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齊河四張的詩歌
左起:張方江、張海梅、張麗華、張玉華
山東:齊河四張的詩歌
在山東省齊河縣詩壇,“齊河四張”是一個自帶韻律的符號。
他們分別是張方江、張麗華、張玉華、張海梅四位詩人。他們因機緣巧合,合著詩集《風行四季》而得名。張海梅春的勃發、張玉華夏的激情、張麗華秋的清澈、張方江冬的冷峻。四個人,四支筆,以各自獨特的聲線,共同織就了“四季風行”的遼闊意境:那是生命節律的吟哦,是人間煙火的凝視,是時代光影在個體心靈上的溫柔折射。
他們的詩章,早已超越地域的標簽,成為當下漢語詩歌中一道鮮活的、充滿呼吸感的風景線,證明著詩意在數字洪流中依然可以成為錨定心靈的坐標。
1、張方江的詩
草原上的羊群
神明的畫卷上,群山是未干的墨跡
故鄉的河流,是我曾經擱淺的琴弦
穿晨露而來的人,鞋底沾著星屑
而夜色總在子時,準時回收所有的腳印
在五十歲以后的視野
功名是螞蟻搬運的糖霜
繁華熙攘,是露珠折射的海市蜃樓
悲歡離合是云朵偶然的投影
唯有草原上的羊群
把歲月嚼成青草的氣息
時而誘惑我們青春的記憶
羊兒們偶爾抬頭,也會向天空
投遞一封帶著奶香的
空白信箋
幻夢留痕
當那個怪異的聲音響起時
秒針突然在血管里生根
往事如影片倒帶
童年泥塘邊摔倒的弧度
初戀時與妻子同行,自行車鈴的愉悅
產房里女兒第一聲啼哭的驕傲
鮮花與掌聲中接過獎牌時的忐忑
都被壓縮成一粒光的膠囊
仿佛,有手指穿過我的骨髓
寫下模糊的象形文字
黑暗由孤獨而變得柔軟
又像,母親抖開一件曬飽陽光的床單
輕輕裹住了我即將墜落的睫毛
想起父親
暗夜的瓷缸接住月光
晃動的水中浮出兒時的故鄉
我俯身啜飲,卻突然驚覺——
鏡中那被歲月反復拓印的碑文
怎竟如此熟悉,如此蒼茫
喉結突然卡住半生時光
原來最深的痛是辨認
父親啊,您的音容笑貌和端酒杯的姿勢
此刻正沿著我的眉梢
緩緩流淌
七年前您在老家門前佇立
目光是未啟封的家書,而此刻所有熟悉的溝壑
都沿著血脈蜿蜒而來,在兒子臉上重新生長
每道紋路,都在復述您未說完的囑托
每根白發,都是您寄來的未拆的信箋
在子夜時分突然顯影
冥冥中思念的根系,穿透萬水千山的土壤
中元節臨近,兒子執一炷香
燭火在掌心彎成橋,讓光抵達您所在的地方
讓這顫抖的火苗燒穿陰陽的界限
讓飄散的青煙替我喊出那聲遲來的爸
在七月半的月光里,在香灰落下的瞬間
我看見您站在鏡中,輕輕撫平我眉間
您親手種下的霜
【作者簡介】 張方江,筆名半禹、朱木槿。1972年11月生,齊河人。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齊河縣作協副主席兼秘書長。作品曾在《時代文學》《山東文學》《青年文學家》《北京詩人》等報刊發表,出版詩合集《風行四季》、詩集《《編織了N年的愛情》。
2、張麗華的詩
褶皺下藏著閃電
可以憩息的心靈眠床
我喜歡這褶皺下的寬厚胸膛
深藏的久遠預言
喊醒一代又一代渴望的眸子
那是一閃一閃明滅的星火
繡滿星空,撒滿河床
一筆一劃的文字的芬芳
儲滿發酵的酒漿
我把自己從抖音直播和金幣嘩啦啦的
響聲里拉回來
抖去那些空曠和蕭索
不可控的命運和遂流之波
復歸靜謐和溫馨
仍做一個挖井的人
取水將自己煮沸
邁過勒索生命的無數陷阱
從此重新懷揣江河、山川和火焰
與欲望對決捍衛那些古老的素樸
以神寓鉆出一個又一個套子
御風而行永不老去
青春膜拜的神峰
褶皺下藏著閃電
深秋,風中的蘆葦
它們有絳紫的沉甸甸的搖擺
帶些高梁酒的微醉
像在體驗秋天的河床
有多么沉靜和深邃
