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詩歌協會成立三周年座談會任毅老師發言概要
任
(1閩南師大副教授、武漢大學文學院博士,2閩南師大文學院14級碩士)
2014年11月22日上午9時許,漳州市詩歌協會三周年慶典大會暨詩歌座談會,在市圖書館二樓會議室拉開帷幕。會議主要內容包含關于2014年度協會的活動情況、費用收支報告等。本次座談會由副會長任毅博士回顧了協會創建三年來的發展歷程,引起大家共鳴。漳州市詩歌協會至少具有四個內涵。
一、
三年前的2011年11月19日,漳州市詩歌協會正式成立,漳州市也開始逐漸孕育自己的本土文化——閩南人的詩歌。漳州有別于廈門詩壇,包含本土的特色更加濃厚一些。廈門由于是經濟特區,流通著南來北往的文人豪客,自是南北的大雜燴。而漳州卻由于地域與經濟的關系,相對較閉塞些,但這并不意味著漳州文壇的封閉性。相反,正是由于得天獨厚的區域性,使得漳州詩歌在閩南一帶占有一席立足之地。
我曾到重慶、香港、北京、武漢訪學,發現各地名家都有知道我們的漳州詩人,有些還閱讀過我們的《第三說》和《0596詩刊》。有詩學名家評價,“《0596詩刊》里有相當一部分詩作,可以稱得上是全國一流的作品了”。尤其值得贊揚的是我們協會的安琪等幾位詩人,他們的詩歌有的已經被翻譯成英語,傳揚到了海外。
二、
閩南詩歌源遠流長。在新詩歷史中,閩南地區曾涌現了一大批著名的詩人,比如現代新詩人冰心、林徽因、楊騷等,當代著名詩人蔡其矯、舒婷等,漳州本土詩人安琪、道輝、康城、老皮、陽子、子梵梅、阿里、許海欽、林仕榮、高羽、楚雨、朝暉、建鴻等。正是因為有這么一批人對詩歌的執著,將各方零星散落的詩歌點滴凝聚在《0596詩刊》上,才有了我們今天的漳州市詩歌協會三周年慶典。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我們都應該繼續秉持著協會創辦時的理念,讓我們漳州詩歌在傳承中得以升華,在升華中走向全國。
三、文化內涵:漳州市詩歌協會對閩南文化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漳州市地處閩南地區,可以稱得上是“魚米花果之鄉”,山水環繞,氣候宜人,特別適合養人,更適合孕育詩人。由于獨特的地域環境,形成了別具風格的山地客家文化與海洋文化交融的文化奇觀。比如東山、漳浦的海洋文化、平和的山地文化、華安的客家文化,各具特色,又相互包容。
漳州市天然的自然美景風光、豐富的人文感官靈氣、海洋世界的深度三者相互交融,無一不促成漳州詩歌的新生代孕育。我們以各式各樣的詩歌形式,如評讀詩歌、朗誦詩歌、詩學意識的交流與研討,引領漳州地域文化更加先鋒、開放、民主、平等,進一步繁榮昌盛。
四、精神內涵:漳州市詩歌協會是漳州詩人情感的高地,是藝術精神平等自由的象征。
1980年代以來,漳州詩歌界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我們的詩歌創作也在逐漸普及到大眾化。漳州的民間詩人中,已有不少中青年詩人的詩作亦可稱得上“上佳之作”。一個人的身份、職業并不能成為禁錮思想的枷鎖。各人收入的高低,那是屬于世俗身份中生存的范疇,而詩人與眾不同之處就在于另一種精神層面上的生存。一個熱愛詩的人,是詩歌中的貴族,是生活中的王子,是藝術的爵士。我們可以憑借詩歌的力量擺脫世俗的困擾,擁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哪怕你只是一個普通的職員,但在詩的國度里,你永遠可以以一種平等的身份進入詩意的創作之中。
讓我們以協會為興趣平臺、創新平臺和精神平臺,使它更加繁榮,更加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