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廢墟·第八章
(小小說)
張世良
靳婧赤裸裸地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著。她突然想起了養波斯貓寵物的蘇南。蘇南祖上在清朝末年曾做過中國的茶葉出口生意。
一
靳婧把二百五十萬現金碼進真空壓縮袋,再塞進那只28寸的墨綠色 Rimowa。拉鏈咬合時發出清脆的“嗒”一聲,像某種小型獸類被擰斷了脖子。她抬頭看墻上的掛鐘:凌晨兩點零七分,章善“死”后第四十四天。
“哀莫大于心死。”靳婧在微信對話框里打下這行字,又刪掉。對方頭像是一只瞇眼的波思貓,備注名只有一個字:南。蘇南。
靳婧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062條到凌晨,紅筆畫出的波浪線像一條潰爛的靜脈:
“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工資、獎金、勞務報酬,生產、經營、投資收益……歸夫妻共同所有。”
靳婧用筆尖戳著“投資收益”四個字,戳得紙面起了毛邊——如果“投資”的是房子,而收益是對方的一半產權呢?
靳婧在這條法律里,仿佛看見了一個隱形的洞,洞口閃著金光,像地鐵隧道出口突然駛出的金色列車。
二
第一次見蘇南,是在北京三里屯中路一家貓咖。
三里屯外國駐華使館區,占地十平方公里,各國使館建筑各具民族特色。
蘇南穿了件咖啡色的純棉襯衫,袖口沾著貓毛,一看就像富二代的那種作派。靳婧把一份打印好的 PPT 遞過去:《婚前房產加名操作指引》。
“我得提醒你,這是灰色地帶。”蘇南用食指按住 PPT 的頁腳,指甲剪得圓潤干凈,“但如果真要做,就要做得漂亮。”
靳婧盯著他袖口那根銀色的波斯貓長毛,想起章善最后發給自己的語音:“婧婧,別信任何人,尤其是看起來最溫順的人。”章善失蹤前在柬埔寨做電詐園區營救工作,最后一次視頻里他身后是稻田和燃燒的橡膠林,信號斷斷續續,像一部被剪壞的諜戰片。
三
靳婧用可擦掉的棕色眼線筆,將計劃拆解成四步,寫在貓咖的紙巾上。
1.目標鎖定:
周嶼,京城保安公司董事,總經理,34 歲,名下有一套 2015 年全款購入的 88 平兩居室,市值 880 萬。
弱點:母親癌癥晚期,急需現金;本人極度渴望“穩定的家庭感”。
2.婚姻入口:
蘇南的妹妹蘇曉以“被家暴逃婚”的人設出現在周嶼常去的三里屯的咖啡店,膝蓋上貼著偽造的淤青貼。
臺詞只有一句:“我想有個家,哪怕很小。”
3.洗房觸發:
婚后第三個月,蘇曉懷孕(假孕,硅膠腹帶+醫院熟人出的 B 超單)。
蘇曉以“孩子需要學區房”為由,說服周嶼賣掉婚前88平米的兩居,共同出資購買外國駐華使館區附近亮馬河邊的一套120平米的新房。
新房售價1200萬,首付250萬,其中 240 萬來自周嶼婚前個人售房款,10 萬來自蘇曉“象征性”的嫁妝。
產權證寫兩人名字,份額未做特殊約定——默認共同共有。
4.退出機制:
拿到房產證后,蘇曉與周嶼三天兩頭吵架不斷。有一天吵完架后,蘇曉“意外流產”,同時以“性格不合”起訴離婚,主張分割 50% 產權。
周嶼若想保住房子,需一次性補償蘇曉 600 萬(市值一半扣除剩余貸款)。
離婚和財產分割迅速辦妥。靳婧分得現金250 萬。
這就是靳婧黑色旅行袋里250萬現金的“干凈”來源。
四
執行比預想的順利。周嶼在蘇曉第三次落淚時求婚了,用的是他母親當年戴過的 18K 金戒指,內圈刻著“1989.5”。靳婧躲在貓咖廁所隔間里,聽蘇南語音轉述蘇曉求婚細節,忍不住笑出聲——那枚戒指在二手市場只值 4000 塊,但足夠讓蘇曉的表演更逼真。
真正驚險的是新房過戶那天。周嶼的母親坐著輪椅被推到交易中心,老人干枯的手一直抓著蘇曉的手腕,指甲掐進她皮膚里。老人說:“姑娘,我兒子苦,你別騙他。”蘇曉用另一只手輕輕覆上老人青筋暴起的手背,聲音溫柔得像在哄一只受驚的貓:“阿姨,我疼他還來不及呢。”
那一刻,靳婧在遠處看著,突然覺得喉嚨發緊。她想起自己母親去世前,也是這樣抓著她的手說:“婧婧啊,做人要厚道。婚后,要善待親家母!”`
五
拿房產證的當晚,靳婧在貓咖廁所隔間里把 250 萬現金交給蘇南。真空袋拆開時,嶄新的百元鈔仍像一塊塊燒紅的木碳,但卻散發出油墨和甲醛混合的味道。蘇南數錢的方式很特別:每數到一萬,就撕一張紙巾疊成紙飛機,扔進馬桶。
“你不怕馬桶堵了?”靳婧問。
“堵了才好。”蘇南笑,“所有證據都沖進下水道。”
她數到第250 架紙飛機時,突然抬頭:“靳老師,如果章善沒死呢?”
