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王光英為40集電視連續劇《陶三春傳奇》題寫片名
四十集電視連續劇《陶三春傳奇》(文學劇本)
編?。哼h山
序
群馬追擊。
亂蹄踏地。
戰鼓擂鳴。
人喊馬嘶,殺聲震天,如同山崩地裂,天塌地陷。
曠野里,兩軍兵馬對壘,成千上萬的軍隊在進行瘋狂地大廝殺。
士兵們不是被對方的大刀削下頭頗,就是被長槍刺穿咽喉,大片大片地倒在地上,狂奔的戰馬成群結隊地從尸體上踏過。
契丹大兵攻陷城池,大火熊熊燃燒,映紅了整個城區。逃難的人群,像決堤的河水,滔滔不絕地向城外流去。
大路上,一群群逃難的老百姓,拖兒帶女,扶老攜幼,有如無家可歸的麻雀,紛紛四下狂奔。
村頭濃煙滾滾,火光沖天。
如狼似虎的北漢兵士在瘋狂地燒殺搶掠。
村子里響起一片哭喊聲:“快跑哇,北漢兵來了!”
舉著火把的北漢兵,在一具具男女尸體上踏過。
一匹匹戰馬馱著搶來的年青婦女和各類財物在瓦礫上奔跑、嘶叫。
一群士兵在一個大院里燒、殺、搶、掠、奸,滿院子橫尸遍地,鮮血淋漓。
……
畫外音:唐未以降,中國歷史進入了南北朝以后又一個少有的混亂時期;兵禍蜂起,戰亂頻仍,軍閥割據,國家四分五裂。五代十國,稱王稱帝,半個多世紀中,在短短的五十三個年頭里,換了八姓,十三個皇帝。殺伐篡奪,刀兵不斷。子弒父,臣弒君,中原大地成了殺人的屠場,神州長域中淪為野心家的樂園。真是大好河山飄灑腥風血雨,百業凋零,民不聊生,途有餓殍,野有暴尸,人民又一次被拋入苦難的深淵。
第 一 集
1、曠野(日、外)
旌旗獵獵,戰馬蕭蕭。
汴梁城外四面八方的朱家軍將莊宗的部隊圍得鐵桶一般,孤立無援的莊宗率領殘部在與后梁朱溫強大的軍隊展開殊死搏斗。
驚天動地的吶喊聲,刀光劍影,干戈相擊。
相互撕裂的軍旗,擊碎的盾牌。
濺起的血漿,紛呈的尸體。
2、大道上(日、外)
塵土飛揚的大道上,一隊兵馬飛馳而來。
為首一員大將生得虎背熊腰,豹頭燕頜,手提長槍,威風凜凜。坐下一匹潔白無瑕的大白馬四蹄生風,長鬃在風中飄拂,雕鞍絲轡熠熠閃光,一面“陶”記帥字大旗迎風招展。
3、汴梁城外(日、外)
越來越多的朱記兵馬朝李軍掩殺過去,莊宗的李家軍己漸漸抵擋不住,形勢十分危急。
朱家軍后隊突然發生混亂,己無還手之力的莊宗回頭一望,只見一員勇不可當的青年將軍,率一隊為數不多的生力軍從西南角殺入陣中,雙方的形勢傾刻間發生了大逆轉。那青年將軍手執一桿長槍,旋風般地上下左右翻騰,高大的赤免馬托著他橫沖直撞,朱家軍將士在他的槍下如同砍瓜切菜一般,紛紛落馬。
那青年將軍帶著只有幾百人的生力軍,把朱家軍沖得七零八落,士兵們呼爹喚娘地四處潰逃。
莊宗抓住時機,立即組織殘部反擊,一鼓作氣把后梁朱溫的軍隊殺得落花流水。
4、金鑾殿上(日、內)
身著皇帝服的莊宗端坐在金鑾殿上。
太監大聲唱喏道:
“皇上有旨,宣陶洪陶將軍進殿!”
威風凜凜的陶洪進殿跪拜道:“未將參拜萬歲,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莊宗道:“愛卿平身!”
陶洪跪拜道:“謝萬歲!”,起身閃在一旁。
莊宗對太監道:“給陶愛卿賜座!”
陶洪拱手施禮道:“謝座!”
莊宗見陶洪不僅武藝高強,而且這樣彬彬有禮,頓時龍顏大悅道:“陶愛卿靠朕近一點說話?!?/span>
太監立即將坐椅擺放在龍案右下邊,陶洪有些惶惶不安地坐在那里。
莊宗道:“陶愛卿簡直是當年常山趙子龍轉世,河上解朕重圍,不壓于長板坡之戰呀!陶愛卿救駕有功,朕封你為殿前偏將。”
陶洪道:“這是圣上洪福齊天,未將豈敢貪天之功為已功!”
莊宗哈哈大笑道:“要不是陶愛卿拼死救駕,哪里會有今天的后唐王朝?哪里會有孤王今天?封你一個王都不過份,只因你才是董宗本手下一員牙將,一下提得太高怕眾將不服,等以后再另行升遷吧。”
陶洪跪拜受封道:“謝主龍恩!”
莊宗道:“陶愛卿是哪里人氏,如何學到了這身好武藝?”
陶洪道:“未將家住京兆府終南山陶家莊,七歲那年一位云游大師路過,與家父結下不解之緣,在本莊一住就是五年。原來那云游大師是一位天下武林高手,只因厭惡世道,看破紅塵,故而云游江湖了卻殘生?!?/span>
莊宗道:“愛卿遇到高人了,看來你的武藝是那大師傳授的了?!?/span>
陶洪道:“開初他拒絕,在家父再三懇求下,才將他一身功夫傳授給了我。在我十二歲上,便學就了一身好武藝,十八般兵器樣樣精熟,在家鄉終南山遠近幾百里的響馬,從此再也不敢騷擾咱陶家莊。在我十七歲那年,父母相繼病故,我孤身一人無牽無掛,便決意投軍,報效國家。我將家業托付給老管家陶景,加入了皇上的軍隊,在董宗本將軍部下當兵。由于我作戰勇敢,管我的軍頭生了嫉妒之心,常常貪天之功為已功不說,還經常在軍校耳邊說我許多壞話,軍校竟罰我當了三年伙夫。”
莊宗生氣道:“這兩個混蛋,朕一定派人嚴加查處!”
陶洪道:“后來在與朱溫軍隊的一次惡戰中,我碰巧救了董宗本將軍的命,董將軍至此發現我武藝高強。當他了解真像之后,狠狠處罰了壓制我多年的軍頭和軍校,并把我從一個伙夫一下提拔到他旗下當了一員牙將?!?/span>
莊宗感嘆道:“只要是金子,不管埋在哪里,遲早都會閃光!這董宗本甚稱伯樂,總算發現了你這匹千里馬。朕己任命他當了隨州刺史,早晚還有重用。”
少傾,莊宗又道:“朕還有一事幾乎忘了,陶愛卿今年青春幾何,可曾婚配否?”
