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月刊》2022年12期目錄
獨秀
山地生靈覓食圖(組詩)/張翔武
在時間的河流中乘船旅行(隨筆)/張翔武
中堅
鏡中人(組詩)/丁東亞
箋日疏(組詩)/ 川木
訪談:從日常中淬煉出智慧 /丁東亞 川木
前沿
張遠倫/安諒/丫丫
新銳
葛夢然/陳宇/范展赫/吉克有古
星座
北喬/王琪/白地/谷頻/三子/大槍/彭志強/楊映紅
詩話
見君的詩
唐偉/張高峰/王朝軍/徐傳東/王年軍
短制
李發模/戚澤民/莫喜生/馮三四/龍三/周文婷/曲陽/童靈子
李利忠/謝其盛/董懿霆/龍遠信/汪春杰/詹明歐/蔣本正
黃海兮/祝賀/胡遲/王中云/安瀾/袁牧/楊定祥/劉國莉
四四/金洋/張永峰/邱曉鳴/黃鵬/五味子/陳金中/崔靜
張天國/黨永高/盛華厚/王冰方
特稿
第七屆“銅鈴山杯”全國詩歌大賽獲獎作品小輯
“老子故里·道源渦陽”全球詩歌散文大賽獲獎作品小輯
欄目主持人語
獨秀
作為文學的醒目體裁,現代詩如何穿透現代性的迷障,重新審視、反思和表達人與自然的關系,將成為當下與未來值得探討的一個詩學命題。
張翔武的這組詩,恰好提供了一個可能的詩學意義的樣本。詩歌具有主題意識的鮮明指向和思想原型的顯著關涉——諸如竹林、花椒、果樹、山雀、喜鵲、黑頭鵯以及敲石頭的山民等在詩人那里接受了“山地生靈”的總體命名。他們互相觀望、依存和演化,自總體的生態視野中構建出“命運共同體”。
“以云南為大的地理與環境背景,涉及山區、沼澤、森林等多種生態樣貌”,詩人走出自詡的“外省人的書房”,“在時間的河流中乘船旅行”,持續以“齊物”的生態意識和平民化視角進行觀照,并與城市生活作比對,對經驗性事物賦予大量現代主義的詩性表達。對詩歌語言處理機制的聯想,不再像是要弄清那些人工之手如何編織精美的掛毯,而是要察明“泉水流過的植被,怎樣生成眼前的風景”。同時并不放棄對經驗的必要反思——“那些治愈人心的事物從不索取什么,更是沒有恩主的姿態”。在近乎散文化的“零度敘事”中,又飽含著對“自然/人文”之結構關系的深切關注,詞與物共同演奏出音調質樸的生態和生存之歌。
——何冰凌
投稿郵箱:shigeyuekan@163.com
中堅
在詩歌中,“鏡子”一詞常常帶有古典經驗和私人特征。丁東亞的組詩《鏡中人》,可以看作是詩人坐在鏡子前的一種自我審視——我們無法看到存在的背景,因為我們的身影遮蔽了它。當一面小小的鏡子將詩人的悲欣收藏,我們與詩人之心就能實現對稱。這時候,詩人早已深陷鏡中——鏡中人追閃電、送流水,默數星辰,“恍惚有了睡意”。誰也不忍打破幻象,走出夢境,所以在鏡子里迷失的人是幸福的,他將“成為億萬星光的一部分”。
川木則擅長把“鏡子”打碎。也許在他看來,真實的就是虛幻的,破碎的才是完整的。川木的組詩《箋日疏》,似乎在呈現一種“凌亂而有序”的藝術主張。“凌亂”是指詩歌意象紛亂復雜,詩歌語言古今雜糅,這是詩人有意為之的——鏡子在成為碎片后,從而擁有鋒利的特質和尖銳的刺痛感。“有序”是指詩人的情感流向和現實思考,無論詩歌的“外表”如何夸張、變形、抽象,其內里都有一以貫之的某種氣息。碎片無法再拼貼成渾圓的鏡子,這才是存在的真諦。
——陳巨飛
投稿信箱:49414742@qq.com
前沿
張遠倫的這組詩體現了作者隨物賦形的能力。他所寫的題材往往就是日常生活中的那些細碎的事物,但是他卻在感覺和經驗的向度上做了精微的探索。他能很好地將感覺、經驗和事物融合在一起,達到幾近圓融的程度,世界因而獲得了具身性。這也使得其詩歌讀起來有非常強的現代感。
