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部世界名著不可不讀,一部是薩特寫的《惡心》,一部是加繆寫的《局外人》。
有兩個哲學家也不能不去了解,一個是海德格爾,他著有《存在與時間》;一個是薩特,他著有《存在與虛無》。另外,黑格爾還有一句名言: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只有合理的才有權利存在。在西方,不少文學家同時是哲學家,哲學家又是文學家。
存在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是,“存在先于本質”,“人有選擇的自由”,“世界是偶然的、虛無的、荒誕的?!贝嬖谥髁x文學就是對存在主義哲學的圖解。
存在主義也是一種人道主義。講究生存是第一位的,在能生存下來后,再去研究怎樣生存的更好更有意義更有價值,其實這也就回答了文學的使命。
當文壇上為各種文學流派爭得面紅耳赤鬧得不可開腳的時候,微型小說卻風景這邊獨好,若無其事風平浪靜,是微型小說對文壇不屑一顧,還是文壇對微型小說不屑一顧,不管誰對誰不屑一顧,對我們微型小說來說,都是可怕的。因為我們畢竟是一家人啊。
縱觀每月發表出來的上千篇微型小說,基本上是對生活的臨摹、給時間照相和摘抄名著段落,再就是寫一小段一小段的回憶錄。很少有人提到哲學的高度去寫。這樣說來,各種文學思潮也就不青睞微型小說了,反過來說,微型小說對文壇有所貢獻也就無從談起。微型小說與文壇只能漸行漸遠。微型小說自娛自樂孤芳自賞。最終自生自滅。
我想讀者也盼望微型小說文壇流派林立旗幡招展五光十色,就象走進一個現代化的大超市琳瑯滿目眼花繚亂。而不是清一色的白菜、蘿卜。所以,當以滕剛為代表的微型小說作家,打著先鋒微型小說的旗幟,冒險大膽嘗試的時候,受到編者和讀者的一致好評就不足為奇了。
做為我個人來說我更喜歡存在主義文學。它不像意識流文學那樣光寫內心的感受——怎么想的,想的啥;也不像傳統文學那樣光寫外在的活動——怎么干的,干的啥。更不像荒誕文學那樣非把人變成動物來寫。
于是,我嘗試著寫的存在主義微型小說,也頗受歡迎,如《變形人》、《金錢時代》、《絕望》、《會說話的眼睛》、《畸形人》、《蜘蛛》、《你到底安的什么心》、《痛苦之旅》、《我為什么沒有情人》、《河里的魚》、《未來時代》、《幾重門》、《我想聽聽你的聲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