陶洪道:“未將己年近三十,離家時才一十七歲,參軍后連年戰爭,還不曾考慮婚事?!?/span>
莊宗道:“朕有一樁好親事。剛剛病逝的本朝中書侍郎黃顏微,有一個女兒叫黃巧兒,今年一十八歲,長得十分乘巧,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朕就作主,將她許配給你,奉旨即日完婚。”
陶洪滿心歡喜地跪拜道:“謝主龍恩!”
5、陶府洞房(夜、內)。
陶洪和黃巧兒的新房內外張燈結彩,紅燭齊明。
陶洪神采飛揚在揭開黃巧兒頭上的紅蓋頭。
羞答答的黃巧兒,恰如一只出水芙蓉,美如天仙。
激動萬分的陶洪端起兩杯酒,無比幸福地與黃巧兒喝了交杯。
陶洪情不自禁地摟住黃巧兒的脖子,朝她的臉腮狠狠地親了一下。
黃巧兒流下兩行幸福的熱淚。
陶洪興致勃起,一把抱起黃巧兒,鉆進了紫金紗賬里……
6、訓練場上(日、外)
陶洪指揮軍隊進行認真操練。
兵士們擺開了八卦陣,各持刀、槍、劍、戟,對打對拼。
刀光劍影,殺聲震天。
7、陶夫人臥室(日、內)
黃巧兒挺著大肚子,手抱瑟琶,輕舒玉腕,默運慧心,邊彈邊唱。
山重疊金滅,
鬢云欲度香腮雪。
懶起畫峨眉,
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后鏡,
花面交相映。
新貼繡羅襦,
雙雙金鷓鴣。
8、金鑾殿上(日、內)
莊宗正在與一班文武大臣議事。
王丞相奏道:“啟奏萬歲,河東、河西兩地叛軍勾結在一起,聲勢浩大,一月之中己有數十座城池相繼陷落。目前契丹又出兵北犯,晉城頻頻告急,請圣上盡早裁決才是?!?/span>
莊宗道:“朕己封鄭王李嗣源為三軍大元帥,兵分兩路,一路征討叛軍,一路抵御契丹賊寇。不知皇兄何日揮師?”
李嗣源道:“稟報皇上,愚兄己令殿前大將陶洪日夜操練兵馬,待來年春暖時節,本帥即刻起兵?!?/span>
莊宗眼中流露出對李嗣源不滿的目光,但又無可奈何地搖搖頭。
9、陶府客廳(夜、內)
陶洪在燈下閱讀兵書。
突然“哇——”一聲,從夫人臥室內傳出嬰兒的啼叫聲。
一丫環跑出來報喜道:“稟報老爺,夫人生了!”
陶洪驚喜地擲書于地,跳起身道:“生了,生了什么?”
丫環道:“生了一位千金小姐!”
陶洪快步走進夫人臥室。
10、陶夫人臥室(夜內)
陶洪抱起女嬰觀看,母女倆長得一模一樣,忍不住在女兒那稚嫩的小臉蛋上親了一口,粗硬的胡子扎得女兒放開嗓子啼哭,卻樂得陶洪呵呵大笑。
黃巧兒躺在床上,流下不知是幸福還是內疚的淚,泣不成聲地對陶洪道:“臣妾對不起夫君,給你生下一個女兒?!?/span>
陶洪朗聲大笑道:“女兒好,我就喜歡女兒!”
黃巧兒破啼為笑道:“夫君,請給咱們女兒取個名字吧!”
陶洪想了想道:“嚴冬就要過去,就叫三春吧!”
黃巧兒興奮地叫道:“好,好,就叫陶三春!”
11、原野(日、外)
陶洪指揮著軍隊與河西叛軍反復沖殺,雙方傷亡慘重。
12、陶府書房(夜、內)
黃巧兒在教三歲的女兒朗讀唐詩:
天上明月光,
疑是瓦上霜。
舉杯邀明月,
低頭思故鄉。
13、汴梁城外(日外)
李嗣源率得勝之師凱旋汴梁城外。
莊宗親率文武百官出城迎接李嗣源。
驕傲的李嗣源見了莊宗只在馬上拱手還禮。
莊宗裝作若無其事,實則氣得渾身發抖。
眾文武百官見李嗣源對皇上如此無禮,均面面相顧,但敢怒而不敢言。
14、金鑾殿上(夜、內)
莊宗宣陶洪進殿,喝退左右,單獨召見陶洪道:“朕有心頭之患,不知如何處之?!?/span>
陶洪道:“現己將河東、河西兩地叛軍剿滅,契丹也己退兵,收復了全部失地,不知圣上還有什么憂患?”
莊宗憂心如焚地說道:“吾皇兄李嗣源大權在握,對朕的江山虎視眈眈,早晚必反。朕打算從他手中收回兵權,由你來掌管,好好保衛朕的江山,望愛卿不要辜負了孤王的一片苦心!”莊宗說到這里,眼中不由得滾出一串淚來。
陶洪趕緊下跪道:“圣上對下官恩重如山,保衛皇上和后唐江山,陶洪雖肝腦涂地,再所不辭。只不過圣上當初封鄭王為三軍統帥,實在欠妥,軍隊內的一些重要職務全部換成了他的心腹,像我們這些跟皇上親近的人,均己排擠在外,目前他己牢牢控制住了兵權。加之他平叛剿冠有功,全軍上下心誠悅服。眼下要從他手里收回兵權,實比登天還難。”
莊宗后悔不己地道:“如此說來,朕如何是好?”
陶洪安慰道:“圣上只能委屈求全,處處以好言慰之,否則逼他生變?;蛟S鄭王看在骨肉份上,不會生背叛圣上的野心?!?/span>
莊宗道:“望蒼天有眼,但愿如此!”
15、陶府后院。
陶洪在后院里教六歲小女三春習武。
夫人黃巧兒站在一旁興致勃勃地觀看著。
一仆人快步如飛地跑過來稟報陶洪道:“稟報老爺,朝廷來了一位公公坐在客廳里,請老爺快去接旨。”
陶洪一怔,二話不說,拔腿就往客廳跑。
16、陶府客廳(日、內)
張太監宣讀圣旨。
陶洪跪地聽宣。
張太監宣道:“免去陶洪殿前偏將職務,貶到京都騎兵飛捷指揮使趙弘殷屬下騎兵營里擔任軍校,從即日起舉家前往上任,無詔不準回京。欽此!”
陶洪跪拜道:“謝主龍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陶洪接過圣旨,大惑不解地問那張太監道:“未將半月前還見過皇上,怎么……?”
