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手(小說)
作者:倪章榮
古竹鎮是個大鎮。
鎮的西北角有一個文化廣場,文化廣場北邊靠山的位置有一個特殊的棋牌室,棋牌室不大不小,安了七張石桌,石桌上刻有棋盤,其實就是個下象棋的地方。棋牌室的四周安的是透明玻璃,站在室外也能觀賞高手搏弈。室內靠近大山的最高處(棋室就地形而建),有一張特制的石桌,此桌比其他六張石桌都要高大不少,桌腿上雕刻有龍鳳雙戲圖,桌面上“楚河漢界”兩邊項羽劉邦鏖戰正酣,東面的凳子要比對面的凳子高出半尺,凳面上是高級海綿座墊。這張石桌是一個擂臺,坐在東面位置的必須是贏家。古竹鎮出高人尤其是象棋高人,因此,此張石桌幾乎每天都是座無虛席,大家都想當棋王嘛。
三年來,這張特殊的石桌的莊家都是王一安,年紀不大,40多歲吧,長得斯斯文文,一看就是個聰明人。坐莊久了,王一安免不了有些得意忘形。不僅吩咐管理員老唐給他安排棋王專用茶葉,對挑戰者更是滿臉滿嘴的輕蔑,他還揚言,打遍全縣無敵手。
夏天的一個午后,王一安喝了一口西湖龍井,站起身,伸了個懶腰,用一如既往的高傲神態掃視了棋室內外一番,然后準備離開。今天已經打敗三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挑戰者,沒有人敢再上了。
王一安被人攔住了,攔住王一安的人矮矮胖胖,一身肥肉,肥大的黑色口罩幾乎把整個面部都遮住了,猜不準他的年齡,或許40歲,或許50歲,或許60歲,胳膊比王一安的大腿還粗,樣子不像個下棋的人。
想干啥?王一安用不屑的語氣問。
下一盤!來人大聲說。
想下棋?王一安看了來人一眼,冷笑著說,明天來吧。
害怕了?來人的聲音很大。
報上名來。王一安自然是不會客氣。
我姓江,水淹王人的江!
還沒有人在王一面前如此猖狂,他本想發作,轉念卻閉嘴了,和這種粗人較真,丟棋王的面子。他不想與這種人搏弈,象棋怎么說也算是一項高雅活動吧。不料,管理員老唐來了,老唐說,既然有人挑戰,作為擂主沒有不應戰的道理。老唐將嘴巴湊近王一安耳邊小聲說,他進來前就找過我,說今天一定要和你一決高下。棋室內外的看客們也一個勁地高叫,應戰!應戰!應戰!
王一安只得坐在棋桌前,漫不經心地擺上棋子,也不看一眼江姓棋手。
開始吧。江姓棋手說。
你下吧。王一安還是沒有看江姓棋手。
還是你先下,我怕一步就到位了!聲音依然很高。
按規矩,挑戰者先下。王一安仍然不看來客。
“叭!”一聲脆響,王一安感覺對方的棋子到了他的面前,睜開眼之后便傻眼了,對方的“炮”直接打到了王一安的“車”上。你這是干啥?王一安一副驚恐萬狀的表情。
我吃你“車”了。江姓棋手不緊不慢地說。
怎么能這么下棋?!
“炮”還能轉彎?!
這是什么樣的“炮”,“飛毛腿”嗎?
飛毛腿哪有這么厲害,“彈簧刀”吧?
我算是開眼了!
棋室內外的棋客和看客氣憤填膺,喊叫聲此起彼伏。
王一安不發一言,起身,賊一般逃了。江姓棋手笑了笑,毫不客氣地座到擂主位置上。
老唐走近江姓來客,小聲問,大俠,您這是在下象棋嗎?
江姓棋手抓起幾顆棋子問老唐,難道這不是象棋?
老唐說,沒有這樣的下法啊。
誰規定象棋必須要那么下?江姓棋手站起來,厲聲問。
千百年來就是這么下的呀。
那又怎樣?江棋手厲聲問道。
老唐還想說什么,看到棋手身邊那條肥大的狼狗正向他呲牙咧嘴,老唐后退幾步,他低著頭,默默地走開了。
有個20來歲的毛頭小伙,走到江棋手對面,高聲說,我和你下一局!
江棋手伸出右手,做了個“請”的動作。
小伙子將一顆“炮”高高舉起,越過“楚河漢界”,狠狠地拍在江棋手的“車”上。小伙子盯著對面的江棋手,發出得意的笑聲。
江棋手點燃一支煙,將口罩挪到下巴上,露出一張橫肉遍地的臉。他舉起那顆“將”,橫飛到對面,先吃一顆“炮”,再吃兩匹“馬”,然后殺掉兩個“車”,再干掉兩頭“象”,最后回過頭滅了飛到他領地的那顆“炮”。讓所有在場人員看得膽顫心驚,小伙子早就逃得無影無蹤。
有一個長得牛高馬大的壯漢,走上前欲挑戰棋手。或許想下棋,或許想干點別的。人家長得比棋手威猛嘛。棋手一邊喝茶一邊說,下棋可以,你先和我的狼狗下一局,贏了他再挑戰我。
狼狗無疑聽得懂主人的話,它立起身子,將兩只爪子伸向壯漢。壯漢突然雙腿一軟,摔倒在地上,爬起來之后,賊一般地逃了。
接下來的日子,王一安再也沒有來過這間棋室,坐在棋王位置的都是這個江姓棋手。他幾乎每天都會昂首挺胸地走進棋室,旁若無人地坐在石桌前擺弄象棋。沒有一個人應戰,但卻有無數人前來觀看。有人說,這人不簡單,或許有其他想法。有人說,他是個真正的高人。也有人說,他是在謀劃一盤從來沒有人下過的大棋。
每天,老唐都提前給江姓棋手泡上一壺上好的西湖龍井。
春節之后好多天,江姓棋手都沒有來棋室,那張石桌一直空空蕩蕩的。大家都很不習慣,覺得沒有了江棋手的棋室不像個棋室,老唐更是有點六神無主。元宵節這天清早,一位中年女士來到棋室,她來取江棋手落在棋室的保溫杯。老唐將保溫杯交給女士,小聲問,江棋王怎么不來了?
女士回答,他住院去了?
在哪里住院,我們去看看棋王?老唐殷勤地問。
在安康醫院。
倪章榮,筆名楚夢。男,湖南澧縣人,居長沙。作家,文史學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南大學文學院客座教授。在《中國作家》、《芙蓉》、《芒種》、《作品》、《湘江文藝》、《湖南文學》、《同舟共進》、《書屋》、《看世界》及《領導者》、《陽光》、《二十一世紀評論》、《世界華文文學》、《新中原報》等香港、美國、加拿大、東南亞中英文期刊發表文學和文史作品200余萬字。著有《邪雨》、《紅色引擎》、《許佳的夜晚》、《去和我爸過年》、《舊鬼》、《在軍營里成長》、《1976年的秋天》、《陪葬》、《溫床》、《無毒蛇》等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發表《宋教仁之后的民國憲政》、《孫中山與中國現當代政治格局》、《作為政治家的宋教仁》、《重寫民國史》、《辛亥革命深思錄》、《“五權”與“三權”》、《關于士大夫與知識分子的思考》、《羅伯斯庇爾與法國大革命》、《一個佇立在法理之上的國家》、《民國才女和她們的命運》等文史作品。40多篇作品被《中外文摘》、《海外文摘》、《青年文摘》,《微型小說選刊》等選刊及各種年選選載。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