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小說 > 正文

浴血錚骨——記張同烈士事跡


浴血錚骨
——記張同烈士事跡
                            
  作者:高瑞峰
  
  當黑暗籠罩了天空見不到光明的時候,人,會想盡一切辦法沖破這種黑暗,哪怕燃燒了自己也要與黑暗斗爭到底,甚至不惜以犧牲生命為代價……
 
  經過幾天的奔波走訪,終于,了解到這個大青山下忠魂英烈的全部事跡。他,名叫張同,1894年出生于土默特左旗把什公社(現把什鄉)大陽村一個貧寒的家庭里。幼年喪父,生活艱難困苦,全家僅靠那貧瘠的七畝干沙地過活,幾代人居住在那兩間破舊不堪的房子里,缺吃少穿,母親又體弱多病,積勞成疾。他長到16歲時,就開始以出賣苦力撐起了這個家。全家的生活都靠他那膀闊腰圓的身軀去背麻袋、搬運而掙取點零用錢來維持,日子過得實是慘淡清苦,粗糠野菜即是他們的家常便飯。富人家的米、面均與他們無緣。張同雖努力,但是,即使如何辛苦干活也積攢不下幾分文錢,因為家有病母一直需治療吃藥,所以,這樣一直等同村年齡方可的小伙伴們都相繼成家了,他還是未婚,一直在為生計奔波的他從未想過自己的終身大事。但是,他內心卻一直渴望改變生活,改變自己,改變環境,這夢想并非是只為自己討一房媳婦的夢,那是想著為親人們改善生活現狀,都能過上好日子的夢。
 
  已近而立之年的他,終日單身奔波忙碌,母親憂傷之余無計可施。一次,姑姑在回村探望奶奶時問起此事,奶奶心疼的語氣里滿是擔憂,求張同姑姑想想辦法,姑姑回去后征得姑夫的支持及鄰里親戚眾人的幫助,終算托人從鄰村討得一房不嫌貧愛富的媳婦與他相依為命,且共同勞作,日子過得清苦但也充實,不久,妻子給張同育下一子,本來喜添人丁是人間最值得高興的事,但是,對于張同來說,生活更顯窘迫艱難。張同看著妻子、孩子跟著自己受苦受難,心里很著急,他期待著努力想要改變這一切。
 
  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突然,這一年年景不好,干旱、蟲災、蝗災、瘟疫連發,地里顆粒無收,只靠張同賣苦力難以維持家計。于是,母親為了減輕張同的負擔,連夜悄悄收拾行囊,逃荒而走。這一走,再無音信。張同四處找尋,終是無果。母親的出走,讓張同痛徹心扉,恨自己無能力盡孝養老,痛定思痛,他立志要改變這種窮困的生活狀態。于是1930年,軍閥混戰,馮玉祥部隊擴編抓公差,抓壯丁,張同也想改變生活面貌,也恰值壯年,遂應差進入馮玉祥部隊,但,好景不長,他看到馮的隊伍老是打窮苦人,所以,有違他的初衷。于是跟著很多逃離壯丁趁亂離開了馮的部隊。是年也恰值妻子生育,未掙到多少餉銀的張同,回到家中幫妻子打理這一切,繼續男耕女織的生活。不過,第二個孩子的降生,讓他更感到生活壓力如泰山般沉重喘不過氣來。孩子斷了母乳后即是連玉米糊高粱糊都喝不飽,每天餓得大哭,哭喊著要東西吃,張同妻子為此一再惆悵不已,憂心忡忡。
 
  1933年的春節,是張同與孩子們最最難過且難忘的日子。春節,是個大家歡樂喜慶的日子,而張同家的桌子上除了沒有吃的東西以外,桌旁還坐著倆個要債的人。這是張同因家貧去地主家攬工貼補家用又借下的工錢,還滾著“驢利”,長期借工錢又滾驢利,已經形成重債,張同一籌莫展,無法還債,面對要債的催付上門難聽的諷刺及辱罵,還有背后孩子們饑餓的哭聲及央求討要吃的聲音,看到張同窮困潦倒看不到希望的日子,妻子痛覺哀傷,肝腸寸斷,于是她趁夜幕降臨,富人家的爆竹響徹時,找到炕席下掖著的那包治病的煙土(罌粟)當即吞下,就這樣,別人家最喜慶的日子成了張同妻子的喪日,張同在孩子們痛絕人寰的哀慟中把妻子埋葬,他的心從此被寒霜封凍。
 