那張太監原本是陶洪的熟人,便同情地說道:“宮中發生了天大的變故,看來陶將軍至今還蒙在鼓里。前天鄭王李嗣源突然發動兵變,殺死了他親兄弟莊宗皇帝,自已登上了皇帝的寶座,稱明宗,改元天成。因陶將軍與莊宗帝親近,致使明宗不敢再信任你,讓你到趙弘殷手下當下級軍官,還是他看重你武藝高強,在隨他平叛戰役中身先士卒,屢立戰功,在軍中頗有影響,才手下留情,沒有加害于你。將軍趕緊帶著妻小離開汴京,免得再生他變。”
張太監說完匆匆離去。
陶洪猶如五雷轟頂,呆呆地愣在那里,半晌才回過神來,淚如泉涌地跪在地上,面向金鑾殿的方向“咚咚咚”地叩了三個響頭,口中悲愴地說道:“莊宗皇上,恕臣子無力保住你的皇位和江山??!”
黃巧兒從屏風后面走出,將陶洪扶起來,安慰道:“剛才張太監與夫君的對話,臣妾全都聽見了。古人云,識實務者為俊杰。莊宗大事己去,夫君有何力回天?不如順應潮流,趕緊去洛陽赴任,權且忍耐,以圖日后東山再起。”
陶洪抹干眼淚道:“夫人說的極是,咱們連夜收拾行李,明天一早起程,謹防夜長夢多。”
17、汴梁城外(日、晨)
陶洪騎著高頭大馬,全身披掛,手握長槍,威風凜凜在前面帶路。
夫人黃巧兒和女兒同坐在一輛馬車上,三春緊緊靠在母親身上,黃巧兒不時地把閉伸出車窗外緊張地探望著什么。
緊隨其后的是五輛滿載貨物的大車。
十幾個親兵端著刀槍走在后面,全神貫注地護衛著車隊快速行進著。
18、指揮使帳下(日、內)
京都飛捷騎兵指揮使趙弘殷高坐帳上。
陶洪上前施禮道:“未將陶洪參拜趙指揮使大人。”
趙弘殷拱手還禮道:“免禮,免禮!陶將軍勇冠三軍,老夫早有耳聞,今日一見,果然非凡人物。”
陶洪道:“趙大人言重了,未將只不過一有勇無謀的匹夫而己?!?/span>
趙弘殷道:“將軍不必過謙,我趙某敬重天下英雄,今日遇見將軍乃三生有幸。將軍眼下挫折猶如烏云蓋月,早晚將重放光芒。雖然新皇上把你貶到屬下騎兵營當軍校,但老夫卻暗地里請你當我的軍師,一切重大軍務均需請教于你。”
陶洪道:“請教實不敢當,大人如有用得著時,未將甘效犬馬之勞!”
趙弘殷道:“騎兵營在收復河東、河西兩處失地的戰役中傷亡很大,最近擴充了一大批新兵,當務之急是抓緊對他們進行軍事訓練,咱們后唐四面八方都是敵人,隨時都要準備打仗。老夫準備將訓練新兵任務教給你來完成,將軍意下如何?”
陶洪道:“大人軍令如山,未將敢不從命!只不過未將乃一個小小軍校,名不正言不順,怕眾人不服。”
趙弘殷正色道:“老夫委你為總教頭,再把本帥所佩寶劍教與你,明天在訓練場上當眾宣布,敢不聽令者,無論職務高低,一律格殺勿論。同時老夫在明日早上升帳的時候,當著三軍大小將領的面,與你兄弟之稱,以后誰也不敢小視你。待將軍日后立了大功,老夫一定稟報新皇上,為你請功,重新受到重用?!?/span>
陶洪感激不盡地道:“多謝趙大人厚愛,未將將竭力在帳下效力。”
趙弘殷又道:“夾馬營里有二百多號隨軍家眷,我的夫人孩子也在那里,我會吩咐夫人好好照顧弟妹和侄女,有什么困難可隨時找我。”
陶洪謝過趙弘殷,轉身退出大賬。
19、訓練場上(日、外)
烈日當空,塵土飛揚。
陶洪站在高外手執令旗,指揮紅、黑兩隊騎兵演練陣法。
20、夾馬營里(日內)
大約有七十多號大大小小,年齡各不相同的男女孩子,整齊列隊在夾馬營西邊的一塊空地上。一個個被毒辣的太陽曬得汗流浹背,卻沒有一個孬種,一個個把腰板挺得筆直,伸長脖子聽站在高坡上的那個孩子王訓話:
“咱們的隊伍又加入了一批新兵,個個都是好樣的,特別是有一位女將叫陶什么來的?”
陶三春把小胸脯緊實地一挺,大聲地說道:“俺叫陶三春!”
那孩子王道:“對,叫陶三春。這女娃子武藝高強得很,別看她才七歲,昨天三拳兩腳,就把咱們的著名大將黑娃子打倒在地?!?/span>
被稱作黑娃子的那個男孩長得虎頭虎腦,滿臉殺氣,一看就是一支不是省油的燈。只見他咧著大嘴不服氣道:
“俺這是好男不跟女斗,俺黑娃子讓著那女娃子呢!”
陶三春提著一對小拳頭從隊列中跳將出來,厲聲喝道:“誰要你讓了?來來來,姑奶奶與你大戰三百回合!”
黑娃子毫不示弱,立馬脫了小馬褂,赤著膀子殺將過來。
一個十分漂亮的小女孩跑過來,威嚴地喝住二人道:“二人休得動手,大帥訓話還沒結束,待會兒你倆再單打獨斗吧。”
小女孩指著那孩子王向眾人道:“他叫趙匡胤,小名叫香孩兒,今年十歲,是咱們夾馬營的孩子王。夾馬營的男孩女孩,不論年齡比他大還是比他小,都喊他香哥。又后大家都得服從他的指揮!”
黑娃子道:“咱們香哥的爹,就是京都騎兵飛捷指揮使趙弘殷!”
孩子堆里有人發出一片“噓”聲。
陶三春小聲滴咕道:“原來是這樣,以后我跟爹爹都要服從這倆爺子管了!”
趙匡胤接著訓話道:“弟兄們……”
那位漂亮當女孩走到陶三春面前,拉著她的手道:“小妹妹,我特別喜歡你,咱們交個朋友吧!”
陶三春盯著那女孩道:“我都還不認你,怎么交朋友?”
那小女孩道:“我叫韓素梅,今年八歲,原籍大名府城外五里店人。父親名叫韓山,是騎兵營的一個下級軍官。母親叫文秋芳,也是夾馬營的家屬?!?/span>
陶三春道:“我叫陶三春,今年七歲。祖籍京兆府終南山陶家莊人氏。父親名叫陶洪,原是先皇莊宗殿前大將,現在騎兵營擔任總教頭。母親黃巧兒,隨軍家屬。”
韓素梅興奮地道:“從今以后咱倆就是姊妹!三春妹妹,咱們拉個勾吧!”
