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軍小說三題
作者:楊海軍
浮漚
一
檀木辦公桌上的錦鯉在玻璃缸里劃出金紅色弧線,劉二望著魚尾攪碎的城市倒影,忽然想起三十年前村口那口枯井。那時他總趴在井沿數(shù)青苔,聽著五個兄長在曬谷場為半碗糙米廝打的聲響。
二
過繼那日,養(yǎng)父用銀剪絞斷他褲腳的補丁,碎布落地時驚飛了檐下乳燕。鏡中少年套上杭綢長衫的瞬間,養(yǎng)母三個出嫁女兒腕間的翡翠鐲子突然褪了色。他記得最清楚的是書房里那方端硯,墨香混著紫檀熏香,將土腥氣一寸寸沁入骨髓。
三
審批會場的吊燈總在午夜亮如白晝。劉二漸漸習慣了在項目書上蓋印時,紙頁間會簌簌落下金粉。某次暴雨夜,他掀開某地產(chǎn)商送來的青花瓷缸,看見二十根金條在錦鯉腹下游弋,恍若當年井底閃爍的星子。
四
舉報信是夾在年度報告里送來的,紙頁浸著龍井香。當"權(quán)錢交易"四個朱紅大字刺入眼簾時,窗外的玻璃幕墻正映出對面商廈的霓虹——"清正廉明"的公益廣告在暴雨中忽明忽暗,像極了他初任時別在胸前的黨徽。
五
入獄首夜,鐵窗將月光割成碎銀。同倉的老會計在夢中囈語:"三千萬...對不上...",劉二數(shù)著斑駁墻面上自己姓氏的劃痕,突然想起那個被他親手送進來的審計科長。晨露滴落的聲音,竟與當年端硯滴水聲驚人相似。
六
放風場的梧桐葉第七次飄零時,劉二開始教少年犯臨帖。墨汁在舊報紙上暈開,少年腕間的刺青漸漸化作《愛蓮說》的墨痕。某個霜晨,當他在《正氣歌》字縫里瞥見養(yǎng)父臨終前渾濁的瞳孔,喉間的哽咽驚落了棲在鐵網(wǎng)上的麻雀。
七
假釋那天,管教遞還他入獄時穿的阿瑪尼西裝。劉二摸著袖口磨損的金線,突然聽見高墻外傳來熟悉的鄉(xiāng)音——幾個進城賣山貨的鄉(xiāng)親,正用他當年審批扶貧款建的竹簍裝菌菇。風掠過曬場新砌的廉政文化墻,將蒲公英種子吹向更遠的山坳。
八
如今他承包的生態(tài)農(nóng)場里,錦鯉在循環(huán)水池游弋。游客們夸贊水質(zhì)清冽時,劉二總想起獄中那個暴雨夜:四百三十七個犯人在防汛堤上壘沙袋,汗水混著雨水滲進土地。那些沾滿泥漿的手掌,最終托起了黎明時分潰堤口的朝陽。
琥珀
霓虹將都市切割成無數(shù)菱形碎片,A總的辦公室正懸在最高處。他手中的質(zhì)檢報告簌簌作響,玻璃幕墻外漂浮的云絮突然凝結(jié)成冰——上海客戶發(fā)來的退貨函,赫然映著八千萬的違約金數(shù)字。
"你配得上年薪后面那幾個零嗎?"總裁椅在地毯上劃出刺耳的摩擦聲。五米開外的"很聰明"垂首站著,西裝褶皺里還沾著昨夜應酬的酒氣。十年前那個背著褪色帆布包來應聘的青澀身影,此刻正與眼前人重疊成雙影。
檀香木會議桌上的茶湯漸涼時,落地窗外的暮色已染上鐵銹紅。"菜花"踩著細高跟飄進來,裙擺掃過真皮沙發(fā)時帶起一陣鈴蘭香。她耳垂上的珍珠隨點頭的幅度輕顫,像兩滴隨時會墜落的晨露。
七天后,黃浦江的游輪宴會上,主辦檢測的陳主任第三次扶正眼鏡。菜花指尖的香檳泛起細密氣泡,她鎖骨間晃動的翡翠吊墜,恰似檢測儀上跳動的綠色光點。"陳先生該換塊鏡片了,"她輕笑時,舷窗外的東方明珠忽然暗了三格。
當季度財報重新飄紅那夜,A總在雪茄房吐出完美的煙圈。深褐色皮革包裹的保險柜里,躺著半年前與原料商的秘密協(xié)議。他摩挲著鍍金打火機上"誠信贏天下"的刻字,忽然想起創(chuàng)業(yè)初期在城中村吃泡面時,墻上那塊霉斑的形狀竟與眼下股市走勢圖驚人相似。
暴雨突襲的凌晨,很聰明站在原料倉庫的雨檐下。被雨水泡發(fā)的劣質(zhì)橡膠散發(fā)出腐臭,像極了童年時父親病榻前打翻的中藥罐。他打開手機相冊,女兒在幼兒園畢業(yè)典禮上佩戴的小紅花,在雨幕中灼灼燃燒。
董事會召開當日,投影儀藍光照亮每個人臉上的溝壑。很聰明解開襯衫第二顆紐扣時,瞥見A總腕表折射出的冷光——與二十年前那個雪夜,他們共啃一塊烤紅薯時,路邊冰凌的反光如出一轍。