它可以入畫
如花的穗子正適合筆毫毛茸茸的質感
它臨水而居吟著詩詞
正像伊人的召喚
恬淡幽遠帶著風聲
它懷抱中有鳥鳴啾啾
游魚慢嘬著它修長的腿
寂寞中宅生長得更加繁茂
讓寫生的人一遍遍欣賞描驀
漁舟唱晚時它有彤管悠悠
寒沙棲雁時它有華發蒼蒼
大清河的水千年流淌
每次見它都是最美的模樣
十五的月亮
他去打乒乓球了
賞月的我,前后腳一人出門
月亮凌空在一棟高樓的半腰
又白又亮又圓
月亮就在居住小區的院子里
我和一起散步的鄰居大嫂
走幾步回頭看看
仿佛怕它一眨眼看不見時
就會跑丟
她這個年齡最常談起的是兒女
談吐間只有兒媳和孫女
并沒有加我微信的意思
豈止是鄰居親戚
不肯加我微信的還有
我遠在海南的一奶胞妹
只有跟月亮說話能無往不達
身在故鄉又似異鄉的小廣場
抬腳即至,跟了妹妹的母親
我十年間只看望過她一次
后來電話再也打不通
我跟姨媽通了話,跟舅舅通了話
卻好像跟誰
也沒有通話
我在小廣場講了一晚上的話
像個心理醫生為別人解憂
我的心門像是開得太大了
白亮亮的月光照進來
著了涼,整晚失眠
【作者簡介】張麗華,女,山東齊河人,系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山東省作協會員。先后在《詩選刊》《星星》《芒種》《山東文學》《時代文學》《天津詩人》《山東詩人》等省內外刊物發表詩歌。其詩歌作品被收入《齊魯文學作品年展》詩歌卷、《山東詩歌年鑒》等多種選本。出版詩集《歧路花語》《風行四季》(合集)。
3、張玉華的詩
關于父親節
父親入土的那天是父親節
對于洋節,父親一直不認可
就像面前擺著地瓜燒與XO
他會毫不猶豫地選取前者
但是,這次他說了不算
他在洋節被埋進了黃土
且很容易被日歷記憶
從此,父親節對我而言
就有了特別的意義
我怕了一輩子的父親
竟用這種方式讓我記憶
關于靈魂
捧著父親的骨灰
就像捧著一塊白云
靈魂離開之后
肉體竟然如此之輕
有一塊遺骨比較完整
入棺時是放在頭部還是腿部
我猶豫了片刻
最終選擇了放在腿部
我認為——
一個能夠行走而不思考的人
比著一個不能行走一直思考的人
會幸福許多
關于天氣
父親一直在關心天氣
這是一位農民的天性
他和天斗和地斗和天氣斗
它們漸漸成了他的親人
哪怕臨近咽氣的幾天
他還在關心天氣
在咽氣的前三天
村里人還在抗旱保苗
鄰村麥茬子地里還熱死了人
然而,他咽氣的當天卻涼爽了起來
喪局三天溫涼溫涼的
像上天的恩賜
間或妥協
【作者簡介】 張玉華,山東齊河人,德州市作協常委會委員、山東省作協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中國林業生態作家協會會員,《小拇指詩刊》副主編。出版詩集《風行四季》(四人集);長篇報告文學《綠色崛起的拓荒者》《黃河糧倉》《大河與平原的對話黃河文化的齊河符號》;文學評論集《在不朽的文字中尋找詩意》。第21屆山東省作家高研班學員。
4、張海梅的詩
清寒和露水
聞到花香陣陣,尋它而去
梨花的白,比雪更妖嬈
風拂過,有花瓣紛紛落下
多像一個人縱橫的淚
梨花,自帶輕寒和露水
如我,又要塞滿春節后的行李,開始漂泊
車廂里,擠滿了過多的分離
目光掠過荒山和丘陵
浸濕一紙契約
驀然發現,那一簇纖細的蘭花,隨風搖擺
多像一個無家可歸的孩子
抽離
偏愛桃花,始于《詩經》
止于你
憑借一種秩序一種節奏
賞著桃花,描著細雨
一樹一樹地花開花落
散落在深淺不一的腳印上
汪洋遇到恣肆
淪為彼此的傀儡
如果接近它的人不是我
將從色彩中抽離一抹紅
因為,我潰敗于它
山水邏輯學
山,是什么在不斷地修剪它