“拉勾,拉勾,一百年不變心!”兩個小指頭緊緊地拉在一起。
22、訓練場上(日、外)
旌旗獵獵,戰馬蕭蕭。
訓練場上的數千鐵騎,卷起漫天煙塵。
陶洪騎著高頭大馬,手執鐵槍,率令紅隊勇猛地壓向黑方,勢不可擋。
兩隊人馬的喊殺聲如同山呼海嘯,天崩地裂。
趙弘殷站在高坡上觀望兩隊騎兵演練,高興得情不自禁地大聲叫好。
23、野外(日、外)
“沖啊,殺呀!”
趙匡胤指揮著孩子們騎著柳枝、跨著竹桿,東拼西殺。
陶三春手握一根竹桿當長槍,與拿著一把木叉當禪杖的黑娃子殺得塵土飛揚。
趙匡胤走到韓素梅身邊耳語道:“這陶三春何等地潑辣、兇悍的?!?/span>
韓素梅道:“我聽她母親講,三春從三歲起,便由她父親傳授武藝。”
趙匡胤道:“聽我爹爹講,三春父親可是當今著名戰將?!?/span>
韓素梅道:“別看三春小小年齡,功夫己十分了得。別說咱們這一群小毛孩子,就是騎兵營里那些身經百戰的普通士兵,也未必輕意贏得了她。”
陶三春把一根竹桿舞得旋風一般,讓幾十個孩子看得眼花繚亂,目瞪口呆。
黑娃子的頭上,身上,腿上己不知挨了陶三春多少竹桿。
黑娃子己漸漸招架不住,一不留神,被陶三春一竹桿將手中木叉打飛出三丈以外。
“好!好!”幾十個孩子一起大聲喝彩。
陶三春用竹桿壓在黑娃子的肩上,厲聲喝道:“黑賊,今日服與不服?”
黑娃子的臉偏在一側,噘著大嘴道:“俺就是不服!”
陶三春用竹桿在黑娃子肩上拍了一下道:“你手中兵器都沒了,要是在戰場上,早被敵人一槍刺死,你還有什么不服?”
黑娃子道;“你的竹桿長,我的木叉短,交起手來當然是你占便宜。”
陶三春道:“那你用長竹桿,我用短木叉,咱們再戰如何?”
黑娃子眨巴眨巴眼道:“咱倆都不用兵器,敢不敢跟俺抱在一起摔跤比力氣?如果俺再輸了,方才服你。”
陶三春道:“這有何難!”順手扔掉手中竹桿,徑直走過去,與肥壯得如同小牛一樣的黑娃子摟抱在一起。
“嘩啦”一下,幾十個孩子立馬拉了一個大園圈,將陶三春與黑娃子圍在中間,情不自禁地形成了兩組拉拉隊,分別為陶三春和黑娃子加油。
韓素梅替陶三春擔心道:“陶三春練的是刀槍棍棒和腿上功夫,黑娃子自然不是她的對手。但是黑娃子卻力大無窮,陶三春一旦被他死死抱住,縱有天大的本事也施展不出來了?!?/span>
趙匡胤道:“先看看再說!”
黑娃子一上來就明顯地占據了上風,向材嬌小的陶三春,被黑娃子像老鷹叨小雞一緊緊地摟在懷里,任憑三春百般掙扎也無及于事。雙方沒有僵侍多久,黑娃子便將陶三春壓在地上,并趁勢坐騎在三春肚子上,一邊做著騎馬的動作,一邊高喊著“駕、駕!”
孩子們有的瘋狂地為黑娃子喝彩叫好,有的則大聲咒罵黑娃子是個大流氓。
陶三春氣急敗壞地在黑娃子身下拼命掙扎,滾得滿身都是泥土,那根獨辮子早己散成一團,披頭散發地搭在臉上。也不知黑娃子啥時候還碰破了她的鼻子,血糊得滿臉都是。
韓素梅擠進去對黑娃子道:“黑哥,這番算你贏了,快放了三春妹妹吧!”
黑娃子得意忘形地:“這女娃子嘴硬,還沒跟俺求饒呢!”
陶三春怒視著黑娃子道:“黑賊,你放還是不放?”
黑娃子道:“你認輸了俺就放你起來?!?/span>
趙匡胤走過來命令黑娃子道:“趕快放人!”
黑娃子大聲嚷嚷道:“香哥,還沒定輸贏呢!”
趙匡胤道:“比賽到此結束,算你贏就是了。”
黑娃子放了陶三春。
陶三春就勢撲上去照著黑娃子膀子上就是一口,并揮拳將她打倒在地,拔開眾人,跋腿就跑。
黑娃子從地上爬起來,用手捂著被陶三春咬傷的膀子,望著三春逃跑的背影,粗野地罵道:“驢球入的女娃子,興咬人,是屬狗的?”
24、陶三春家(夜、內)
黃巧兒生氣地訓斥女兒道:“一個女孩兒家,本應老老實實呆在家中習針線,讀詩書。你卻像一匹野馬,成天跑得無影無蹤。這倒好,居然敢跟男孩子打架。先不要洗,等你爹爹回來看看你這幅尊容吧!”
披頭散發,滿臉血污的陶三春,高昴著頭,倔犟地站在客廳里。
陶洪一步跨進客廳,見女兒這幅模樣,先是一驚,后呵呵大笑道:“你們母女倆這演的是哪一出戲??!”
黃巧兒責備道:“你寶貝女兒出息了,敢跟男孩子打架了。打不贏還把人家咬了一口,咱們陶家英雄輩出哇!”
陶洪哈哈大笑道:“都被人家打得落花流水,這算什么英雄?”
陶三春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黃巧兒責備道:“這都是你給慣壞的,再不加強管教,還不知會惹出什么亂子來。去吧,去洗臉換衣服,吃了晚飯罰你把詩經全部抄一遍才準睡覺?!?/span>
陶三春如飛地離去。
陶洪臉上露出無可名狀的笑容。
黃巧兒口打“嗨”聲,滿臉無奈地搖了搖頭。
25、趙指揮使大帳(日、內)
京都騎兵飛捷指揮使趙弘殷端坐在中軍帳上。
大小將官分列在大帳的東西兩旁。
帳內氣分十分緊張。
趙弘殷嚴肅地說道:“石敬瑭又勾結契丹兵分三路大舉進犯我中原,敵冠推進的速度驚人的快,先頭部隊己抵達洛陽效外。早上探馬飛報,韓山所部二百余騎無一生還。賊勢兇猛,洛陽城危在旦除夕?!?/span>
大帳內一片“噓”聲,眾將官面面相顧。
趙弘殷道:“眾將官聽令!”
眾將官肅然而立。
趙弘獻殷勤道:“本帥令陶洪率八百人馬為前部先鋒,今夜直搗賊寇大營,其余眾將隨本帥提大軍隨后掩殺,勿必要挫傷敵軍銳氣。”
眾將朗聲道:“未將聽令!”