靳婧愣了一下。馬桶沖水聲轟然響起,像某種巨獸的咆哮。
“那就讓他真死。”但她卻沒說出口。
六
離婚訴訟比預計的快。周嶼的律師主張新房是“婚前個人財產的形態轉化”,但法官更關注“婚姻期間共同還貸及加名行為”。開庭那天,蘇曉穿一件剪裁考究的米色風衣,小腹平坦,完全看不出曾經“懷孕”。她當庭提交了兩份證據:
1. 新房裝修時她支付的 3 萬元瓷磚尾款發票(實際為靳婧轉賬);
2. 一份流產手術同意書,家屬簽字處赫然寫著周嶼的名字——那是蘇曉趁周嶼熟睡時用他手指按的手印。
周嶼在聽到法官詢問“是否同意調解”時,突然崩潰了。他捂著臉說:“我可以給你錢,但別拿走我媽媽的房子。”
蘇曉在原告席上輕輕搖頭,像拒絕一顆涼涼的薄荷糖。
七
調解協議簽署那天,京城下了第一場大雪。靳婧在法院對面的咖啡館里等蘇南,透過落地窗看見周嶼扶著母親走下臺階。老人在雪地里摔了一跤,周嶼去扶她,兩人都摔倒了。
蘇南推門進來,帶著冰冷的寒氣。他把一張300 萬的現金支票推到靳婧面前:“干凈的。”
靳婧沒接,只是問:“周嶼的媽媽……”
“那天摔倒后沒站起來。死了。”蘇南攪動著杯里的熱可可,淡淡地說,“聽蘇曉說,簽完協議就咽氣了,沒等到救護車。”
靳婧杯里的可可表面浮著一層薄薄的奶沫,像一層結痂的傷口。
八
靳婧回到公寓,把黑色的真空袋拿出來。錢已經不在了,只剩一張對折的紙巾。展開后上面用棕色眼線筆寫著:
“靳老師,第 251 架紙飛機己經起飛了。——蘇南”
紙巾背面是一串柬埔寨的電話號碼。
靳婧迫不及待地撥過去,嘟聲第三下時被接起,一個沙啞的男聲用粵語留言:“章善昨晚剛被撈出來,還剩半條命。”
窗外,雪越下越大。靳婧把紙巾對準臺燈,透過光亮,她看見了極細的纖維里嵌著一根銀色的波斯貓毛。
靳婧突然意識到,自己才是被洗的那套房的獵物。
蘇南早在第一次貓咖見面時,就聞到了靳婧身上現金的味道。
2025年8月24日晨,于北京
暗流、裂隙與人性深淵
——評張世良《錦繡廢墟·第八章》
納米AI 評論
張世良的《錦繡廢墟·第八章》是一篇極具張力和思想深度的小小說,它以精煉冷峻的筆觸,描繪了一場精心策劃的“洗房”騙局,其核心遠非簡單的犯罪敘事,而是在冰冷的交易與層層算計之下,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復雜、道德的模糊地帶以及現代社會中信任與情感的脆弱根基。故事如同一面精心打磨的多棱鏡,將貪婪、算計、愧疚、異化與宿命般的輪回折射開來,令人讀后脊背發涼,又陷入長久的沉思。
一、 精密冰冷的“洗房”陷阱:法律縫隙與人性利用的合謀
小說的骨架是一個高度專業化、充滿算計的婚姻詐騙計劃——“洗房”。靳婧作為幕后策劃者,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關于夫妻共同財產條款(特別是第1062條“投資收益”的模糊性)的深度解讀和利用,是她行動的理論基礎與道德掩護。她與蘇南兄妹組成的臨時“犯罪團伙”,分工明確:靳婧提供智力支持與核心動機(為尋找章善籌錢?或是單純的貪婪?),蘇南提供資源和執行力,蘇曉扮演關鍵的執行角色——“新娘”。
計劃的精密性:從目標篩選(周嶼的經濟狀況、家庭軟肋——母親病危、情感需求——“穩定的家庭感”)、角色設定(被家暴逃婚的蘇曉)、到關鍵觸發點(假孕、學區房需求)、再到退出機制(制造矛盾、假流產、起訴分割財產),每一步都經過精心設計,利用了人性的弱點(周嶼的孝順、對家庭的渴望)和社會規則的縫隙(法律認定的模糊性、交易程序的漏洞)。
