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匯海?作家大講堂”第二十四期:作家楊曉升談“作家寫作規劃和投稿策略漫談”
作家楊曉升談“作家寫作規劃和投稿策略漫談”
——“百川匯海?作家大講堂”第二十四期在京開講
12月4日,“百川匯海?作家大講堂”第二十四期講座在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大有書館二層報告廳舉辦?!侗本┪膶W》月刊社原社長兼執行主編楊曉升以“作家寫作規劃和投稿策略漫談”為主題,為廣大文學愛好者帶來了一場精神盛宴。海淀區作家協會主席石鐘山作為主持嘉賓與其展開了精彩對話。海淀區作家與文學愛好者70余人現場聆聽了講座,300余位觀眾線上收看了講座并進行了交流互動。
楊曉升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曾獲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評選的“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稱號,著有長篇報告文學《失獨,中國家庭之痛》等各類作品300余萬字。曾獲 2004年正泰杯中國報告文學獎和第三屆徐遲報告文學獎、新中國六十周年全國優秀中短篇報告文學獎、首屆浩然文學獎等。在2個多小時的講座中,楊曉升圍繞“作家寫作規劃和投稿策略”主題,從“為什么寫作”“怎么寫作”“寫作如何規劃”依次展開,從作家、編輯家的獨特視角,娓娓道來,傳授文學真經。
楊曉升首先就“文學到底有哪些意義”的話題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心得。他從2012年中國作家莫言第一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各界反響說開去,深刻闡述了自己對文學意義的見解:“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東西可以用金錢去衡量,但是還有很多東西不可以用金錢去衡量,比如說生命、親情、友情、愛情等等,還有文學和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文學又是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楊曉升表示,自己主編《北京文學》雜志時,曾經發起“尋找文學的意義”的討論。他從“文學是傾訴與表達思想情感的最佳方式;文學能讓你一定程度獲得心靈的自由與自尊;文學創造藝術精神財富的同時能讓你留下生命的文字印記;文學能最大限度延長你的事業壽命直到生命終結;優秀的文學作品能為讀者提供美的享受與思想的啟迪”五個層面展開分析,分享了自己對于“文學的意義”的認識,給人以深刻啟示。隨后,就“怎么寫作”這一創作者普遍關心的重要話題,楊曉升真誠地分享了自己的創作體會,從作家、編輯家的雙重視角進行了深度詮釋,給聽者以深刻啟迪。他援引遲子建的話提出,作家的本領是善于在人們司空見慣的生活中發現亮光,把火焰放大,也就是說要通過寫作把日常生活中有價值的東西挖掘出來。任何一個寫作者要寫出優秀的作品,都必須練就對生活的敏感觀察,時刻打開自己思維的雷達,來捕捉外界一切細波微瀾。作家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感受生活的能力、發現生活的能力和表現生活的能力?!靶≌f創作必須有前瞻性,有洞察力和穿透力,必須站得高,看得遠,并且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優秀的作品必須有弦外之音,必須讓讀者在閱讀作品之后,感受到超越小說本身以外遼闊的思想和審美空間。”
就“寫作如何規劃”,楊曉升提出:“優秀的作家除了具備文學本身應有的生動表現力,應該具備記者的敏感,哲學家的睿智,史學家的深邃,心理學家的細致,思想家的深刻,但這個要求確實太高了,但是對于有志于寫作的人來說,應該把這些作為自己為之奮斗的目標?!睏顣陨龔木庉嫾业慕嵌?,真誠寄語表示:“真正對文學應有的態度應該是回歸文學創作的本源,聽從內心的召喚。作品好不好,應該交由時間和讀者來檢驗?!辈⒔榻B了《北京文學》的用稿標準,以及向《北京文學》投稿的注意事項。
在互動交流環節,楊曉升與線上線下觀眾進行了深入互動交流,針對觀眾提出的創作、投稿等問題進行了專業詳實的解答。在論及“如何快速提升文學寫作的語言駕馭能力”“當下的散文寫作如何創新”等問題時,楊曉升特別強調,對生活與眾不同的發現和獨特的感知,對未知領域的不斷拓展和開掘,是寫出好作品的訣竅。
主持人石鐘山與楊曉升對談
主持人石鐘山以其《激情燃燒的歲月》等作品家喻戶曉,對創作理論與實踐有著深刻的體悟,素來為海淀區諸多青年作家的領路人,他在此期“作家大講堂”活動中扮演著搭建對話橋梁的角色。與嘉賓的精彩對話,更為講座增添了底蘊深厚而詼諧、歡快的色彩。觀眾紛紛表示,兩位文學大咖聯袂出席,傳承文脈薪火,傳授文學真經,干貨多多,入心入腦,獲益甚深。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結合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要求,此期“百川匯海?作家大講堂”活動采用了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同時在騰訊會議、微信群、抖音等平臺進行了全程直播。
與讀者互動
與讀者互動
讀者提問
“百川匯海?作家大講堂”由北京海淀區委宣傳部、海淀區文聯、海淀區文化和旅游局、海淀僑聯主辦,由海淀區作協、中國作家網承辦,中華英才雜志社、十月少年文學雜志社、紫竹院街道、大有書館、國人書院等單位協辦;由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張志忠、海淀區作協主席石鐘山任文學顧問;由中央電視臺新聞主播崔志剛擔任藝術顧問。邀請活躍于當代文壇的作家、文藝理論家走上講臺,自2017年6月創辦以來,謝冕、劉慶邦、肖復興、陸天明、柳建偉、王宏甲、陳曉明、何建明、梁鴻、須一瓜、張清華、韓小蕙、葉梅、石鐘山、李少君、馬季、月關、文舟、徐則臣、魯敏、文清麗、吉狄馬加、李春雷、王宗仁、石一楓、楊曉升等陸續在大講堂擔任主講,已成為馳名京城的文學品牌。(曾金勝 尹超 )
合影
來源:中國作家網
作者:曾金勝 尹超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1210/c403994-32305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