水,清凌凌地泛著一種折射
竹排,切開光的剖面,泛著年輪
時間,保持著液態的緘默
游船,如時針往返
重復和修改著兩岸
平安榕,盤根錯節
用根須,書寫著漓江的過往
一片落葉,就是一封未寄出的信箋
如一只只鸕鶿的喙
去啄破時光
而,關于美的論述
如我空洞的體內,藏著一座座孤峰
在抵達時
還有未了情
【作者簡介】張海梅,中國作協會員,齊河縣作協主席。曾進修于魯迅文學院、山東省作協高研班。作品曾在《人民日報》《作家文摘》《詩潮》《時代文學》《飛天》《四川文學》等刊物發表,出版詩集《世界小于瞳孔》、詩合集《風行四季》、合著報告文學《大河涅槃》等。
編者按:山東省齊河縣是春秋時期齊國名相晏嬰的采邑,齊河縣的現在縣城駐地叫晏城,就是源于晏嬰。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沉淀著兩千多年的歷史文化的晏城,有好多才華橫溢的詩人、作家。齊河的這四位詩人就是晏城文化的杰出代表。我不記得咋和他們相識的,依稀記得我主編《時代文學》(雙月上)時候,有位叫黎明(真名朱長信)散文作者給我投稿,他那時只是自然投稿的草根作者,給他推發后他很激動、高興,還到山東省作協來看我,邀請我到齊河晏城,說那里還有很多寫詩歌的。在他的引薦下,我認識了這齊河四位詩人,其中張海梅參加了我策劃主持的兩次文學筆會。后來我就在《時代文學》(雙月上)重點推發了他們的詩歌作品。我選稿的宗旨公平、公正、公心,不會在意作者的名氣大小,更不會搞圈子化。名氣小的作者,感覺他有文學潛力,我更是加力推薦鼓勵。所以,我推發的作者后來都是成就斐然。當選省、市、縣文聯主席、作協主席,刊物主編,魯迅文學獎獲得者,等等很多很多。時光荏苒,但是我還是能想起一些過往的事情。齊河的這四位詩人現在是成績輝煌,成為山東詩歌界靚麗的詩歌地標,一個自帶韻律的符號。
顧 問:周文海 李成虎
劉 川 車延高
許 晨 鐵 流
趙 智 周 習
社 長:任 重
主 編:任 立
編輯部主任:郭 卿 鄧一鳴
編委會主任:吳寶泉
秘 書 長:任 真
法律顧問:胡宗華
投稿郵箱:手機:15589030966(微信)
《詩歌高地》源于2013年,我做山東省作協《時代文學》(雙月上)執行主編時在刊物設立的一個欄目。記得那是2014年初冬,我和原濟南軍區《前衛文學》主編張鄉林到東營采風,站在黃河的入海口,我對陪同我們采風的勝利油田作協秘書長、我的宗親大哥、著名詩人任真說:我們一起做一個《詩歌高地》公眾號,彌補充實紙質媒體的短板,注冊費用我們各一半,我推薦詩人和他們的作品,你具體排編。這樣,我們注冊認證成功后。從第一期在2015年2月6日推發了著名詩人李輕松的詩開始,接著每天推發一位著名詩人。后來任真兄廣泛組稿,推發了不僅有國內優秀詩人,也推發了好多國外著名大詩人的詩歌以及詩歌理論。《詩歌高地》在國內外的詩歌界產生了積極廣泛的影響,真正為中國詩歌和詩人的傳播和推廣做出了實實在在的好事實事。2017年1月,《詩歌高地》在國家商標局成功注冊。詩歌高地已經成為中國詩歌界的名片。文學的建設與發展,是靠全民族的熱情和參與。現在,詩歌高地重新組成工作團隊,繼續與作家網聯合打造中國最優秀的詩歌,推發最優秀的詩人。《詩歌高地》所有發表作品文責作者自負,版權受法律保護。
來源:詩歌高地
作者:張方江、張麗華、張玉華、張海梅
https://mp.weixin.qq.com/s/nTpm9gM3v4XuLyY8ZlKTjQ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