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2025年端午之際,濱州老鄉群里的馬光增大哥做東,組織十余老鄉小聚。大家回憶往事,談東說西,談笑之間,盡吐胸臆。不知緣何,卻令我心緒似潮,感慨難已。遂記下這多年藏在心里的寥寥數語,交由馬老師斧正共勉。
故鄉的模樣
作者:王嵐
故鄉,
是母親摟在懷里的溫暖,
是母親沒完沒了的叨叨絮絮,
是母親燃起的縷縷炊煙,
是母親煤油燈下的紡線織衣。
故鄉,
是父親被風雨和太陽摧殘而黝黑的臉龐,
是父親手中推來換去的農具,
是父親肩上看不見的重擔,
是父親面對蒼天無奈的嘆息!
故鄉,
是哥哥拉向天空的彈弓,
是弟弟手中自制的玩具,
是姐妹換上漂亮的衣裳,
是頑童們不知憂慮的嬉戲。
故鄉,
是我背井后不變的談資,
是我睡夢里的歡笑和甜蜜,
是我飯菜里常有的家鄉味道,
是我回家看看的思來想去。
故鄉,
低矮的的灰土老屋是否佇立?
門前那棵冬棗樹還年年新綠?
夜晚的狗吠聲還有嗎?
還有那唱響黎明的雄雞!
不好意思,
我的心真的很軟,
一想的這些,
我的眼睛紅的不敢讓人直視。
小時候,
總覺得故鄉很大很大,
大的沒有盡頭。
而如今,
故鄉其實很很小,
小的只能裝在心里。
刮風了想起你,
下雨了想起你
過年了更想起的是你。
這就是,
故鄉永恒的記憶。
終于,
有一天我回到你身邊,
你卻打破了我的記憶。
綠樹成蔭,
高樓林立,
車水馬龍,
歡歌笑語。
故鄉啊,
你終于不再那樣狠心地摧殘父老,
多彩的顏色漸漸灑向大地。
盡管變的有些陌生,
但我,
心中的意愿始終在祈禱,
這分明是,
故鄉應有的模樣,
故鄉就應該改天換地!
作者簡介:王嵐,女,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富國鎮丁家村人。曾供職于山東省肥城礦務局楊莊煤礦宣傳中心,夫妻退休后來京陪在民族歌舞團工作的女兒,并雙雙在中央民族大學謀職。文學愛好者,有散文、詩歌等文學作品散見于報刊雜志。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