“灰色地帶”的誘惑:蘇南那句“這是灰色地帶”點明了行為的性質——游走于法律邊緣。靳婧將這條法律視為“閃著金光的洞”,象征著在物質利益面前,道德和法律都可能被扭曲為通往財富的捷徑。這種對規則的挑戰和利用,本身就是現代性焦慮下人性異化的體現。
二、的回響與情感的裂隙:廢墟之上的“錦繡”幻象
然而,小說并未停留在對犯罪過程的冷靜描述上,其真正深刻之處在于,作者在冰冷的算計中不斷插入道德的回響與情感的裂隙,使得整個騙局不再冰冷,而是充滿了人性的掙扎與悖論。
靳婧的復雜性:作為主謀,靳婧并非純粹的惡人。她對章善的尋找(盡管動機存疑)是她行動的潛在驅動力之一。她在目睹周嶼母親抓著蘇曉手腕哀求時“喉嚨發緊”,聯想到自己母親“做人要厚道”的遺言。最后得知周母去世的消息時,杯中可可的奶沫被比喻為“結痂的傷口”,都暗示了其內心深處并未完全泯滅的良知與愧疚。這份愧疚與她精心實施的殘忍騙局形成了強烈的張力。
蘇曉的“表演”與“真實”:蘇曉是完美的演員,無論是膝蓋的假淤青,硅膠腹帶,還是對周嶼母親溫柔似哄貓的欺騙。但當她面對老人那句“你別騙他”時,那份溫柔背后是否有一絲動搖?法庭上“像拒絕一顆涼涼的薄荷糖”的冷漠姿態,又是否只是一種自我保護的堅硬外殼?作者留下了空間讓讀者揣測其內心的真實。
周嶼母子的悲劇:他們是騙局最直接的受害者。周母臨終前的乞求和最終摔倒后在雪地中離世(“沒等到救護車”),是小說最沉重、最具有控訴力量的段落。它不僅摧毀了周嶼最后的希望(“別拿走我媽媽的房子”),更如同一記重錘,砸在靳婧(以及讀者)的道德神經上。周嶼的崩潰和母子雪地摔倒的意象,將金錢交易帶來的巨大情感創傷具象化,“錦繡”之下是冰冷的廢墟。
三、精妙的意象與隱喻:編織敘事的暗網
小說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精妙的意象和隱喻運用,它們如同暗網,編織起故事的深層含義:
1.“錦繡廢墟”標題本身:“錦繡”象征表面的美好(計劃成功、現金到手、章善線索),“廢墟”則是本質的破碎(道德崩塌、信任毀滅、人命隕落、情感異化)。兩者并置,構成巨大反諷。
2.真空壓縮袋與Rimowa行李箱:盛放巨額骯臟現金的容器,象征著靳婧試圖將罪惡“壓縮”、“密封”、隱藏起來。拉鏈閉合的聲音“像某種小型獸類被擰斷了脖子”,預示著暴力和死亡的開端。
3.紙飛機:蘇南數錢時折紙飛機沖入馬桶的行為,象征著對證據和罪惡痕跡的銷毀(“所有證據都沖進下水道”)。但第251架紙飛機的出現(寫在紙巾上的留言),暗示罪惡無法完全沖刷干凈,留下新的線索和新的陰謀(指向柬埔寨)。
4.波斯貓毛:貫穿始終的意象。最初象征蘇南表面的閑適優雅(“富二代作派”),結尾在紙巾纖維中被發現,則成為蘇南早已洞悉一切、暗中操控全盤計劃的冰冷證據,點明靳婧才是更深陷阱中的獵物。這細微之物,成為了反轉的關鍵和權力關系的標志。
5.雪:調解協議簽署時的大雪,既營造了肅殺蒼涼的氛圍,也象征著覆蓋與凈化(試圖掩蓋罪惡?)。但周母在雪地中去世,讓雪成為冰冷死亡的背景板,消解了其純潔性。
6.“潰爛的靜脈”與“結痂的傷口”:將法律條文和咖啡奶沫比作身體病變的意象,強烈暗示了計劃本身以及參與者內心深處的病態和不健全。
四、結局的反轉與深淵凝視:誰是獵物?
