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老走向現代的新拐點
2016-07-08 10:00:48
作者:王曉波
從古老走向現代的新拐點
——閃光發亮的“咸淡水詩派”
王曉波/文
對一個地方的認知,我們不應僅僅是對其地貌和經濟的認識,而應是更深層次,對其歷史和文化的認識 。今年2月《詩歌月刊》雜志刊發了“咸淡水詩派(香山詩派)特輯”之后,我國的著名大型純文學刊物《中國作家》雜志2016年第6期刊登了“咸淡水詩派(香山詩派)特輯”。刊發了丘樹宏、王曉波、祝曉林、劉建芳、姚風、南渡、賀綾聲、唐曉紅、謝小靈、高志東、黃廉捷、倮倮、鄭玉彬、劉洪希、徐向東等16名詩人的作品專輯。 “咸淡水詩派”詩人作品詩風傳統和現代各異,呈開放和融合的文化特性,體現了“咸淡水交融”的文學特征,誠如詩人丘樹宏所說“咸淡水詩派既要堅持中國傳統元素,又吸收世界各國優秀元素”的理念。詩派的創立和發展,有助于讀者從文學詩歌方面,對大香山地區的文化進行廣泛深入了解和認知。我國文學重鎮《中國作家》多版面專題形式對詩派關注和推介,既促進了詩派詩學在全國的交流,無疑從文學和文化的角度,提升大香山地區詩歌的文化歷史地位。
詩歌,自古至今它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珍貴記憶。在我國,詩比歷史久遠,在沒有文字出現前,先民們就以歌謠、詩謠這些文化符號,交流感情,傳播文明。古人有“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說,詩歌文化容載著中華民族的審美情趣和價值觀念,傳播著中華文化“厚德載物”、“和而不同”的思想理念,是我們民族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表征。
2015年10月11日晚,來自中山、珠海、澳門的詩人代表齊集珠海高欄港大廈,見證了由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作家協會詩歌創作委員會主任、中山市政協主席、著名詩人丘樹宏發起創建的“咸淡水詩派”(香山詩派)倡議書發布儀式。在儀式現場,得到了來自中山、珠海、澳門詩人代表一致響應,各位詩人還在倡議書上簽署姓名。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多年歷史文化的國家,詩歌是我們的國粹,從《詩經》《楚辭》《唐詩》《宋詞》發展下來,我們詩歌有著優良的傳統,1917年,胡適先生在《新青年》雜志發表了八首白話文詩歌,標志著新詩的誕生,現代新詩發展過程之中,曾經有徐志摩參與了“新月派”,戴望舒參與和主持的“現代詩派”,還有臺灣洛夫組成的“創世紀”詩派,這些詩派成長對推動現代新詩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現在,在我們“大香山”地區,詩人丘樹宏發起創建“咸淡水詩派”(香山詩派),從地理上包括了中山、珠海和澳門三地的詩人,作為一名詩人,我相信在詩人丘樹宏的帶領下,“大香山”地區詩人會在當代中國文壇有所作為,并展示出更大的成績。“咸淡水詩派”創立后,即在中國當代文壇引起了一定反響。
詩歌有著以美啟真,以美儲善的作用。在網絡全球化時代,不同國家的文化交流和傳播日益擴展,文化容載著國家和民族的形象,文化已日漸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現代社會,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物質欲望過度膨脹,精神生活比較枯竭,這是一個最需要詩歌潤澤的年代。高爾基曾說:“文學的目的,是為幫助人了解自己本身,提高他的自信心,激發他對于真理的追求,同人們的鄙俗行為作斗爭,善于在人們身上找到好的東西,喚醒他們靈魂的羞恥、憤怒和勇氣,做一切使人能變得高尚堅強、能用美好圣潔的精神來活躍自己的生活的事情。”人類的意識和情感是多種多樣的,惟有其中的良知趨于一致。良知是人類意識達成統一的一種可能。文學事業要靠一代又一代有激情有能力的創作者薪火傳承,要靠一撥又一撥有理想有抱負的耕耘者繼往開來。中國是詩的國度。許多真誠的詩人愛惜母語,熱愛執著漢語詩歌,如飛蛾撲火般忠實于生命,用詩歌叩問和透視生命,并趨向無限崇高的熱望。詩歌創作是詩人對人類靈魂和命運的一種詮釋或探討,詩歌是生命由內而外的爆裂、迸發。
現代漢語誕生將近百年,為加強漢語詩歌文化交流,傳承華夏瑰麗燦爛的文化傳統, “咸淡水詩派”(香山詩派)的創建,詩人丘樹宏提出:確立詩派的特點和目標,建立詩派的制度和機制,研究探索詩派的學術和理論,促進詩派的壯大和發展,從而在廣東、中國的詩歌版圖,以至在世界的詩歌版圖上留下咸淡水詩派的身影。咸淡水文化的核心特質是,它既是開放的,又是兼容的,因此,“咸淡水詩派”也是開放的、兼容的。首先不會自囿于“大香山”地區,而會將思維和眼光擴延至中國,以至世界各地;其次它決不否定和排斥其他任何一種“詩派”,而且會主動與其他詩派交流合作,主動學習其他詩派的優點;第三它正視和倡導風格形式的豐富性,而且孜孜追求格調體裁的多樣化。
美國著名作家、哲學家梭羅曾經說過:“萬物尊重虔誠的心靈。只要你對某事如癡如醉心向往之,便沒有什么東西可以擾亂你的內心。”生活會如此,詩歌也一樣,內心有了固守和堅持,就會像郁郁蔥蔥的植物,向陽而生,有靈性,有力量。我深信,在我們中山、珠海和澳門三個地區的詩人共同攜手努力之下,“咸淡水詩派”將會茁壯成長,在百年現代漢語詩壇閃光發亮。
詩歌是一種美好。永遠相信,美好的事物即將發生。
(2016年7月7日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