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晨(小小說)
作者:翟峰
今天是一個晨霧濃郁的星期一,他和往常一樣,上班去得特別早。
此時,這座西南邊陲的現代新城的整個輪廓還裹掩在銀灰色的濃霧中。
他騎自行車馳過小巷,又穿過兩邊矗立著新型高層建筑物的寬闊的干道。
涼絲絲、軟粘粘的霧團輕輕撫摸著他的臉和肩。
停車下來,他抬手往額上抹了一把,嗬,居然還抹出了一把霧水來呵。
他登上了這幢熟悉得如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樣的機關大樓。
裹在濃霧中的機關大樓,似乎還在靜靜地睡著。
他走進辦公室,習慣地打開了窗扇。
嗨喲,玻璃窗上也粘滿了白花花的霧氣,綴滿了亮晶晶的水珠。
靠干道街口的那幾扇窗子還被一層和著霧珠的灰塵輕輕地蓋著,下墜的水珠在那層灰蒙中劃出了一道道蟲爬過似的痕跡。
他先習慣地打掃、拖擦了辦公室的里里外外和樓梯走廊,又找來一塊干抹布,然后挽起袖子,扶了扶戴在臉上的老光眼鏡的鏡框。
爾后,他便對著臨街口的窗玻璃仔細地擦抹了起來。
“咝咝、沙沙……。”
這聲音,仿佛是靜寂的大樓里飄起的陣陣美妙、動聽的弦律……。
這聲音,使他想起了多年前親身參加自衛反擊戰的一次戰斗中的情景。
雖然,那也是一個濃霧朦朦的清晨。
然而,不同的是,那時確實是更多的有了幾分戰地風光和嗆人的硝煙味。
當時,他帶領的由全連共產黨員組成的前沿阻擊隊,全都紋絲不動地蹲在被炮彈砸得坑坑洼洼的坑道里,正在默默地等待著待濃霧散去之后,將隨時要迎擊的侵略者軍隊的更瘋狂地進攻……。
那天,他顧不得拂曉前激戰留下的疲憊,一邊哼著家鄉小調,一邊用一塊白色的擦槍布仔細地擦拭著刺刀、槍膛和彈匣。
那天,戰士們或許是被他這個連長的怡然自樂的情緒感染了吧,全都不知不覺地學著他的樣子,全神貫注地擦拭起自己手中的武器來了。
他當時擦著、哼著,腦海中驀然浮現出了如此這般的難忘場景:
他和戰友們用雪亮的刺刀和憤怒的彈雨把侵略者全部消滅在陣地前沿之后,便意氣昂然地高唱著勝利的凱歌,告別了生死與共的某邊境之地和勤勞善良的某邊境之地的人民,回到了他的家鄉——親愛的祖國大西南的這座美麗的城市……。
于是,此后的若干年,他幾乎天天都在嘗試著,如何以這塊曾經在取得自衛反擊戰勝利中用過的“擦槍布”,把這座美麗城市的每一扇窗口,都擦拭得特別明凈、光潔……!
“咝咝、沙沙……。”
陷入沉思中的他,此時已不知不覺地又擦抹了多久。
機關的同志們上班來了。
“咚咚、咚咚”的踏樓梯聲,蓋住了辦公室窗口傳出的這輕柔、細微之聲。
不知是誰眼尖:“喲,這大的霧,我們的老主任還來得這么早呵!”
聽到呼叫聲,他緩緩轉過身,一邊慢慢摘下眼鏡,一邊向迎面走來的陸續到機關上班的同志們謙和地點頭微笑。
隨后,他又從衣兜里掏出手巾,若無其事地、習慣地在鏡片上輕輕地擦拭著、擦拭著……。
同志們瞥見他那銀灰色鬢發下浸出點點汗珠的額頭,在明晃晃的玻璃窗扇的映照下一閃一閃的。
霎時,同志們的心也似乎被什么擦亮了,庚即各自擁向了自己辦公室的窗邊……。
此時呵,這座城市,在碧凈的藍天中,已完完全全地、無比敞亮地裸露出了“她”那舒心、滿意的笑顏啦!
作者簡介:作者翟峰系漢語言文字寫作愛好者、多棲作者,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至今的四十余年,在二百余家報刊暨網媒發表理論、言論、時評、散文、雜文、詩歌(散文詩)、隨筆、故事、小說、報告文學等多體裁的語言文字文稿共約四千余篇逾千萬字,并于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先后吸收為中國環科學會、中國寫作學會、中國法學會、中國散文學會、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有《翟峰履職筆記》《翟峰博客文選》《藝文雜憶雜議集》《邊工作 邊學習》《代表履職談》等散文隨筆雜談文集,主編有《情系青山綠水藍天》《為了家園更美好》《綠魂》等生態環保文集,參編有《梨鄉魂》《金桂花開》《心碑》《見證》等紀實文集,其撰著、主編、參編的文集共約20余部;作品曾獲中宣部指導的“我和我的祖國征文大賽”金獎、人民網舉辦的“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全國征文一等獎、中國作協主辦的“全國散文作家征文大賽”一等獎暨“中國人大新聞獎”一等獎等多項獎勵。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