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故事七則(微小說)
作者/池征遙
① 測影臺
洛陽舊城,土圭猶在。白發匠人蹲在測影臺前,指尖撫過青銅饕餮紋的裂痕。“日影最短時,天地最靜。”他喃喃道。遠處工地轟鳴,高樓陰影一寸寸逼近。最后一縷正午光落下,土圭無影。他摸出手機,拍下空蕩的刻度線,發進古天文愛好者群:“今日夏至,測影失傳。”半晌,有人回了個點贊表情。匠人笑笑起身,影子變長。
② 苦楝樹
徐媼的粽子攤前,漢服少女舉著手機直播:“家人們看,純手工古法夏至粽!”徐媼低頭捆著箬葉,孫女在旁刷著外賣訂單。“奶奶,他們說粽葉不夠古風。”徐媼指了指苦楝樹:“《齊民要術》里寫的,就是這葉子。”突然,城管來了,直播中斷。少女匆匆離去,只剩一籃未賣完的粽子,在樹影下慢慢變涼。
③ 子夜光
1936年夏至夜,竺可楨在北極閣記錄月暈。秦淮河畔,歌女小桃紅正對客人說:“夏至夜許愿最靈。”她悄悄把寫有“自由”的紙條塞進河燈。2025年同夜,導游指著同一片河水:“這里曾放河燈祈福。”游客們舉起熒光棒自拍,光點倒映水面,像星辰墜河。河底,有張泛黃的紙條在隨暗流輕旋。
④ 古驛道
快遞員小李騎著電動車駛過古運河遺址。手機響起:“宋朝夏至荔枝快遞,請簽收!”他苦笑,繼續趕路。車輪碾過青石板,驚起白鷺。石上深深的凹痕,是八百年前纖繩磨出的。收貨人是個網紅,正直播開箱:“宋代同款冷鏈物流!”小李擦汗離去時,夕陽將他的影子拉得很長,像古畫里走不完的驛道。
⑤ 嘆光陰
老鐘表匠在夏至正午停下手里的活計。櫥窗外,游客們舉著手機追逐日晷上轉瞬即逝的無影時刻。“現在誰還看影子計時?”兒子在視頻通話里勸他關店。老人沒答話,只是將祖傳的銅制日晷擦了又擦。當電子鐘報出“十二點整”,一滴汗珠落在晷面中央,映出他年輕時親手刻下的節氣線。
⑥ 嘆物候
古都植物園里,退休教授盯著遲遲不開的半夏花。“溫度高了三度,物候全亂了。”他翻開泛黃的《夢溪筆談》,對照著記錄本。小孫女舉著平板電腦跑來:“爺爺,我的電子盆栽開花啦!”屏幕里,像素花朵正絢爛綻放。教授望著眼前蔫萎的夏至花,輕輕合上了古籍。
⑦ 嘆人間
外賣員小王在寫字樓間穿梭,保溫箱里冰鎮酸梅湯叮當作響。等紅燈時,他瞥見路邊一老婦在賣手工蒲扇。“掃碼支付。”老婦指指樹上的二維碼。小王接過扇子猛扇幾下,想起老家母親說過“夏至扇風,去暑留福”。夜深,最后一單的催單提示響起,他把扇子插在車后座,繼續沖進熱浪里。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