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到了享清福的年紀,還來應聘學校的門衛崗位。
老周是個退休工人,孫子滿地跑,子女出息高。老周的女兒在縣政府當公務員,兒子在深圳某企業當經理,是安享晚年,見天玩樂的幸福爺們。
但老周有福不享。
學校門衛工作是個重要崗位,責任重大。但受經費限制,門衛只聘一人二十四小時值班,工資450元,獎金福利半點沒有。盤查進入校園的可疑分子,開關大門放行車輛及登記進出時間。白天一刻離不得崗位,半夜三更,那怕天寒地凍,也得為遲歸或急事出外的教工和家屬開門。還得接受保衛處隨時查崗,發現擅離職守,一次扣工資10元。因此學校門衛走馬燈似換人,幾年來都是一學期一換二換,這些人高興而來,畏縮離去。
老周是踩著九月一日的鐘聲走上門衛崗位的。我們進出校門,都能見到清瘦的老周開門關門的空檔時間,不是清掃學校大門口及附近的衛生,就是戴著老花眼鏡在窗口讀報紙摘筆記。老周原來是個知識分子,而且寫得一手好字,鋼筆字毛筆字都很拿得出手。
與以往門衛不同,老周上崗不久,把家安在了門衛室。老周把老伴也接來了,吃喝拉散都在那二十五平方米的斗室。但老周一直樂哈哈的,450元的工作,和老伴兩人一起做。有老婆做幫手,老周就自由多了,不再有蹲廁所讓人拉出來的尷尬。
一段時間過去后,我們和老周混熟了。有人問老周,你頭發胡須都白了,不愁吃,不愁穿,偌大年紀還來找罪受,圖個啥呀?
老周眨了眨清亮的眼睛,在家閑著也是閑著。
打打撲克,下下象棋,搓搓麻將,那才叫愜意呢!
做事更充實。
我們表示不理解,老周這個年紀,按理,遇事看得淡放得下。沒個所圖,誰會相信?
學校是個花園式的學校,樹木蔥郁,坪草茸茸,花圃團團。四季鮮花不斷,寒冬綠意不改,處處是藝術,滿眼見匠心。是國家級農村初級中學樣板學校。
有人猜,老周圖的也許是學校優美清靜環境吧?
不久,謎底很快揭開。
一早一晚,我們都能見到老周身著藍布大長衫,戴著白口罩,在學校的垃圾堆里翻撿垃圾。門衛室后面樹下旮旯,像燕子壘窩,一袋一袋垃圾堆放得日見高聳。學校有學生二千多人,還有教工及家屬三百五十五人,每天丟棄的水瓶、廢紙、廢塑料等,數量可觀,收集起來變錢,是筆不菲的收入。我們恍然大悟,老周不傻。
但讓我們驚訝的是,老周一次在垃圾堆中翻撿廢品撿到一條白金項鏈,價值5000元。失主不慎丟棄,學生撿到交其班主任老師,班主任老師以為是假項鏈隨手一拋,最后到了垃圾堆中。老周撿到后,毫不猶豫還給了失主。
十月的一天,我們在讀《宜春日報》時,驚喜地發現一篇題為《母校的變遷,游子的驕傲》登在頭版頭條,文章以通訊的形式報道我校改革開放以來的巨變及師生現在的精神面貌。作者是門吉。這是我校有史以來破天荒第一次上報紙。學校領導高興得連連稱奇,認為有高人在關照。后經多方打聽,好不容易才搞清門吉就是門衛老周。
但老周對此事十分低調,依然和老伴一起兢兢業業履行門衛工作,仍然一早一晚翻撿垃圾。
上個月學校又出現一件意外事情。有位學生患白血病,師生紛紛獻愛心,共捐款十萬元送到病床上的學生手中。可學生家長來校感謝時,硬說學校送去了十一萬元,弄得校長云里霧里。最后還是學生自己解開這個結扣,說十萬元是幾個校長和副校長一起送去的,一萬元是門衛老師送去的。
學校大為震動,邀請新聞報道員采訪老周,向老周提這樣那樣的問題,當問到為什么如此熱愛門衛工作和學生時,老周嘿嘿地笑了兩聲,不好意思,我從小就想當一名老師。
頓了頓,老周又說,送給學生治病的錢是這兩年收集廢品變的現……
鑒于老周的能力和貢獻,學校領導打算從下個學期始,把老周的工資提兩檔。但一放寒假,忽然一綹轎車開來接老周進城。我們這才從來人口中知道,老周原來是對越自衛反擊戰廣西邊防部隊某團四連機槍射擊手,戰斗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