三年后的行業(yè)峰會上,重塑質(zhì)檢體系的案例被制成全息影像。很聰明在掌聲中望向嘉賓席,菜花正低頭整理胸前的名牌,曾經(jīng)空著的位置如今別著"公益項目負責人"的徽章。宴會廳穹頂?shù)男强昭b置突然閃爍,某粒人造星辰的軌跡,恰好與當年游輪宴會上墜落的翡翠吊墜重合。
情懷
在群山褶皺的西南邊陲,小城如一枚沉睡的琥珀,包裹著被時光遺忘的村莊。這里的晨霧總在雞鳴時分才慵懶散開,炊煙與暮色在瓦檐上交織成永恒的韻律。故事便在這片被群山環(huán)抱的天地間悄然生長,如同巖縫里倔強的野蕨,在寂靜中醞釀著生命的震顫。
A站在田埂上眺望時,常覺得自己的倒影正與斑駁的土墻融為一體。這個四十二歲的男人有著被歲月揉皺的面容,眼角的紋路像田壟般向鬢角延伸。他在鎮(zhèn)上的農(nóng)機廠守了十八載春秋,看鐵銹在齒輪間蔓延,看新漆覆蓋舊痕,直到某日改革的風暴掀翻了他賴以棲身的屋檐——新來的廠長將車間改造成流水線,而他磨出老繭的雙手,終究沒能握住那些閃著冷光的數(shù)字化儀表。
失業(yè)后的日子如同漏雨的瓦罐,滴滴答答地漏盡尊嚴。他輾轉(zhuǎn)于建筑工地與貨運碼頭,掌心的繭蛻了又生,卻在某個寒露未晞的清晨,聽見妻子收拾行囊的窸窣聲。"孩子的助學貸款..."她最后的話語被北風撕碎在門縫里,只余下鋁制飯盒滾落臺階的叮當聲,在空蕩的院落久久回響。
最凜冽的冬夜,他在集市廢棄的茶棚遇見那位布衣老者。老人煮茶的陶壺騰起裊裊青煙,恍若《溪山行旅圖》中走出的隱者。"陽明先生言'心外無物',你看這茶湯里的月影..."枯枝般的手指輕點粗陶碗,漣漪蕩碎了冷月,又漸漸聚成完璧。那一刻,他忽然想起童年隨父親在溪畔磨刀的場景,溪水如何將刃口的裂痕撫平成凜冽的寒光。
他開始在寅時初刻起身,就著油燈翻閱線裝書卷。王陽明的"致良知"三字漸漸在泛黃的紙頁上洇開,化作檐角垂落的雨簾,一滴一滴滲入龜裂的心田。某夜讀至"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忽見窗外山桃經(jīng)冬的枯枝上,竟綻出一點猩紅的花苞。
轉(zhuǎn)機始于谷雨時節(jié)的野蕨。當他發(fā)現(xiàn)后山那些蜷曲如問號的嫩芽竟是珍貴藥材時,命運的齒輪終于咬合出新的軌跡。他帶著鄉(xiāng)親們搭建竹架晾曬,蕨菜在春日下舒展成碧綠的蝴蝶。電商平臺的訂單如燕群紛至,打包的麻繩在婦女們指尖翻飛,織就一張細密的希望之網(wǎng)。
三年后的清明祭祖,他站在新落成的書院前。飛檐斗拱間,孩童的誦讀聲與山雀啁啾和鳴。曾經(jīng)堆滿農(nóng)藥瓶的曬谷場,如今立著青石雕刻的《傳習錄》節(jié)選。老父母在義診棚里幫忙分揀草藥,皺紋里盛著晚晴的光。
暮色四合時,他常獨自登上觀星臺。山風掠過新栽的竹林,帶來遠處釀酒坊的麴香。那些在債務與病痛中輾轉(zhuǎn)的歲月,此刻竟如茶湯中的月影,在漣漪散盡后愈發(fā)澄明。他終于懂得,所有的困頓不過是心鏡上的浮塵,而生命最深的紋路,永遠鐫刻在照亮黑暗的微光里。
山腳下,滿載蕨茶與竹編的貨車正駛向燈火通明的城市。車燈劃破夜色,宛如一條流動的星河。A知道,這條路上還會有塌方與迷霧,但懷中那本被翻出毛邊的《陽明語錄》,始終散發(fā)著檀木般的溫潤氣息——那是一個古老文明留給迷途者的永恒路標。
作者簡介:楊海軍,作家、詩人系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詩歌網(wǎng)藍V詩人,管理與營銷專家。文學作品廣泛刊載于中國作家網(wǎng)、中國詩歌網(wǎng)、作家網(wǎng)等知名平臺,同時也是《世界經(jīng)理人網(wǎng)》《品牌聯(lián)盟網(wǎng)》《中國人力開發(fā)網(wǎng)》《中國營銷傳播網(wǎng)》《佳釀網(wǎng)》《博銳管理在線》《銷售與市場》等權(quán)威媒體的專欄作家。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quán)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