  春節過后,陪著孩子們給亡妻守完孝。征得堂兄同意,他把兩個年幼的孩子寄養在本村的堂兄家里,幸得家嫂深明大義,同情張同這不幸遭遇,囑咐道謝一番后,他毅然背起行囊去了美岱召、高家腦包、河子一帶給富戶人家攬長工去了。
 
  就這樣,輾轉一年過去了。1935年,他總算在美岱召這里一家富戶人家落下了腳。這是一家開明的富人,千頃良田、騾馬成群、百名家丁,還有藥材、百貨商鋪……張同在這里呆著每天除了蒙頭干活,從來不和任何人交談,妻子的死,母親的離去,讓張同徹底傷痛了心。他要下決心摘掉這個窮帽子,要做翻天覆地顛覆性的改變!好在他的誠實做人做事的風格打動了富人,富人問起了他的身世,他把所有一切告訴了富人,富人被他凄慘的身世與遭遇感染著,極富同情心的讓他把孩子們都接來,他給孩子們飯吃。在富人的催促下,他回去把孩子也接到了美岱召。為了報答富人的善舉,為了不吃富人家“白飯”,張同讓年僅12歲的大兒子張占元給富人家攬小長工,干力所能及的活兒,讓10歲的小兒子張二娃給東家攆牛放馬,只可掙飯吃,沒有工錢。就這樣,一轉眼,父子三人在這里度過了四個春秋,債務也還了不少,生活也算平穩。大兒子也已長成16歲的大人模樣,小兒子也14歲了,也快需要討要媳婦的時候了,張同肩上的擔子也頗感沉重。
 
  1938年,全國內憂外患,日本人橫行中國的日子里,抗日的槍聲響遍全中國。就在這年的9月末,李井泉率八路軍一二O師三五八旅七一五團挺進了大青山地區,并與抗日團會師于歸綏二區面鋪窯子村,鋪開了整個內蒙古地區抗日救國的運動。建立了很多抗日救國會及抗日團(后改編為“綏蒙游擊隊”)。就是1939年,張同的人生改寫了,因為張同所呆在的富人家是開明的富商,所以,他們的思想早已接受了新思潮的洗禮,同時,和張同一起的這些工人也都接受著這種思想的熏陶。國之將亡,匹夫有責,張同害怕失去國土,失去家園流離失所的生活,因為沒了小家的生活都已讓他痛徹心扉,怎么能夠失去大家的啊!
 
  誓死保衛彊土的愿望和熱血在他心中奔涌著……
 
  抗日!我要抗日!我要趕走日寇,趕走這些強盜,一定不讓他們蹂躪這塊土地及人民。在抗日思潮的席卷下,他四處打聽找到了共產黨,找到了組織。于這年的冬天,他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救國會,并且于1940年參加了“地方抗日游擊隊——薩縣抗日游擊隊。張同參加抗日游擊隊后,接受了很多新的思想,開闊了視野,看到了前途和希望。熱血在他心中燃燒與沸騰,他點燃了重新生活的希望,整個人變了。于次年,1941年把大兒子也動員加入了”薩縣抗日游擊隊”,光榮的投入保家衛國的運動中。
 
  張同,由于早年家境貧寒讀書甚少,所以,他在游擊隊里所負責的任務也都是與寫算這些無關,均是跑腿或者動手的任務多。他的主要任務就是搞后勤,比如,做飯、打飯、背糧食、管理食物炊具、照顧傷病員,有時組織上也派他去搞偵察、送信、打稅,遇到緊急情況就主動投入戰斗,奮勇向前,拼命殺敵。在部隊這個大熔爐里,一天天錘煉與煅造著張同。他在神奇的改變著,原來對生活死灰一樣冰封已久的心,慢慢融化、沸騰,對新生活的渴望、期待充盈著整個人生,想要建功立業的心激蕩和沸騰著他對黎明的渴望與期待……
 
