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歇歇吧。
一年到頭我漂在外面跑銷售,居家的時候不多。妻子要上班,還照顧上學的兒子。兒子總算上高中住校了,她卻下崗了。出差回來,見她失落的樣子,既是安慰她,也開玩笑說,大錢咱掙不了,憑我這銷售高手,養(yǎng)活你娘倆還沒問題。
俺有胳膊有腿,誰用你養(yǎng)活?妻子說著拿出一份簽好的接收報刊亭的協(xié)議。
宿舍樓臨著大街,街對面是證券交易部,交易部后面緊挨著學校。距交易部不遠就是報刊零售亭??蓪W校遷走后,只剩股民們光顧(前些年網(wǎng)絡尚未普及,股民們到交易部交易的同時,順便再買份證券報),報刊亭的生意就冷清不堪了。轉(zhuǎn)讓廣告早已貼出了些許時日,根本無人問津。想不到妻子接手了。
半年后的中午,出差回來,我徑直走進報刊亭。除了幾份涉及證券的報紙,里面全是茶雞蛋、面包和瓶裝水,我注意到。適值飯點,股民們吃著茶雞蛋或面包,腋下夾著一瓶水,盯著報紙緩緩返回交易部。
你來的正好,幫我收拾收拾。妻子說完,也走向交易部。
我知道她可能內(nèi)急,就整理好賣空后的箱子之類,等她回來。
股民這么多,今兒全線走紅吧?回家后,我問妻子。心里話是走紅不走紅的,你也不理解。
那是。茶雞蛋,面包,一樣不剩。妻子答所非問,還很得意。
當然。你也走紅啊,全賣光了。其實,交易部附近賣食品的很多,競爭是明擺著的??善拮硬恢?,也不貪,每樣食品比別人少賣一毛錢,盡管一天連一百元也賺不到,但一如今天能全部賣出,看的出,她很知足。我只好順水推舟。
照看一下。又過了兩個月,也是中午,出發(fā)回來我再次來到報刊亭。我做好了她向我埋怨生意不好的準備,因為茶雞蛋什么的賣了一半不到。誰知她竟沒事人一樣,指使我照看著,自己則向交易部走去。我明白,她這是又去方便了。
我不回來,你平常咋辦?等妻子輕松回來,我問。
鎖門啊。妻子雖然回答的很隨意,我卻感慨做小生意也一樣不容易。
就這樣,轉(zhuǎn)眼三年過去了。期間,每年我也就去過三五次,妻子的生意大都如此。幾次話到嘴邊,打算讓妻子轉(zhuǎn)讓。最后,還是算了。賺多賺少的,畢竟有個事做,隨她吧。欣慰的是兒子考上了一所知名高校。臨走前,我送給兒子一張卡,是他大學三年的全部費用。別說在國內(nèi),憑自己驕人的銷售業(yè)績,供兒子出國念大學也綽綽有余。誰讓咱是名校營銷專業(yè)畢業(yè)的高才生呢?
媽已經(jīng)給過了。兒子說,連高鐵的票都買好了。
你媽給的?我愕然。還坐高鐵?妻子平常進貨連打的都舍不得。
見我驚詫不已,兒子遞給我一摞交易明晰單。
這——妻子有記賬的習慣。一張張單子上,清楚記錄著三年來每一筆股市往來,最后的盈余額竟是我銷售業(yè)績的幾倍還不止。逢周末或節(jié)假日,兒子一寫完作業(yè),妻子就纏著兒子給她解釋什么開高、利空等之類的術語。如果 我在家,聽著兒子那蹩腳但還算正確的解釋,盡量忍住不笑。人們想發(fā)財都發(fā)瘋了,連賣茶雞蛋都不甘寂寞。不成想,我這營銷高手還不如妻子這個賣茶雞蛋的……記起來了,我每次過去,她都要去交易部,還以為她去方便呢?原來是——
你怎么知道漲跌?我試著問妻子。
茶雞蛋只要買不動,行市一準跌。
怎么呢?
那些人到大廳一看,有的轉(zhuǎn)一圈就走,有的湊在門口打撲克,嚷著等待反彈,就是跌了唄。買茶雞蛋的自然就少。要是漲勢來了,人肯定就多,俺也就跟著沾光。
你也跟著買進?
不。
那是?
人家都出手的時候,俺就買。等他們都買時,俺就拋。這樣說吧,茶雞蛋賣不動的時候,俺就去買;茶雞蛋賣光了,俺就趕緊拋。
我這營銷高手更愕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