安諒的這組詩歌整體上特點較為鮮明。他的詩歌無論是語言,還是意識,都帶有明顯的小說化烙印。我們并不太清楚作者何以會如此寫作,但是,這組詩歌在寫法上的一反常態,還是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丫丫的詩歌總體上來看,較少有人生經驗的沉淀,這可能與作者的年齡和閱歷有關。詩歌里透出青春的氣息,而且也包含了不少尖銳的東西,這是一種帶有痛感的體驗。不過,就詩歌的技藝而言,還需要在今后的寫作中進一步打磨。詩歌畢竟不能僅靠表達疼痛來長久地獲取其有效性。
——李商雨
投稿信箱:lisychengdu@163.com
新銳
在編者看來,“90后”詩人葛夢然的作品有重金屬音樂的意味。其詩既有高亢、銳利的外在特征,又流露出拒絕、沖撞與掙扎等內在特性。作者利用詩歌的各種材料探索并確定自己的情感指向,把蜥蜴、螞蟻、蚯蚓等冷峻的意象糅合進熾熱之情。整體情感內斂,蘊蓄著渾厚與決絕的氣韻,沉郁、凝重又開合自如。彝族青年詩人吉克有古的詩更像短調,沒有肆意疊加的意象,句式簡單、節奏明快,詩行中彌漫著輕柔、低沉的韻律——他的抒情習慣基于本民族淳樸的文化。
“00后”詩人陳宇在詩中植入了戲劇元素,詩中人物的動作、姿態、表情將時間和空間逐漸變成有形的事物。對話、旁白和獨白有感情、有溫暖,幽默的氛圍中也不乏戲劇的沖突性。青年詩人范展赫對詩歌主題進行不同層面的挖掘,體現其對詩歌形式的重視。應該說,他創作的“觀察”系列是一種冒險,陳先發的“九章”系列和臧棣的“入門”系列珠玉在前,想在形式上尋求突破絕非易事。好在作者并未受其限制,編者欣喜地看到,范展赫試圖在詩歌中融入書法的技法,這組詩既有楷書的勢巧形密,又有行書的遒勁自然,還有草書的濃纖合度。
——樊子
投稿信箱:fanzi1967@163.com
星座
北喬的這組詩以感性的細節敘述,將時間加之于自身的感受進行詮釋。即便是詩人,在歲月里,也被時間的激流不由分說地拖拽著向前,所不同的是,他記錄了“草地時間”和“等待羊群過路”等事件的時間流逝,建構了一個迥異的知覺世界。在“羊群親吻白云”白日夢般的觀感中,得與失,生與死,這些人們所擷取的,無論快樂還是悲傷的現實經驗,事實上,并不比一個夢來得更加真實。
王琪的這組詩有著深度空間的探索意味,“萬物各歸其位,又各有行程”。在他的眼里,事物在時空中存在的久暫,完全是由它們被激發的念頭或情感的強度所決定的,還是為了在茫無際涯的天地之間,找到可能的路徑,由此進入一種萬物不分彼此、相互交融的天人合一的臻境。
白地的這組詩觸角所及為睡蓮、月季等自然花卉植物,她信手拈來皆散發出一種自性的光彩。自性如流水般喜悅流過大地的樣子,在看似無意識的狀態中,持有一顆自我的平常心。如此樸實謙遜,如此自在地來到讀者眼前,在詩人甚至還未來及展開更多的想象之前。
——微藍
投稿信箱:hlingjun0316@126.com
詩話
本期推出詩人見君的一組新作和五位評論作者的短評。作為一位多年潛心研習詩藝的寫作者,見君已形成自己較成熟的風格。對于見君的詩,五位作者結合文本從不同角度做出了評價。唐偉、張高峰、王朝軍給予其較高評價,或贊賞其“中年”風格及其詩學價值,或稱許其融個體情感于復雜生命經驗的技藝,或肯定其以象征抵達“本體”的力量。徐傳東、王年軍則對見君詩的結構和意象方面的不足做了細致的分析。總的來說,本期的詩與評有一定詩學價值,對一般創作活動也具有啟示意義。
——劉康凱
投稿信箱:lerkai@163.com
來源:詩歌月刊
https://mp.weixin.qq.com/s/AEEhlSvrEofy2l9AjzwB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