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老板”并不姓“傻”,姓張,最初人們稱呼他張老板。
張老板在城郊結合部那里開了一家“東北餃子館”,至于他本人是不是東北人不得而知。餃子館不大,兩間門面房,一個廚師,兩個服務員。他呢,廚師忙時就幫廚師,服務員忙時就幫服務員,身兼數職。餃子館主營餃子,兼營其他一些下酒菜。餃子有韭菜雞蛋餡的,有羊肉芹菜餡的,有豬肉白菜餡的,等等,十多個品種。城市正在往郊區擴展,因此,城郊結合部那一帶先后進駐了幾家建筑公司。再加上,餃子風味獨特,價格適中,很受打工者的歡迎。張老板這人長著一副憨厚相,彌勒佛似的,見人就點頭哈腰地笑。他不像有的生意人那樣奸猾,大大咧咧的,十塊錢以下的零錢一律免了,從不給顧客結算。可想而知,幾個因素加在一起,使得餃子館的生意相當火爆。到了吃飯時候,去得晚一會兒不是沒座了,就是沒餡了……
這天晚上,在餃子館即將要關門的時候,忽然來了十幾個民工。張老板認識他們,他們在誠信建筑公司打工,經常來他這里吃餃子。
張老板抱歉地笑了笑:“不好意思各位,店里沒有餃子了,也沒菜了。”他的話音一落,就覺得不對勁。這些人平時來時說說笑笑,嘻嘻哈哈,今天都一律苦著臉,像是發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
張老板遲疑了一下,又說:“福安,到底咋啦?”這群領頭的民工叫福安。其他民工的名字,張老板也差不多能叫得上來。
福安張囁嚅道:“老板跑了……”
“跑了?”張老板心里一驚,“工錢都給結了嗎?”他知道,這幫子人都是來自幾千里外的四川農村,上有老,下有小,出來打工不僅僅是混碗飯吃,也是為了養家糊口的,要供孩子讀書,要贍養老人,沒老婆的要娶老婆,沒房子的要蓋房子,米米罐罐的,不容易啊。
福安搖搖頭,沮喪地嘆道:“半年了,一分也沒結,留下了一張欠條……”
張老板看到他們一個個垂頭喪氣無精打采的樣子,明白他們晚飯也沒吃,忙大聲說道:“沒事,先吃飯,沒餃子了,有面條……今天算我請客!”說罷,他不待福安他們表態就招呼廚師和服務員忙活開了。
很快,飯做好了。是雞蛋西紅柿鹵,紅的紅,黃的黃,看上去很悅目。然而,這群民工們端起飯碗卻怎么也吃不下去。
張老板一激動,豪氣地說道:“福安,你把欠條給我,我給你錢。”
福安又驚又喜:“張老板,你說得是真的?”
“大男人說話不能是刮風,說到做到。”張老板點了點頭。其實,他的大話一出口,連他自己也后悔了。不過,他想,只要這群民工建的房子還在,工錢早晚要討到手的,不會打了水漂。自己咋說也比他們強,好歹有個餃子館,掙錢比他們容易一些。
福安和眾工友商量了一下,把欠條按八折給了張老板。張老板依照按他們說的,用三萬二的現金換回了一張四萬塊錢的欠條。
福安們像撿了金元寶似的,一個個都哭了。福安抹了一把眼淚,感慨地說:“張老板,您真是活菩薩啊。”
這下好了,此事傳出去后,但凡工地上有要不回工錢的,都把白條給張老板送來了。張老板容不得別人叫他活菩薩,看不得別人鼻子一把淚一把的,于是乎,來者不拒,把白條都統統收下了。
凡是認識張老板的人,包括他的老婆孩子、親戚朋友都說他傻。“傻老板”的名號就慢慢叫開了。
短短半年時間,張老板竟收下了二十多萬元的白條!“東北餃子館”本來就是個工薪階層消費的小飯館,利潤不是很大,看似紅火,每天也掙不了幾個。二十多萬元不是個小數目,一下子就把餃子館弄得周轉不開了,搞不好要關門!
這時候,一家媒體的記者偶然得知了張老板的事,報道了他的所作所為,被譽為“有情有意的傻老板”。
一石激起千層浪。
在有關部門的敦促下,“傻老板”的白條都一一得到了兌現。“東北餃子館”的名聲也越來越大,有一些人專程從城里或是外地趕到那里吃餃子。不能再小打小鬧了,餃子館的門面房增加了一百多平米,廚師由一個增加到四個,服務員由兩個增加到六個……到了后來,“東北餃子館”索性更名為“傻老板餃子館”,因為好多人都是奔“傻老板”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