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指路(小小說)
作者:紅河
作者:紅河
自手機有了導航,尋路問道者就少了很多。當然,尋路問道存在一種慣性。這是中國人的習慣。“鼻子下面是什么?”“是,是嘴!”我還是小孩的時候奶奶就告訴我,一個人在這個世界生存著,要少出差錯,只要走出家門,就要靠的鼻子下的這個叫做“嘴”的東西。它會給人提供很多有效的捷徑,少走很多冤枉路。從小我就知道一張嘴不光是用來吃的,還有很多吃不透的東西需要仔細咂摸。我清楚,即使導航準確率再高,尋路問道者還是大有人在。
這次夫人去外地回來,就告訴我一件與尋路問道有關的奇葩的事情。在w市火車站,她遇見一位尋道問路者,是個青年,像兒子那個歲數,20出頭,手里抓著一部手機,急匆匆的樣子,看來是個外地人,剛下火車,要去一個陌生的地方。他問一位阿姨,請正在逡巡的環衛工作者指示一個大概的方位。他本人可能這樣認為,只要是在此地工作或者生活著的人,是完全應該回答出這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問題的。這根本就不是個問題。夫人說,那位婦女有大姐的歲數,也許還大,不,也許小,不敢確定。她的長相打扮可能比實際年齡略微顯得大一些。這不是我關心的問題,至于夫人為什么說她是一位掃大街的,是看見她舞動掃帚了,還是只看見她穿著環衛服,推著環衛車,我就不得而知了。那青年問了什么不是關鍵。駭人聽聞的是,那位女士的回答確實有點石破天驚……
“那青年叫阿姨了嗎?”我有點著急地問。現在的小青年,多數不會叫人。
“叫了!”夫人肯定地說,“我聽見了,聽得清清楚楚。”
“他說‘請’了嗎?”我還是不放心,擔心那青年不夠禮貌。
“他說了。他真是說了!”夫人強調,有點急。
“那么,那青年的問話就是,”我還原當時的場景,“‘阿姨,請問去……怎么走?’”大約就是這樣,一點問題都沒有。
“我不知道!我就是知道也不告訴你。”夫人重復那位婦女的回答,一個字都不多,一個字都不少,態度蠻橫,話語里含有特別尖銳的尾音。演示的兇相,把夫人的臉都扭曲了。
聽了這話,我一時無語,就像挨了一悶棍,有點懵。
w市又臟又亂。w市的人素質真差。w市……
“哪里沒有個好人壞人,w市怎么著你了,你對w市表示不滿,你再說w市,我跟你急……”兒子用一句不知道從哪里學來的臺詞,打破了沉默。
“也許她的心情不好。”我長舒了一口氣。這回兒,我一點都沒有責備的意思,反而替那位不合長情的婦女開脫,從心里覺得她真是遇到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這才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青面獠牙。為此,我深表同情。
“就是對那位青年有點不公呀?”兒子說。
“不盡然吧。”我說。
“這沒有什么公不公的!”夫人肯定地說,“他年輕,應該讓他知道,社會上什么人都有,不是所有人都是他娘他爹,所有人都給他開綠燈。至于他要的地方,總是會到達的,只是道路兩旁絕對不是夾道歡迎的鮮花與笑臉。”
兒子一聲不語。
這件事情已經過去很久了,有一天,夫人突然對我說,她想明白了。我問她明白什么了?她又和我說起這位環衛工。她說,那位婦女成天不厭其煩地干那種工作,風里來雨里去的,能有多好心情呀?就是一架鋼鐵制造的機器也有壞了需要維修的時候。這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遇到她的人總是問這問那,把她當成問訊處的問詢員了,終于把她問煩了。
我的腦海里浮現出一位老嫗,在一條寬闊筆直的大道上,躬身揮動著魔帚,掀起一陣迷霧,就像影視上經常出現的特效,里面傳出一種怪聲“我就是知道也不告訴你”。一會兒,這位老嫗變成了一位美麗的少女。我恍然大悟,這是事情的糾結所在。
2020.4.18
原載《小小說家》202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