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槍白馬趙一曼(小小說)
作者/池征遙
1935年的東北,寒風像刀子般割著黑土地。
11月的夜晚,趙一曼躺在臨時野戰醫院的土炕上,左大腿的槍傷陣陣作痛。
窗外忽然傳來急促的馬蹄聲,她猛地坐起,抓過枕邊的毛瑟手槍——日軍討伐隊已經包圍了這個小村莊。
“政委,快走!”警衛員王惠同破門而入,肩頭滲著血。
趙一曼卻冷靜地指揮傷員先撤,自己持槍殿后。
子彈呼嘯著打穿窗紙,她在硝煙中看見一雙雙驚恐的百姓眼睛,這讓她想起七年前那個改變命運的夜晚。
1928年的武漢,23歲的李坤泰(即趙一曼)正在女子中學燭光下讀《新青年》。窗外突然響起槍聲,國民黨特務正在抓捕共產黨人。“坤泰,快從后門走!”地下交通員塞給她一張船票。長江輪船上,她望著逐漸遠去的故土,暗暗發誓要為這個苦難的國家尋找光明。
1932年,當她被派往沈陽時,已經成長為成熟的革命者。
在滿洲省委秘密聯絡站里,她第一次見到東北抗日聯軍將領趙尚志。“聽說你是中央派來的女同志?”趙尚志打量著這個清秀的南方女子。她卻直接攤開地圖:“請介紹下哈爾濱周邊敵情。”窗外飄著雪,她的指尖劃過地圖上的白山黑水,那個冬天,她給自己取了新的名字——趙一曼。
“政委!西面發現缺口!”王惠同的喊聲將趙一曼拉回現實。她突然奪過警衛員的炸藥包:“我帶人佯攻東面,你帶群眾從西面突圍!”不等反駁,她已經沖進彈雨。那一刻她想起兒子寧兒,如果犧牲在這里,剛滿周歲的孩子會不會記得母親的模樣?
她在激戰中因那條腿受到重傷被俘。
在哈爾濱警察廳審訊室,日本特務科長林寬重打量著這個渾身是血卻目光如炬的女人說:“趙一曼女士,說出你們的組織和指揮部的位置,皇軍可以免你一死。”她沉默以對,血跡在稻草上暈開成梅花狀。
她遭受了42次嚴刑拷打,被竹簽穿指、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甚至電刑、烙鐵燙在傷口上時,她都沒有流淚,滿腔怒火,痛斥日偽軍的滔天罪行。她高唱《國際歌》,歌聲震得刑具都顫抖。
面對日軍的威逼利誘,她大義凜然,斬釘截鐵地說:“我反滿抗日的目的,我的主義,我的信念,永遠不會變!”
在看守所,警察董憲勛發現這個女囚總是在紙上畫著什么。有天深夜,他終于看清那是個孩子的笑臉。
趙一曼輕聲說:“這是我兒子,如果他能活在光明的中國,我死而無憾。”董憲勛想起自己剛出生的女兒,悄悄松開了她的手銬。
“誓志為人不為家,跨江渡海走天涯。男兒若是全都好,女子緣何分外差?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這是她寫的一首詠志詩《濱江述懷》,表現出堅貞不渝的英雄氣慨。
在日軍的審訊報告里最后一行寫著:“趙一曼,經過反復盤查,未獲取到有效線索,已失去利用價值。”
1936年8月2日,趙一曼被日軍押赴珠河西郊刑場,她背靠著車箱,在生命的最后時刻,想到了還幼小的兒子。她向敵人要來紙筆,給兒子留下了最后的遺書。
“寧兒:母親對于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母親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沒有再見的機會了。希望你,寧兒呵,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我最親愛的孩子呵!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面對敵人的槍口,她視死如歸,站在黃土堆上,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等口號,槍聲響徹白樺林,驚飛了群鳥。她滿懷對祖國的忠誠、無限的希望和期盼,英勇就義,那年31歲。
1982年,有位日本學者在檔案館發現林寬重的日記:“我從未見過這樣的女性,她的眼神讓我夜夜難眠。或許我們永遠無法征服這個民族,因為他們有太多趙一曼。”
如今,那封血跡斑斑的家書靜靜陳列在宜賓市趙一曼紀念館。
瞻仰現場,有個小女孩看到那些觸目驚心的刑具,問媽媽:“她不怕疼嗎?”母親回答:“她不怕,怕的是后代忘記了為什么而疼。”
窗外陽光正好,照在趙一曼的照片上,她面含微笑,顯得那么的從容,仿佛跨越時空,對生命意義作出了最真實、最生動完美的詮釋和表達。
后記
趙一曼,原名李坤泰,又名李淑寧、李一超,人稱李姐。1905年生于四川宜賓。
1926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11月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習。1927年9月至1928年11月,在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留學。回國后,在宜昌、南昌和上海等地秘密開展黨的工作。
“九·一八”事變后,在國家和民族危亡之際,她舍子從戎、奔赴東北,組織了一系列宣傳抗日的活動,并帶領一支游擊隊馳騁于白山黑水之間,“紅槍白馬”的英姿令日寇聞風喪膽。
1935年9月,趙一曼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第一師第二團政治部主任、政委。11月間,為掩護部隊突圍,身負重傷,養傷期間被日軍發現,戰斗中再度負傷被俘。
1936年6月28日,在看護和看守幫助下逃出醫院又被俘。1936年8月2日,在珠河被敵槍殺。
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2014年8月,入選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她是一位抗日民族英雄,正如當地民眾所說:“她是一顆仍在天空閃耀的星。”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