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近作四首
作者:郭松
耙耳朵
四川有一種特產(chǎn),叫耙耳朵
婚后耳根子軟,經(jīng)常被揪
在這個地界,能叫耙耳朵的人
都有點(diǎn)繞,繞來繞去的花招
眉來眼去的名堂,男人間相視一笑
大家都是兄弟伙,打個掩護(hù)
二天出去喝酒,就跟老婆說
我和你在一起,不信就問你
耙耳朵不光掙錢養(yǎng)家,洗衣做飯
還給老婆打洗腳水,說起假打
有虛偽之意,但沒有虛偽要緊
是一種小小的無奈和滑頭
為討要一包煙錢,一邊涎著臉說
乖乖,讓我把你臉上的線線扯了
一邊在心里悻悻地說,瓜婆娘
二麻二麻
四川話中,兩個二之間
嵌入某個動詞或形容詞
表示一種不充分不完全的狀態(tài)
比如二麻二麻,就用來形容微醺
二麻二麻,是一種似醉非醉的狀態(tài)
約三五個好友,吃點(diǎn)冷淡杯
喝點(diǎn)小啤酒,擺點(diǎn)交心龍門陣
吃點(diǎn)麻辣燙,啃點(diǎn)兔兒腦,酒剛好
喝到二麻二麻,龍門陣擺到意猶未盡
趁夜里涼快睡個好瞌睡,光看到
二麻二麻,就能想象那安逸的狀態(tài)
二耙二耙
坨肉燉到什么程度才好
一般會用二耙二耙的,用一個
曖昧的疊詞來形容,耙又不是特別耙
二是神來之筆,還沒有達(dá)到
但也差不多的情況,如果你要問
二耙二耙到底是多耙?恐怕
別人也說不清,你就用心去感受
于是只能默默盯著鍋里的肉
暗自問:你耙了沒有?說不定
肉回你:還沒有,還二耙二耙的
咹
朋友飛快地說了一串話
我沒聽清楚,反問一句咹
朋友見我反應(yīng)遲頓,就問
這句咹,是什么意思
我說,是說了什么,可否再說一次
朋友說,四川人真的閑散
我說,四川話真的簡煉
咹字,還表示驚愕或驚訝
還表示責(zé)問或不滿?,例如
咹,泡菜都沒得,開啥子館子哦
作者簡介:郭松,四川古藺人,川大本科生,貴大研究生,從軍23年,從檢16年,云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在《散文選刊》《散文百家》《邊疆文學(xué)》《檢察日報》《云南日報》《春城晚報》等發(fā)文120余篇,在《詩詞報》《詩詞月刊》《中國詩》發(fā)詩100余首,獲中國散文年會“十佳散文獎”,4篇散文被選為初高中語文試題。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quán)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