26、敵兵大營(夜、內)
敵兵大營燈火通明,一隊隊哨兵不時地在大營內游蕩。
陶洪率令八百鐵騎突然向敵人大營發起沖擊,如同黃河水決堤,勢不可擋。
大營內殺聲震天,刀光劍影下敵兵血肉橫飛。
陶洪一馬當先,所向無敵,直殺得那契丹兵鬼哭狼嚎,抱頭竄。
趙弘殷率大軍隨后掩殺,契丹兵敗如山倒。
27、陶三春家(日、內)
趙匡胤的母親杜夫人和陶三春的母親黃巧兒坐在客廳里,一邊喝茶,一邊說話:
杜夫人道:“仗己打了三個多月了,敵我力量懸殊太大,朝廷援兵又遲遲不到,要不是你家陶將軍英勇,怕早就支撐不住了?!?/span>
黃巧兒道:“前方戰事吃緊,咱們家屬營也應早作準備才是?!?/span>
杜夫人道:“許多將士在這次戰役中陣亡了,咱們這些隨軍家屬,大都沒有什么軍需供給,他們的生活來源,全靠攻城陷陣后從敵軍手中奪取。這些孤兒寡母,在軍營里,寡婦除了改嫁他人外,最多只能靠別人施舍過日子?!?/span>
黃巧兒道:“陶洪手下戰將韓山也在三月前陣亡了,陶洪吩咐我一直在照顧著韓山的孤兒寡女。聽說韓山的女兒韓素梅,跟你家的趙公子和我家春兒還是至交?!?/span>
杜夫人嘆息道:“我昨天還給母女倆送去錢糧,我建議韓素梅的母親改嫁,但她緊決不同意。韓素梅的母親雖非名門閨秀,也算大家小姐出生身,有一定文化素養,她最終選擇了回原籍這條艱難的道路,可能就在這幾天起程。”
黃巧兒嘆息道:“唉,這是什么世道!”
28、野外(日、外)
陶三春正跟隨人馬沖鋒陷陣,忽然聽到遠處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
“香哥、三春妹妹!”
趙匡胤和陶三春停下腳步,回頭一看,只見韓素梅站在西坡土坎上,一身藍褲褂,烏黑的小發吉上纏著白絲線,水汪汪的一雙大眼晴滿含憂郁,紅潤潤的小臉上掛著淚痕。
趙匡胤和陶三春看見韓素梅這幅神情,就知道出了什么事,于是便一溜煙向西跑去。
“素梅,你怎么了?”匡胤關切地問。
“俺要走了!”素梅含淚答道。
“走?去哪兒?”陶三春吃驚地問道。
“回老家。俺媽說,要回那個很遠很遠的老家!”
韓素梅說著,低下頭哭了起來。
“素梅——!快走哇!”突然從處傳來一聲呼喊。
只見韓素梅的媽媽,手拎著一個花布包裹,站在北邊很高的土嶺上。
“來了!素梅一邊答應著,一邊把她手里拿著的,才削好的箭遞給了趙匡胤。
“香哥!這是俺昨晚上給你做好的,以后就再也不能給你做了?!闭f完回頭向嶺上跑去。
箭是用小柳枝截的條條,弓是用麻繩拉彎的竹桿。在孩子們的眼里,這些武器就是他們威風八面,不可戰勝的精神支柱。素梅手巧心細,削的箭又光又直,所以,夾馬營這位騎兵大元帥用的箭,幾乎都出自韓素梅之手,可是她現在要走了,她要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了。這突然的事變,使用權趙匡胤一下子愣住了,他站在那里,望著素梅遠去的身影,眼眶里滾出一串串傷心的淚水。。
不大一會兒,素梅和她媽媽的身影在山坳里漸漸地消失了。
趙匡胤如夢初醒。他撒開雙腿,飛也似地向山嶺跑去。
29、山嶺上(日、外)
山嶺逶迤,草木莽莽,哪里還有素梅母女的半點蹤影。
趙匡胤怔怔地呆在那里,憋足一口氣,大聲喊道:
“素梅!將來我一定去找你!”接著,他把手中的箭向著天空,向著韓素梅的方向,一枝接一枝地射了出去。
30、洛陽城頭(日、外)
成千上萬的石敬瑭叛軍攀登著云梯,冒著矢雨,兇猛地沖上城墻,城頭殺聲震天,刀光劍影下血肉橫飛。
守城的后唐兵士和從云梯爬上城樓的叛軍士兵殺得難分難解。鏗鏘的兵器碰擊聲中,唐兵被壓到城跺邊。
一根長矛刺穿一個唐將的胸膛;
一個唐軍士兵在城墻口剛一露面,便被一叛軍士兵持刀砍下腦袋。
一個叛士兵剛跨進城墻,便和唐兵抱在一起滾下城去。
畫外音:在陶三春八歲這一年,后唐天平節度使石敬瑭在契丹支持下,起兵叛亂,割燕云十六州之地獻給契丹,契丹策立石敬瑭為大晉皇帝。閏十一月,石敬瑭攻破后唐首都洛陽,后唐亡。陶洪在一次與叛軍相互殘殺的大戰中,騎兵營幾乎全軍復沒。最為慘烈的是夾馬營里的女人和孩子,包括陶洪夫人在內的全部女眷均成了叛軍的戰利品。
31、夾馬營里(日、內)
夾馬營內濃煙滾滾,火光沖天。
如狼似虎的契丹兵士在瘋狂地追趕婦女。
夾馬營里響起一片女人和孩子的哭喊聲:“契丹兵來了!”
一大個子契丹士兵沖到一漂亮婦女身邊,劈手奪過孩子,用力扔進火堆,將那嚎叫的婦女扛在肩上,快步如飛地跑進營房。
一匹匹戰馬馱著搶來的年青婦女和各類財物在營房內奔跑、嘶叫。
32、陶三春家(日、內)
一群契丹士兵沖進陶三春家里。
黃巧兒嚇得渾身發抖。
八歲的陶三春奮力反抗,與十幾個賊兵展開珠死搏斗,幼小年齡終因寡不敵眾,被敵兵打昏倒在地。
十幾個獸兵野蠻地撕破黃巧兒的衣服,在光天化日之下強暴。
獸兵們發泄快感的獰笑聲。
黃巧兒痛苦萬分地慘叫聲。
33、夾馬營(日、內)
夾馬營里到處都是獸兵們的獰笑聲和婦女孩子們和嘶叫聲。
叛軍和契丹兵把夾馬營里的女人圍得像鐵桶一般,大家都是沖著女人而來,個個爭先恐后,人人奮勇當先。
34、陶三春家(日、內)
披頭散發,赤身露體的黃巧兒從昏迷中醒來,見獸兵們己經退去,但外面殺聲和哭喊聲震天動地。她吃力地從地上爬起來,迅速穿好衣服,悲憤道:“臣妾遭受如此奇恥大辱,還有何臉面見夫君陶洪!”便一頭撞墻而死。
35、夾馬營(日、內)
陶洪單槍匹馬,在夾馬營中左沖右突奮力拼殺。
一敵軍將官大聲叫喊道:“陶將軍,你的上司趙弘殷已投降了大晉,而且還被封為禁軍飛捷指揮使。你也趕快投降吧,石大帥敬佩你的忠勇,己發下號令,只要陶將軍愿意投降,保你當殿前大將軍。也只有這樣,你全家老小才能幸免于難?!?/span>
那敵將官話音未落,陶洪的快馬早己趕到他面前,手起槍到,一槍將那敵將官挑于馬下。
36、陶三春家(日、內)
陶洪沖進家中,被眼前悲慘的一幕驚呆了。
陶洪抱起慘死的夫人,失聲痛哭道:“夫人,愚夫來得遲了!”
