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5號下午,國際漢語詩歌協會成立十周年慶典活動在北京大學燕南園51號院隆重舉行。國際漢語詩歌協會會長、著名翻譯家、詩人屠岸先生,國際漢語詩歌協會副會長、九葉派代表詩人鄭敏先生,北京大學資深教授葉朗先生,國際漢語詩歌協會秘書長、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譚五昌教授,以及曾凡華、樹才、童蔚、章燕、冰峰、瀟瀟、北塔、洪燭、王桂林、愛斐爾、顧建平、徐可、沈衛星、楊北城、娜仁琪琪格、雷人、楊超、周道模、謝長安、盛華厚、楊曉華、王永利、劉井彬、袁翔、毛俊寧等30余位詩人、翻譯家、評論家共同出席了慶典活動,活動由國際漢語詩歌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顧春芳教授主持。
九十二歲高齡的國際漢語詩歌協會會長屠岸先生首先為本次慶典活動致辭。他充分肯定了國際漢語詩歌協會成立十年以來為中國和外國之間的詩歌交流所做出的大量工作。他指出,沒有翻譯就沒有國際詩歌的交流,我們曾經有諸如詩歌翻譯家楊德豫、許淵沖先生等眾多優秀的翻譯家,但不可否認的是,翻譯中必然還會有錯誤,漢語詩歌要進行國際交流,就要借助優秀的詩歌翻譯。
國際漢語詩歌協會秘書長譚五昌教授回顧了十年前國際漢語詩歌協會創立伊始的歷史背景、成立情形及主要動機,概括了協會的發展現狀,同時勾勒了現代漢語詩歌的當前形勢及整體社會文化情勢。他指出,大力推進現代漢語詩歌創作與研究、全面整合海內外漢語詩人的資源、強化現代漢語詩人的文化自信心、與其他語種的國外詩人同行展開平等深入切實交流的時機已經完全成熟。在此意義上,國際漢語詩歌協會就是為海內外廣大有抱負的現代漢語詩人努力搭建一個國際性的詩歌與學術平臺。希望大家共同努力,迎接21世紀現代漢語詩歌美好未來的早日來臨。
九十五歲高齡的國際漢語詩歌協會副會長鄭敏先生認為,現代漢語詩歌要與世界詩歌交流,就需要知道世界詩歌所關心的事物,需要介入全人類共同的話題,而不應拘泥于個人情懷的抒發。從這個意義上而言,中國的古詩用隱晦的句子表現人們的感受,是了不起的,但現代的詩人所考慮的應該是更具世界性的問題。
北大資深美學教授葉朗先生發言時指出,新的世紀必然會產生偉大的藝術經典,要使得現當代文藝經典作品為國際社會所了解,不僅要重視翻譯在國際傳播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也要注意發現新的藝術經典。國際漢語詩歌協會就應營造一種產生新的藝術經典的氣候和土壤,并致力于發現、照亮當代新的詩歌經典,同時把它們介紹到國際社會去。
隨后,曾凡華、樹才、北塔、冰峰、瀟瀟、洪燭、王桂林、雷人、顧建平、楊曉華等與會詩人、翻譯家嘉賓分別發言,共同表達對國際漢語詩歌協會成立十周年的真誠祝賀,并發表了他們對詩歌翻譯、評論和詩集出版等涉及現代漢語詩歌國際性傳播與交流的看法,各具見解,觀點獨到。幾位與會嘉賓還進行了詩歌朗誦,現場氣氛熱烈、詩意盎然。國際漢語詩歌協會常務理事、《國際漢語詩歌》執行主編遠岸、莊偉杰專門發來了熱情洋溢的賀信,國際漢語詩歌協會副秘書長大槍、綠野則專門為本次慶典發來了賀詩與賀文。顧春芳教授最后對本次慶典活動的意義予以了精彩的點評。會后,屠岸先生、鄭敏先生、葉朗先生與大家共享晚宴,部分與會詩人在席間繼續朗誦詩篇,大家靜靜聆聽,分享與品味詩意的感悟,令人倍感詩歌溫馨感人的藝術魅力。事后,與會嘉賓普遍認為本次詩歌活動規模小,檔次高,非常圓滿成功,給他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值得長久銘記與回憶。
據悉,國際漢語詩歌協會成立十周年以來,已出版了兩卷本的《國際漢語詩歌》年刊。《國際漢語詩歌》旨在為海內外廣大的有抱負的現代漢語詩人努力搭建一個國際性的詩歌與學術平臺,努力呈現國際范圍內用現代漢語創作的詩人們的集體形象與個性風采,以利于現在漢語詩人和外國詩人之間真正的良性互動交流,讓現代漢語詩歌與世界深刻對話,讓世界傾聽現代漢語詩歌的聲音。
屠岸先生致辭
鄭敏先生與葉朗先生(左)相繼發言
譚五昌教授在做主旨發言
顧春芳教授在主持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