  張同生活雖貧寒,但是,他生來就身材魁梧高大,體格健壯,膀闊腰圓,渾身是勁。在部隊,平日里總喜歡和人們賭力氣,玩“扭勾子”游戲。這種游戲規則是甲乙雙方都伸出中指勾住對方中指“扭”,誰扭著轉了方向算誰贏,而張同這種游戲中卻只用“無名指”和對方“中指”扭,因為從小使力氣活多,故而,力氣總是比別人足。就這樣一般人誰也扭不過他。沒事時還掰掰腕子,沒有幾個能勝得了他,因此,在隊里人們都戲稱他為——大力神漢。
 
  感受張同的力量還是1942年“反掃蕩”時,游擊隊與敵人整日打“蘑菇戰”,由于長時間拉鋸式戰斗,又不停轉移,居無定所,野外蹲坑轉戰,生活相當艱苦,非常長的時間里隊員們幾乎吃不到一頓飽飯。有一天,游擊隊隊長王經雨從其親戚家搞到一頭高大健壯的騾子,打算殺了這騾子慰勞慰勞同志們,給久未飽飯的戰士們改善一頓伙食。如果在通常情況下,殺一頭騾子需要好幾個人幫忙,可這一次張同為了讓戰友弟兄們好好歇歇,他主動一個人請求承擔了這個任務。只見他找一塊布把騾子的臉蒙上,巧妙利索地將騾子按倒、殺死,并拾掇的干干凈凈,按排、按班分了份發下去,整個工作完成的利索、干凈、漂亮,讓戰士們都心服口服,這種任勞任怨的革命精神也為游擊隊戰士們樹了楷模。
 
  他性情直爽,為人老實忠厚,參加革命后更是對黨對人民忠心耿耿,赤誠一片。工作總挑最臟最累、最苦最重的干,嘴里還總是念叨著一句:“這有啥,咱怕啥,干吧!這好日子在后頭等著咱呢,苦點累點也高興!”所以,領導交辦的任務,他總是埋頭苦干且要干好,從不叫苦嫌累怕危險,也不發怨言,默默地踐行著一個共產黨員的誓言,這種品德讓戰友弟兄們特別敬重他。
 
  1942年的春天,一場游擊戰斗打得非常艱辛。在這場戰斗中,有兩個戰士被鬼子的子彈擊中負傷,當時情況很危急,上級派張同去照料傷員,他不顧危險沖到戰場把兩個戰士搶救了出來,并且把他們一個一個背到沙圖溝六峰東溝山頂上的一個僻靜隱蔽處住下,他一個人不辭辛苦的搭起了窩鋪,壘起灶火,并且給傷病戰士處理傷口。每天按時給傷員燒水、煮飯、換藥;日復一日,經過他細心的照料與護理下,傷員們慢慢恢復起來;但是,敵人偶爾槍聲近了,他還得負責轉移他們,以保護兩個戰士的安危;終于經過千方百計的轉戰,克服重重困難,戰友的傷口很快愈合,他把戰友完好地交回給組織,重返戰場,他也圓滿完成了此項任務。
 
  一種擔當即是一種品格,一種勇氣卻是一縷云煙,懦弱與勇敢是衡量生命深度的標尺。
 
  就在同年的冬天,張同由于新的抗戰任務需要,他奉命化裝成“打稅”(現在是征稅)的工作人員進入到孤石壩村聯絡、摸索情況。他進村后直奔“保壘戶”黃友家里。不慎被漢奸看到告密給日本人。隨后,日本一大隊人馬直奔黃友家,由于來不及撤走,只好被堵在宅子里。敵人一進門就把黃友抓起來了,逼問黃友:“誰是八路的干活?”黃友沒有理會,死不招認。敵人便惱羞成怒,動手就打,一頓暴打后,老黃友被打的鼻青臉腫,七竅出血,張同此時早已看不下去,牙根咬得緊緊的,拳頭握得咯嘣響,怒目圓睜,挺身而出,走到那個打黃友的鬼子面前,凜然正氣高聲怒喝:“住手!他是老百姓,我是八路軍!有啥事,沖我來!”說時遲,那時快,他沖上前去一腳踢到鬼子的褲襠,直踢得那鬼子滿地打滾,其他鬼子一看勢色不好連忙退后一步,只聽得鬼子頭目喊了一聲:“八格牙嚕”,給我抓活的,上!”只見張同人影竄動,周旋其間,在日本鬼子的團團包圍中赤手和敵人搏斗起來。但是,終因耗時太長,寡不敵眾被鬼子打斷一只胳膊后體力不支而被俘。鬼子把張同用繩子捆了起來,隨后帶到了武川大廟酒館鬼子的據點里。
 