外面敵兵喊聲四起。
陶洪痛不俗生,趕快放下夫人,快步奔向躺倒在地上的女兒三春,抱起來一看并沒有死,只是昏了過去。他急忙沖進進臥室取出一快毯子,將女兒拴在背上,提槍正要出門,回頭又看見愛妻巧兒,為不讓敵兵再糟蹋她的尸體,便用力推倒內墻,掩蓋了夫人尸體。
37、夾馬營(日、外)
陶洪提槍上馬,背著三春,含淚殺出重圍。
38、山道上(夜、外)
寒山隱約、月明星稀。
陶洪背著三春,沖出敵軍重圍,打馬狂奔了一天才甩脫追兵。
女兒三春在陶洪背上有氣無力地問道:“爹爹,咱們這是往哪兒去?。 ?/span>
陶洪道:“爹爹帶女兒回老家終南山陶家莊,過世外桃園的隱居生活,永遠擺脫這亂世紅塵?!?/span>
陶三春道:“爹爹,女兒又渴又餓!”
陶洪道:“女兒還須再忍耐一些時辰,待前面有了村莊,咱們就住宿吃飯?!?/span>
父女倆正說話行路之間,只聽見一陣鑼響,前邊殺出一彪人馬……
第二集
?。?、黃府大院(日、內)
一群契丹士兵沖進黃府大院。
黃巧兒嚇得渾身發抖。
八歲的陶三春奮力反抗,與十幾個賊兵展開殊死搏斗,幼小年齡終因寡不敵眾,被敵兵打昏在地。
十幾個獸兵野蠻地撕破黃巧兒的衣服,在光天化日之下強暴。
獸兵們發泄快感的獰笑聲。
黃巧兒痛苦萬分地慘叫聲。
2、夾馬營(日、內)
夾馬營里到處都是獸兵們的獰笑聲和婦女孩子們的喊叫聲。
叛軍和契丹兵把夾馬營里的女人圍得像鐵桶一般,大家都是沖著女人而來,個個爭先恐后,人人奮勇當先。
?。?、黃府大院(日、內)
披頭散發,赤身露體的黃巧兒從昏迷中醒來,見獸兵們已經退去,但外面殺聲和哭喊聲震天動地。
黃巧兒吃力地從地上爬起來,迅速穿好衣服,悲憤道:“夫君,妾身遭受如此奇恥大辱,還有何臉面見你?”便一頭撞墻而死。
?。?、夾馬營(日、內)
陶洪單槍匹馬,在夾馬營中左沖右突奮力拼殺。
一敵軍將官大聲叫喊道:“陶將軍,你的上司趙弘殷已投降了大晉,還當他的騎兵飛捷指揮使。你也趕快投降吧,石大帥敬佩你的忠勇,已發下號令,只要陶將軍愿意投降,保你當殿前大將軍。也只有這樣,你全家老小才能幸免于難?!?/span>
那敵將官話音未落,陶洪的快馬早已趕到他面前,手起槍到,一槍將那敵將官挑于馬下。
?。?、黃府大院(日、內)
陶洪沖進家中,被眼前悲慘的一幕驚呆了。
陶洪抱起慘死的夫人,失聲痛哭道:“夫人,愚夫來得遲了!”
外面敵兵喊聲四起。
陶洪痛不欲生,趕快放下夫人,快步奔向躺在地上的女兒三春,抱起來一看并沒有死,只是昏了過去。他急忙沖進臥室取出一塊毯子,將女兒拴在背上,提槍正要出門,回頭又看見愛妻巧兒,為了不讓敵兵再糟蹋她的尸體,便用力推倒內墻,掩蓋了夫人尸體。
?。?、夾馬營(日、外)
陶洪提槍上馬,背著三春,含淚殺出重圍。
?。?、山道上(夜、外)
寒山隱約、月明星稀。
陶洪背著三春,沖出敵軍重圍,甩脫追兵,打馬狂奔。
女兒三春在陶洪背上有氣無力地問道:“爹爹,咱們這是往哪兒去啊!”
陶洪道:“爹爹帶女兒回老家終南山陶家莊,過世外桃園的隱居生活,永遠擺脫這亂世紅塵?!?/span>
陶三春道:“爹爹,女兒又渴又餓!”
陶洪道:“女兒還須再忍耐一些時辰,待前面有了村莊,咱們就住宿吃飯。”
父女倆正說話行路之間,只聽見一陣鑼響,一支兵馬擺在面前,擋住去路。陶洪一眼認出此人正是契丹的兒皇帝石敬瑭,不由得怒從心起,大罵道:“你這反復無常的卑鄙小人,負了先皇又負當今皇上,居然勾結外寇侵我中華,你這賣國求榮的奸賊,你不怕鬼神殺你嗎?”
石敬瑭大笑道:“順天者存,逆天者亡。我一個堂堂丈夫,豈能委身于他人?我今日身為一國之主,坐鎮一方。寡人素知陶將軍驍勇,你若肯歸順,將來富貴不小。若還執迷不悟,只怕你死到臨頭?!?/span>
陶洪怒極,罵道:“狗奸賊,陶某今日同你拼個魚死網破?!?/span>
陶洪話音未落,只見石敬瑭身后一員將官將令旗一揮,眾兵吶喊一聲,上前四面將陶洪圍住。陶洪東沖西突,想尋出路,無奈如鐵桶相似。正在危急,只聽一棒鑼聲,又一員將官將令旗一展,眾軍散開了,讓出一條大路。
石敬瑭立馬在前,用鐵棍指著道:“我放你一馬,以顧及往日一道征戰之情。勸你早早歸降,不失王侯之位。如若執迷不悟,則悔之晚矣?!?/span>
陶洪也不搭話,躍馬挺槍直取石敬瑭,突然腳下一聲巨響,天崩地陷,連人帶馬掉進了陷坑……
正在危急之時,一位壯士打馬飛來,只見他左腿上夾一鐵鞭,右腿下夾一鐵锏,手執鐵槍,腰挎兩張硬弓,遠遠便左右開弓,箭如連珠一般,從不虛發。近則用槍,殺得性起,便棄了槍,一手執鞭,一手執锏,直入人群,兩手齊打,石敬瑭手下將士紛紛落馬。眾人心驚膽戰,護著石敬瑭拋旗撇鼓而逃。
那壯士也不追趕,走到陷坑邊下了馬,將陶洪父女及戰馬一一拉出坑來。
陶洪向壯士抱拳施禮道:“我父女二人不慎被賊人暗算,所幸被壯士搭救,否則小命休矣!救命之恩無以為報,請壯士受我一拜!”
