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讀云崗的短篇小說《八爺?shù)膼矍椤罚ㄔd《天津文學(xué)》2013年第12期),便愛不釋手,讀后唇齒留香,回味無窮。感覺這篇兩萬字的家族小說,是一首簡約的《鄉(xiāng)村愛情》的民謠,也是一部質(zhì)樸的鄉(xiāng)村短劇。讀后,覺得《八爺?shù)膼矍椤罚煌夏鄮?,劇情緊湊,每一情節(jié)劇表演干凈利落,讓觀眾在典藏版的《鄉(xiāng)村愛情》中,品味思索。
美好的愛情,是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中永恒的主題。但云崗的短篇小說《八爺?shù)膼矍椤罚瑓^(qū)別于焦仲卿與劉蘭芝、梁三伯與祝英臺、羅密歐與朱麗葉等悲劇式愛情。作者用質(zhì)樸的筆調(diào),娓娓敘述了特定年代,鄉(xiāng)村八爺?shù)幕橐鰫矍榧案篙叺纳媸老?。有渭北農(nóng)村原始淳樸的鄉(xiāng)風(fēng)民俗描寫,也有生動活潑的情景劇敘述,更有對祖父輩愛情婚姻觀的思索。小說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地域特征,用孫輩“我”來講述家族故事,顯得形式活波,且真實生動。這篇小說感人肺腑,有豐富的藝術(shù)魅力。
一、以傳統(tǒng)的說書人角色來講故事,有復(fù)調(diào)小說的特色
云崗這篇小說,采用我國古代傳統(tǒng)小說的敘述路數(shù),聽母親言,聽父親講,將小說的敘述變成“道聽途說”或鄉(xiāng)鄰的耳聞目睹。孫輩“我”,以很低的說書人的姿態(tài)來講故事,講得生動逼真。但不刻意渲染,不對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評論、分析,或判斷人物的是與非,錯與對。而是用原汁原味的情節(jié)劇和富有個性特征的對話來完成故事的敘述,讓聰明的讀者來思考和解讀。這樣“我”的思想觀念和立場態(tài)度隱退,家族中的八爺,父親和母親在生活的激流中,展現(xiàn)原生態(tài)的喜怒哀樂。故事很有傳奇色彩,父親的婚姻,就是“媒婆”八爺,巧舌如簧,騙婚成功。母親在不滿和牢騷中講述已經(jīng)過世的八爺,有委屈。父親下了一輩子苦,卻沒享過一天福。在得了糖尿病后,憶起我八爺,也是得此富貴病。臨終前,叮囑我“可不敢忘記你八爺,不是你八爺,就沒有咱們這個家,更不會有你了”,從而展開八爺?shù)娜松鷶⑹?。作者面對八爺、母親、父親,兩個時代的愛情婚姻故事時,先講父母的愛情故事,是農(nóng)村典型的騙婚,肇事者是八爺,在接著講八爺坎坷的人生閱歷,與八婆如何成家立業(yè)。八爺和八婆,是一對苦命人。可是生活的艱難,八爺脾氣暴躁,經(jīng)常為瑣事和八婆吵架,甚至動用“武力”。雖然過后八爺懺悔,后悔自己粗暴的言行,善良的八婆常常原諒。但江山易改,稟性難移。他們的婚姻生活并不是琴瑟和諧,而是平淡苦澀。這也許是生活的一種真。但在八爺和八婆境遇稍有好轉(zhuǎn),有了孫輩后,沒有享過清福的八婆突然下地干活時病倒。八爺送到醫(yī)院,醫(yī)生確診為“瞎瞎病”后,才醒悟,彌補自己的過失。毅然堅定地抬著八婆逛了一次西安城,了卻八婆最后的夙愿。八婆去世后,八爺孤苦一人,不思量,自難忘,地里孤墳,無處話凄涼。八爺對八婆的思念日益加深,用說媒和勞動來打發(fā)時光。