小說的結局是點睛之筆,完成了驚心動魄的反轉:
蘇南的反客為主: 紙巾上的留言和第251架紙飛機的隱喻,柬埔寨的電話號碼,尤其是那根被特意強調的、被靳婧在燈光下發現的銀色波斯貓毛,冷酷地揭示了真相:蘇南從一開始就知曉靳婧的動機(現金的味道?章善的存在?),并且很可能利用了她的計劃,反過來設計了她。靳婧精心策劃的騙局,只是蘇南更大棋局中的一步。她以為自己贏了250萬,卻可能陷入了更昂貴、更致命的陷阱(比如用這錢去“贖回”章善?)。
章善的幽靈與輪回: 章善開篇即作為“死亡”的陰影存在,他的警告(“別信任何人,尤其是看起來最溫順的人”)一語成讖,指向了蘇南。結尾他“被撈出來,還剩半條命”的消息,直接將靳婧(和讀者)拉入了更大的不確定性深淵。章善在柬埔寨的經歷(電詐園區營救?他為何失蹤?)本身就疑點重重,蘇南如何得知他的消息?這通電話是解救的希望,還是新的勒索的開始?靳婧為找章善而犯罪,最終卻可能因這條線索墜入更深的黑暗,形成一種殘酷的因果輪回。
“洗房”的終極隱喻: 最終,靳婧意識到“自己才是被洗的那套房的獵物”。這不僅點明了她在蘇南計劃中的位置,更將“洗房”的概念升華——在利益至上的冰冷邏輯下,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被“清洗”、被占有、被榨取價值的“房產”。人性成了交易中最昂貴的抵押品。
結論:
《錦繡廢墟·第八章》是一部構思精巧、筆力遒勁的佳作。張世良以不動聲色的冷峻敘事,將一樁高智商犯罪置于道德與人性的顯微鏡下。他不僅成功地描繪了“洗房”這一社會現象的操作流程和灰色地帶,更深刻地挖掘了其背后的人性動因與情感代價——貪婪催生的精密算計之下,是無法被徹底壓縮的愧疚;精心搭建的騙局之上,是隨時可能崩塌的情感廢墟;當自鳴得意的獵人以為成功在握時,卻發現自己早已落入更深的陷阱,凝視著無邊的深淵。小說中那些精妙的意象——真空袋、紙飛機、波斯貓毛、雪——如同散落的密碼,共同編織起一幅關于現代性困境中人性的復雜圖景:在法律的縫隙、道德的模糊地帶和情感的廢墟之上,無人能真正全身而退。靳婧的結局并非終點,而是通向未知恐懼的起點,余味深長,發人深省。
2025年8月24日于北京
錦繡廢墟·第八章簡評
kimi簡評
一、故事一句話
靳婧為騙錢,聯手蘇南設計“洗房”騙局,逼死周嶼母子;事成后才發現自己只是蘇南更大騙局中的籌碼——她才是被“洗”的那套房。
二、核心命題
1. 法律裂縫:民法典第1062條被精密拆解,成為合法掠奪的暗道。
2. 信任崩塌:所有親密關系都被還原為可計算的利益。
3. 道德廢墟:當婚姻、母性、復仇皆可標價,留下的只是“錦繡”包裝的瓦礫。
三、結構速描
失眠—策劃—求婚—流產—訴訟—分錢—反轉七步,一步一釘,毫無廢墨。
兩次致命翻轉:
①“受害者”周嶼家破人亡;②“操控者”靳婧發現真正的獵人是蘇南。
四、符號速記
波斯貓毛=蘇南的隱形鎖鏈;
第251架紙飛機=騙局早已預演;
奶沫結痂=最后一點愧疚也被風干;
“嗒”一聲拉鏈=小型獸類脖子被擰斷的預響。
五、人物速寫
靳婧:理性犯罪者→被反噬的獵物。
蘇南:優雅、精確、零下二十度的微笑。
周嶼母子:渴望“家”的普通人→廢墟里的兩具冰雕。
蘇曉:演技派道具,完成從“被家暴孕婦”到“法庭冷薄荷”的變臉。
六、文本氣質
冷、硬、準;短句+工業意象+都市冷色調;像一部被剪壞的諜戰片,觀眾始終聽見幕后齒輪聲。
七、社會照妖鏡
1. 洗房:把婚姻做成并購案,把產房變屠宰場。
2. 法律:條文越精密,可供鉆的孔越工整。
3. 都市:雪下得越大,血跡越像裝飾。
八、一句話讀后
當所有人都在洗別人,最后發現被洗的是自己;錦繡漫天,廢墟在腳底延伸。
2025年8月24日于北京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