陶洪翻身跪拜在地。
壯士趕緊雙手將他扶起道:“陶將軍不必行此大禮,將軍落難恰好被我碰到而已?!?/span>
陶洪道:“請問恩人尊姓大名,你如何知道我姓陶?”
壯士道:“我原是天平節度使石敬瑭手下將校石光遠,當年你參與河東平叛時我便認得,陶將軍大名讓叛軍聞知,無不亡魂喪魄?!?/span>
陶洪道:“原來如此!石將軍為何也來到了這里?”
石光遠道:“石敬瑭認賊作父多行不義,我便棄他投奔了劉知遠,在他帳下做了一員先鋒大將,我被派來此地請一位故人出山助他建功立業,誰知這位故人云游天下不歸?!?/span>
陶洪:“劉知遠倒是一位有遠見的人。”
石光遠:“劉大帥素知陶將軍驍勇,你若肯歸順,他肯定重用將軍。”
陶洪長嘆一聲道:“陶某身逢亂世,空有一身好武藝。我打算帶女兒回老家終南山陶家莊,過世外桃源的隱居生活,永遠擺脫這亂世紅塵?!?/span>
石光遠道:“人各有志,將軍多多保重,我們就此別過,后會有期?!?/span>
石光遠向陶洪拱手施禮,然后翻身上馬而去。
陶洪也背著女兒三春翻身上馬,打馬而去。
畫外音:陶洪一路馬不停蹄,因沿途到處都是亂軍,不敢走大路,只能夜里從小道而行。父女倆晝伏夜行,披星戴月,忍饑挨餓,歷經千辛萬苦,一月之后的一個傍晚才回到家鄉京兆府終南山陶家莊。
8、終南山外景(黃昏)
群山綿綿,巍峨險峻。
彎彎曲曲、曲曲彎彎的羊腸蛇行般的山路夢繞魂牽,美麗的山村和連綿的青山在夕陽的點綴下更加嫵媚動人。
夕陽的余輝將山村映得通紅通紅,歸巢的鳥兒正忙著呼朋喚友。
?。?、大河壩(黃昏)
父女二人牽馬來到陶家莊門前那條大河壩,一排排木桶粗的千年麻柳樹,棵棵挺拔,渾身布滿了歲月的滄桑,一副副老氣橫秋的模樣。清一色木板屋,掩映在麻柳叢中,幢幢房屋氣派非凡,座座院落熠熠生輝。
10、陶家莊(黃昏)
陶氏父女來到陶家莊大門前,只見大門緊閉,大門口蹲著兩只護院的大石獅子。大門上方掛著一塊橫匾,上面寫著“陶府”兩個朱紅大字.
陶洪對女兒說:“橫匾上這兩個大字還是二十年前由我親手書寫的。”
門前有一座石拱橋,在石橋下端的一百米處,有一棵高大的古麻柳樹,生長已有千年之久,樹干達十余人合圍,樹冠大如華蓋,主干直指藍天白云。晚霞從古麻柳枝的縫隙里篩落到地上,染紅了陶洪父女倆腳下的那片土地。樹上蟬子的叫聲此起彼伏,這邊停了,那邊馬上又接著叫了起來。
當陶洪叫開莊門,迎出來兩個后生,雙方彼此都不認識。其中一個年長一點的后生見了滿身血污、蓬頭垢面的陶洪,驚懼地問道:
“這位軍爺,請問你要找誰?”
陶洪道:“我是這家的主人陶洪,老管家陶景不出來,你們兩個后生為何卻在這里?”
兩個后生一聽此言,連忙跪倒在地,叩頭道:“小子有眼無珠,不知是老爺回來了,有失遠迎,還望老爺恕罪!”
陶洪驚訝地問道:“你二人是誰,我以前怎么沒有見過?”
年長的后生道:“稟報老爺,以前的老管家陶景便是小子們的家父,已在半年前去世了。我叫陶龍,他是我弟弟陶虎。家父死后,貴莊便由我兄弟二人負責經營,老爺你在家時我們才幾歲,所以你不曾認識?!?/span>
說話間陶虎忙牽過陶洪手中的大白馬,陶龍急將陶洪父女倆迎進院內,邊走邊看,邊看邊向陶洪介紹情況。
11、陶府大院內(黃昏)
大院坐落在一片翠綠之中,占地面積約有數十畝,秦磚漢瓦風格的建筑,有前院后院,分南北正房、偏房,有主臥、次臥,有會客廳,有書房,有餐廳……
院內有假山翠竹,還有奇花異草,美不勝收。
大院西北角有一口大水塘,水塘四周垂柳成行,柳條在微風中搖擺,蟬子在柳林中有節奏地詠唱;水塘里的水清澈見底,水面上泛起一層漣漪……
12、陶府飯廳(夜、內)
當天晚上,陶氏兄弟備了豐富的晚宴為陶洪父女接風洗塵,兄弟二人的妻小也全部出席作陪,像一家人那樣親親熱熱,頻頻舉杯,有說有笑,彼此敘舊,激情滿懷。
13、陶家陵園(日)
陶洪牽著陶三春前往老父老母墳上叩頭祭奠,陶龍、陶虎準備了若干鞭炮,足足燃放了半個時辰,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響徹云霄。
村民們得知二十年前的陶洪回來了,還帶回了一個如花似玉的小女兒,男女老少們便紛紛前來圍觀看熱鬧。
陶洪和陶三春端端跪在兩座墳墓前,左墳墓碑文上刻著:先父陶鼎晟之墓;右墳墓碑文上刻著:先母陶劉氏之墓。
墳墓前擺放著祭品,燃燒著香蠟。
陶洪向父母敘說了許多二十多年的離別之苦,跪在父母墳前放聲痛哭了一場。
陶龍、陶虎兩家妻小也跪在墳前,跟著一起啼哭。
許多圍觀的村民也跟著流淚。
祭拜完畢,陶洪擦干眼淚,跟認識和不認識的鄉親們一一打過招呼,還有幾個從小跟他一起長大的村民,抱著他激動得又說又哭,說夠了哭,哭夠了又說,雙方都有說不完的離別話題。
14、田間地頭(日)
陶龍、陶虎帶著陶洪父女參觀祖上留下來的田地,一群男女正在收割后的稻田里種胡豆和油菜,有的在旱地里種小麥。
眾人見了陶氏兄弟,連忙直起腰來打招呼。
陶虎忙把陶洪向這些人介紹道:“這位便是陶府主人陶老爺陶大將軍,大家趕緊過來見過禮?!?/span>
眾人一聽,放下手中鋤頭,趕忙跑過來一起跪在陶洪面前磕頭
陶洪趕緊一一扶了起來,連聲說道:“各位鄉親快快請起,不必行此大禮。感謝大家的辛勤勞動,把我們陶家田地經營得這樣好?!?/span>
陶龍對那些人道:“大家趕緊下地吧,從今以后要好好聽陶老爺的話,陶老爺一定會善待你們這些下人的?!?/span>