  在武川縣這個酒館里,鬼子每天為抓獲八路軍而慶賀,鬼子們喝著酒、吃著肉,嘴里還咿哩哇啦不知在說著唱著什么,張同看在眼里,恨在心里,恨不得馬上把他們都趕出中國,一邊看一邊想著如何解開繩索的機會,并且,想著如何收拾這幫厚顏無恥的侵略者……
 
  機會終于來了。一天,日本人又抓來一名抗日同志要擺酒慶賀。酒館掌柜把殺完雞的刀順勢立在張同附近的墻角,回頭看了一眼張同,自顧燒水退雞毛去了,當午間這幫小鬼子們端上熱騰騰的燉雞肉時,瘋了一樣的搶著吃,大口喝著酒,趁著鬼子酒酣之際,張同挪到菜刀邊把繩索慢慢鋸開,悄悄把刀握在手里,撲向敵人,瞬間,嗷嗷怪嚎聲中,血泊之中已見幾具死尸,他繼續重復著揮刀,口里數著:“1、2、3……”他越戰越勇,在這同時,有未喝多酒的鬼子已經拿上武器擁了上來,把亮閃閃的刺刀都伸向張同,一步步逼近他,張同閃展騰挪,必竟短刃不能與長刺刀相拼,只聽得“撲哧!撲哧!……”幾聲過后,張同背上的鮮血汩汩而出,他頓覺揪心的疼痛,“咕咚”一聲跪在地上,腦子里一片空白,他嘴里無力的喊出一句“小日本,你們不會得逞的,不會在這片土地上呆多久,滾出中國去,狗日的!”說完,他眼睛直瞪瞪望向酒館外那陽光普照的地方,再也沒動……
 
  那年他四十八歲。
 
  張同,這位永不服輸的大力神漢——力量的象征者,在這場不屈不撓的革命抗日戰爭中,艱辛的較量中,他搏得了滿堂彩,也搏得了后輩們對他的崇敬與愛戴,他的生命雖短暫,卻燦若火花中那絲烈焰,短暫而熾美……
 
  人的生命,不在于長短,而在于他生命的深度!
 
  作者簡介:
 
  高瑞峰,女,漢族,1973年出生。土默特左旗善岱鎮善岱村人,畢業于內蒙古黨校經濟管理專業(專科)及法律專業(本科),1993年初參加工作在哈素鄉政府,任政府通訊報導員及計劃生育文職干部,在工作期間曾在“中國人口報”及“土默特報”上大量發表通訊報導及詩詞作品,后因撤鄉并鎮回把什鄉政府工作。一直喜歡文學,沉迷古詩詞研究,擅長詩歌、散文創作,系土左旗作家協會會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下载蜜桃| 在线观看免费亚洲| 国产中文字幕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AV| 亚洲精品福利你懂| 激情freesexhd糟蹋videos| 成人免费观看视频高清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A∨视频网站| 亚洲精品成人av在线| 中国成人在线视频|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不卡免费视频| 国产护士一级毛片高清| 亚欧洲精品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4ayy私人影院| 欧美黑人xxxx性高清版| 在线观看午夜亚洲一区| 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一本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巨胸流奶水视频www网站| 他强行给我开了苞| 91精品国产高清| 欧美人善交videosg| 国产深夜福利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5╳社区视频在线5sq| 激情偷乱人伦小说视频在线| 好男人在线社区| 人妖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成人亚洲|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 jizzjlzzjlzz性欧美| 欧美亚洲综合在线| 国产成人A亚洲精V品无码| 久久久久夜夜夜精品国产| 美女18隐私羞羞视频网站|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软件| 六月丁香婷婷综合| 99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品| 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