思念:
想想勞作的雙親,
憶憶苦命的親朋;
真的,不再想你
真的、不再想你,
雖曾在你那溫床里,
快樂、成長,
但、我已經長大。
真的、不再想你,
雖曾在你那懷里,
咿呀、學語,
但、放棄才能進步。
真的、不再想你,
雖曾與你朝夕相處,
迷茫、自信,
但,我想去更遠的地方。
真的、不再想你,
雖曾你教會我那么多,
知識、傷感,
但、我想抹去記憶。
真的、不再想你
雖曾你是我的心肝,
陣暖、痛心,
但、我已承受不了心里的折磨。
真的、不再想你
——高山寶塔。
那地方下雪了
那地方下雪了,
穿著,
企鵝。
那地方下雪了,
洋芋,
毛飯。
那地方下雪了,
水無,
電停。
那地方下雪了,
面熱,
背涼。
那地方下雪了,
電毯,
棉被。
那地方下雪了,
銅鏡,
車息。
那地方下雪了,
汝冷,
吾寒。
再見了 我的愛人
再見了,我的愛人;
記得你曾是那么豐滿;
而今卻瘦的可憐!
再見了,我的愛人;
記得你曾那么美麗;
而今卻花容盡失!
再見了,我的愛人;
記得你曾那么妖嬈;
而今卻滿目滄桑!
再見了,我的愛人;
記得你曾那么輝煌;
而今天卻一敗涂地!
再見了,我的愛人
——高山寶塔!
那時 此時
那時、年少氣盛,
堅毅、勇敢,
一路前行,
頭破、血流!
那時、精力充沛,
亡命、工作,
披荊斬棘,
成長、記憶!
那時、豪言壯語,
理想、奮斗,
孤身獨擋,
摔跤、教訓!
此時、身心具疲,
望月、看云,
清心寡欲,
獨處、龍井!
此時、歲寒蒼柏,
能力、關系,
黃粱美夢,
仰天、淚滴!
此時、戰無斗志,
兒子、經濟,
終歸故里,
田園、詩書!
我已習慣
我已習慣,
那晨曦的校園里,
走走、看看。
我已習慣,
那深夜的電腦上,
筆耕、紙寫。
我已習慣,
那久違的杜康杯,
偶聞、解饞。
我已習慣,
那生銹的音響室,
心底、吟唱。
我已習慣,
那不熱鬧的辦公室,
思考、工作。
作者簡介:夏應江,男,仡佬族,貴州務川人,初中時在語文老師的影響下愛上了文學,且一直在詩歌這塊肥沃的土地上勤奮耕耘;大山里長大的孩子,對農村的生活有較為深刻的體驗和感悟,特別是對自己小學的母校和兒時的印象有抹不去的記憶,師范畢業后轉展于多個鄉鎮工作,對基層學校的教師和學校工作有豐富的認知和獨到的見解;有作品先后在縣市級刊物平臺上刊發;現為務川自治縣都濡街道中心學校校長。
本文由史映紅推介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