眾人異口同聲地道:“謝謝陶老爺,謝謝二位管家!”隨即下田勞動去了。
陶龍在田間向陶洪介紹說:“陶府有男傭十六人,女傭十二人,經營著五十八畝水田和六十五畝旱地。每年產稻谷、小麥以及雜糧數萬石。那邊地里還要種蘿卜、白菜、冬瓜、南瓜、葫蘆、茄子等各種蔬菜,還喂養大小生豬七八十只,水牛六條,黃牛八條,雞鴨無計其數。除了我們兩家和府上傭人吃一部分外,其余糧食、豬牛雞鴨和蔬菜全部背到鎮上去換了銀子,全部封存在無人知曉的地下室里,這二十多年的收支兩本賬簿記得清清楚楚,晚上向老爺一一細作交代。”
陶洪歡喜不盡,對陶氏兄弟贊不絕口。
15、菜地(日、外)
一行人邊說邊來到了幾塊菜地里,蘿卜、白菜長勢良好,冬瓜、扁豆掛滿了樹枝,臉盆一般大的南瓜滿地爬。
陶三春興奮得在田間地頭跑來跑去,不停地向陶龍陶虎問這問那,二人對她的提問百問不煩,有問必答。陶龍還向陶三春介紹一些四季耕種的農業知識,她聽來一切都是那么新鮮。
一群鴨子在荷塘里追逐戲耍;
一群群雞公雞婆帶著它們的兒女們在收割的稻田地覓食;
兩條大黃狗躺在樹蔭下困懶覺,豬圈里幾十頭豬,至少也有七八十斤重了。
16、陶府客廳(夜、內)
陶龍兄弟二人抱出自陶洪離家后二十多年間的所有賬簿,并對陶家所有房產,包括田里地里的莊稼,室內家具、炊餐用具、生活用品、生產工具,以及豬、狗、牛、羊、雞、鴨、糧食等一一進行了詳細交代。
陶洪滿心歡喜,極力夸獎道:“你們兄弟二人將陶府管理得如此井然有序,請你倆留下,繼續經營管理陶家莊。”
陶龍陶虎齊聲道:“謝謝老爺!”
陶洪吩咐陶龍陶虎道:“你兄弟二人安排殺豬宰牛,大擺宴席三天,遍請了全村男女老少。”
陶龍陶虎齊聲道:“好,我們馬上去做準備!”
17、陶府院壩(日、內)
陶府院壩里擺放著十幾桌宴席,每桌都坐滿了陶家村的男女老少。
陶洪端起酒杯給村民們一一敬酒,席間充滿了歡聲笑語。
陶洪還對大家說:“我得知村里因春天大旱收成不好,沒有小麥、油菜、胡豆種子,冬糧種不上,明年春夏又要鬧饑荒?!?/span>
村民們異口同聲地說:“是呀,陶將軍。我們正為此事愁得一籌莫展呢!”
陶洪對大家說:“鄉親們別著急,我已吩咐陶龍陶虎到村里挨家挨戶調查登記,每家有多少地,需要什么種子,全部由我無償提供。若我們陶家現成的種子不夠,便讓陶龍陶虎到鎮上購買,分發到每家每戶手里。待來年收成好了只如數還回種子,若收成欠佳,也就顆粒不要了?!?/span>
村民們一片歡呼,一位長者感動地對眾人說:“陶將軍,陶老爺是陶家村救苦救難的活菩薩,我們尊稱他為陶員外好不好?”
眾人異口同聲道:“好,好哇!”
長者端起酒菜杯,興奮地對眾人說:“請大家都端起杯,共同敬陶員外一杯!”
眾人端起酒杯來,人人都是一口干。
18、田間地頭(日、外)
陶洪帶著三春在田間地頭向老農們學農桑、習耕讀。
19、河壩上(晨、外)
陶洪帶領陶三春在河壩上練習劍術,不少村民在此圍觀,還有幾個小伙子還遠遠地跟著學習。
20、陶府院壩(夜、內)
陶洪在院壩里指導陶三春練習刀槍棍棒等各種兵器。
陶龍陶虎也在一旁跟著學。
陶洪停下手中兵器,對陶龍道:“我不僅要讓三春習農耕學武藝,還想請人輔導女兒琴、棋、詩、書、畫,不知能否請到一位滿意的好先生?”
陶龍說:“柳林鎮一位頗有學識的中原人氏,姓姜名懷祖,據說是姜子牙的后人,父母給他取這個名字是讓他隨時懷念祖先的意思。后唐時期的進士,莊宗一度想重用他,他卻厭惡亂世,帶著家小隱居到了終南山柳林鎮,辦了一個私塾,聲望很高,不僅當地發財人,就連商南縣的縣太爺也把孩子送到他的學校去接受教育?!?/span>
陶洪聽到這個消息,喜出望外道:“我明天就帶女兒到鎮上去拜師!”
(未完待續)
遠山簡介:作家、編劇、導演。中潤海天傳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原中國電影文化發展中心影視部主任、中國軍事文化研究會鐵道兵文化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國際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海南省鄉土文化研究會顧問,上海東方電影藝術學院客座教授。七十年代末從事文學創作,至今發表出版各類題材的文學作品800多萬字,其中多篇部獲獎并搬上了銀幕和銀屏。著有長篇小說《揚雄外傳》、《陶三春傳奇》、《巴山女紅軍》、《鐵血巴山》、《青山遮不住》等,中短篇小說集《遠山在呼喚》,散文集《遠山的紅色記憶》。其中長篇小說《揚雄外傳》榮獲第二屆河北文藝彩鳳杯二等獎、長篇小說《陶三春傳奇》榮獲首屆浩然文學獎,圖書永久性收藏在浩然文學館,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王光英為四十集電視連續劇《陶三春傳奇》題寫了片名;長篇小說《巴山女紅軍》榮獲第二屆河北文藝彩鳳杯一等獎,長篇小說《鐵血巴山》榮獲第四屆全國優秀小說特等獎;中篇小說《丐兒傳奇》榮獲第二屆全國優秀小說一等獎,中篇小說《遠山在呼喚》榮獲《今古傳奇》雜志2017年度一等獎。
1985年步入影視圈,先后編導各類題材的影視劇四十多部,其中多部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