最后臨終前,留下遺言,要和八婆合葬在一處,不求同生,但愿埋葬在一處。但這個簡單的愿望,也因土地承包戶不愿遷就,而落空。作者在敘述這個家族故事時,是冷靜地敘述,低姿態(tài)講述父母生活的片段,八爺和八婆的生活片段。立足雞零狗碎的生活細節(jié),描述細節(jié),講述細節(jié),讓每一個細節(jié)都成為生活的載體,讓故事中的父親和母親,八爺和八婆呈現(xiàn)自然的思想形態(tài)。就像春天的花朵一樣,雖然各自花開花謝,但都有自己的軌跡或輪回?!栋藸?shù)膼矍椤?,用說書人的角色講故事,嘗試“復(fù)調(diào)”小說的結(jié)構(gòu),無疑是成功的。
二、獨具匠心,巧妙地運用“反諷”的藝術(shù)手法
云崗文學(xué)素養(yǎng)深厚,在這篇小說中,幾處采用了“話語反諷”和“行為反諷”等藝術(shù)手法,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表達效果”。反諷并不是簡單的幽默和諷刺,當(dāng)一些社會現(xiàn)象本身具有孛論,又無法從邏輯和理性加以解釋的時候,這些矛盾的事物、語言、觀念碰撞在一起,自然而然形成反諷關(guān)系。云崗在這篇小說中把一些反諷的片段有機的吻合在一起,反諷的效果不言而喻。
“話語反諷”在《八爺?shù)膼矍椤分薪?jīng)常出現(xiàn)。比如“憶苦思甜”會上,主持人提醒八爺說:“憶,憶,憶嘛”,八爺答非所問,懵懂地問“姨?誰姨?在哪里?”主持人焦急地說:“是讓你憶苦,不是找你姨?!卑藸斈樇t脖子粗地說:“憶啥?咋憶”等精彩對話,具有語言反諷的味道。還有八爺不知如何講話,憶起了我本家爺收留他的事,說他如何下苦,如何受罪,如何遭人白眼,如何這,如何那。臺上臺下先是愕然,繼而嘩然。這些都是反諷八爺,說明八爺在最困難的時候,內(nèi)心有做人的尊嚴。群眾不滿的是,人家救了你,就是有什么委屈,不應(yīng)該忘恩負義。憶苦思甜是鬧劇,八爺沒有辦法憶,有逼良為娼的味道。但作為一個人,八爺也沒有錯,這是中國文化的窘態(tài)。
三、先抑后揚技巧的妙用,有奇特的藝術(shù)效果
譬如開始敘述八爺為豬不小心掉進窖里,八婆不小心打碎碗,而遷怒八婆,進而打罵。貧賤夫妻百事哀,八爺顯得脾氣暴躁,容易沖動。但八婆病危后,八爺又悉心滿足其心愿,顯得柔情萬縷。八婆去世后,不愿意再找老伴,是對八婆的情感很深沉。在別人的婚禮上,真情流露,思念八婆流淚,而討人嫌棄。經(jīng)常到墳前“哭訴”,說明八爺有情有義。這些細節(jié),讀后很感人,覺得八爺?shù)膼矍殡m然生長在貧瘠的土壤,但他們的愛情之樹卻隨著時光流逝,永遠常青。
一篇優(yōu)秀的小說文本,是讀后給人許多心靈藥方,讓人在作品中汲取高密度的精神鈣片。這篇小說是對鄉(xiāng)村愛情和婚姻的一次回眸式的考量,呈現(xiàn)給讀者溫馨感人的生活細節(jié),對純樸婚姻和愛情的思考。在這部作品中,讀到了一個有血有肉、生活細節(jié)豐滿的八爺?shù)膼矍楣适?,感人至深!也是對如今閃電式結(jié)婚和離婚的反思,真正的愛情應(yīng)該扎根在什么樣的土壤?我覺得《八爺?shù)膼矍椤?,是一首鄉(xiāng)村樸素愛情的贊歌,不像煙花般絢麗,但如冬青樹一樣,生長在貧瘠的土壤,生死相依。讓人贊嘆,讓人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