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當下都市小說稍作梳理,就會發現家庭倫理異化,婚姻情感裂變,基本構成這類小說的主體敘事框架,在形形色色的婚姻罹難中,受害者大多是女性,可視為社會轉型期女性悲劇命運的另一種呈現。周其倫的中篇小說《都去哪兒了》(《莽原》2015年第二期)同樣寫都市婚姻情感裂變,卻顛覆了這類題材的敘事模式,在切入視角和敘事方向上有了新的開拓。
人到中年的劉志偉事業有成,家庭美滿,躊躇滿志之際,突遇妻子“身體出軌”這一意外事件。突遭精神重創的他一度抱著僥幸追問真相,而妻子的坦誠直白讓劉志偉徹底崩潰,他選擇了離家出走。途中,劉志偉腦海里回放著職場上的艱難打拼、對家庭的苦心經營、對親情的格外珍視等一系列往事,讓劉志偉回歸理性。作者用平實節制的語言,層層剝開斑斕奪目的生活表象,直指表象之下冷酷與荒誕的生活內核,可謂觸目驚心。該作品有豐厚的思想內蘊和多重審美元素,有對親情的關照,也有對家庭的守護,更有對物化生活刺激下人們精神萎靡和道德淪陷的鞭笞,在關乎責任與擔當的人性層面上進行了行之有效的開掘。
眾所周知,文化和經濟上的巨大差異,造成城鄉之間的長期對峙,即便是城鄉一體化建設快速推進的今天,這種對峙也未消除,鄉村始終處于被索取被支配的弱勢地位。《都去哪兒了》對城鄉反差作了詮釋和叩問。華艾艾是城市白領,自然看不起鄉下人,“而且她從來都不信任農村人,尤其是對從農村出來打工的青年人,那就更是有一種近乎偏執的排斥。”但他們因“意外”而茍合。華艾艾的舉動絕不是愛,而是物質富足下的精神亂象和感情尋租。“在她心里,出軌是一回事,真的要拋開這樣一個家庭那又是另外一回事情了。”劉志偉自信婚姻固若金湯,堅信妻子華艾艾和小剛絕不會有染,亦源于他對這個農民工的鄙薄。“關于老婆和小剛之間的那些飛短流長,前段時間也曾斷斷續續吹進劉志偉的耳朵,對此,他是嗤之以鼻的。因為在他的內心深處,根本就不會相信有這樣的事。”明白真相后,“他曾經詰問過老婆:你到底愛上他什么呢?
這篇小說充斥著詼諧色彩,發端于啼笑皆非,又終止于啼笑皆非。城市強勢左右下,是弱勢鄉村無奈妥協和退讓,既有城市經濟文化的居高臨下,也有人性情感的理性回歸。隨心所欲只能支配情感之一瞬,讓人們在一瞬中迷失方向,而當人們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處境,方能感知到“去了哪兒”才是自己獨立而自由的精神空間。到了故事最后,為了家,為了女兒,劉志偉夫婦理性地再度攜手,小剛為了自己兒女毅然轉身。結局是令人欣慰的,我們不僅看到人們在親情召喚下愛與責任的回歸,也看到華艾艾與小剛在道德與良知的掙扎中覺醒,還有城鄉一體化的和諧共存。
《都去哪兒了》隱喻了多重人文內涵,既有倫理親情,也有生命關照,其中多視角的敘事格局,時空交錯轉換的情節穿插,細膩縝密的心理描寫,構成了該小說的獨特風格,體現出作者非凡的洞察力和表現力。它以絲絲入扣的情節鋪設,鮮活飽滿的生活細節,深刻厚重的思想內蘊,為讀者提供具有多個解讀層面和審美意趣的思維向度,值得我們去思考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