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紅杏出墻來 (代序)
——《封龍聯韻》賞析
張玉太/文

一枝紅杏出墻來
我喜歡余光中的那句名詩: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每讀他這首詩,就隱隱地勾起我對故鄉的那份情緣。
我來北京幾十年了,很少回家,我卻沒有去尋找一枚郵票,來排遣我那淡淡的鄉愁,只是我前兩年回家一趟,看到故鄉可喜的面貌,禁不住縱筆成文,寫了“心系故鄉”組詩,表達我思念與喜悅的心境。通過那次回家,也結識了一些故鄉的文朋詩友,他們對文學的熱愛和成就,令我很是欽佩。也因此,這兩三年來,我曾為故鄉的五六個文友寫了詩序或詩評。
封龍山是我的故鄉。我出生在北白婁村那個平淡無奇的小村,兒時的記憶卻強烈而深刻,記得村外路邊有不少石人、小廟,還有馱著石碑的大龜。我也曾跟著大人去封龍山拾級而上,頂禮膜拜,還記得那時心中充滿無限敬畏,冥冥中感覺到文化底蘊的厚重和神秘。兒時的記憶像是一條綿長的紐帶,連接著我與封龍大地以及封龍文化之間的血脈之情。
常言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那塊美麗的土地造就了許多精英。商界、政界就不必說了,人才濟濟,單說文學藝術界,封龍大地已然形成了一個群體,且成績不菲。每次我看到有家鄉人的作品問世,心里就特別欣慰,也特別自豪。
前些天,又有三位仁兄送我一部書稿。我接過一看,頗覺意外——那既不是小說散文,也不是詩歌劇本,原來里面全是對聯,書名即是《封龍聯韻》。這倒挺新鮮。楹聯就是對對子,對聯是中國文學獨有的形式,是其他國家的文字永遠也做不到的。說起楹聯,我從小就很喜歡,此刻我忽然想起有關楹聯的一件趣事。傳說1932年清華大學招生,國學家陳寅恪先生出一上聯“孫行者”,要求考生對下聯,結果有一半考生交了白卷,當時社會反響很是不滿,認為出題不公,引起了一場社會公案,但陳寅恪等人卻認為對對子雖然簡單,但卻可考查考生的學識、修養,對詞性的了解以及平仄虛實的運用,需要學生有深厚的功力。以后有人對上“胡適之”、“祖沖之”才使這一公案收場。這一段趣話至今還膾炙人口,廣為流傳。
從前,春節回鄉,我也給鄉親們寫過春聯,那一刻,筆蘸濃墨,心中蓄滿辭舊迎新的感慨,寫起來很順暢。眼下,翻閱這部《封龍聯韻》,又勾起我對楹聯這一文學樣式的濃厚興趣。說起來,楹聯與其他文學樣式一樣,也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底蘊,其形式獨特而多樣,除我們常見的之外,其他諸如諧音、隱語、析字、嵌名、回文等等,更有的長聯可多達上百字,如乾隆年間孫髯翁所做昆明滇池大觀樓楹聯,計一百八十字,號稱天下第一長聯、海內長聯第一佳作,被后人尊稱為聯圣。著名史學家郭沫若贊道:“長聯猶在壁,巨筆信如椽”。其上聯為: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孤(辜)負,四圍香稻,萬頃晴莎,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其下聯為: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侭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這真是楹聯史上的奇跡,堪稱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有的對聯則情趣盎然。如清代有位名士登四川望江樓,得一上聯:
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樓千古,江流千古
然而,苦思良久卻不得下聯。直至民國時期,川人李潔玉過此,于井邊“古印月井”四字上忽發巧思,偶得下聯: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萬年,月影萬年
其氣勢及內蘊雖不及孫髯翁的長聯,而構思之妙卻也空前絕后。
可喜的是,我的家鄉在楹聯領域也才人輩出,眼前這本《封龍聯韻》即是明證。
翻閱之間,我發現,書中的佳聯俯拾即是。
王振平喜岐黃書法,聯中充滿書卷氣,他為雙龍寺殿廟題聯:
門外奇石堪試劍
谷中流水可聽琴
全聯既工穩,又雅致,可以勒石以銘。他為封龍書院題聯:
側耳山中鐘韻悠悠驚曉月
回眸廊下書聲瑯瑯蕩春風
這令人不禁引發懷古之幽思,遙想當年莘莘學子寒窗苦讀的情景。
他有一則嵌名聯,內中嵌有六種中草藥名字,可謂巧思:
常山寒水滋紅杏
大海金沙護紫芝
上聯嵌常山、寒水石、杏仁,下聯嵌胖大海、海金沙、紫靈芝。
他在一九八八年為駐元氏部隊赴老山前線凱旋而歸所撰一聯,卻不乏金石之聲:
懷赤子心腸戍邊御敵譜就赫赫戰功傳華夏
存英雄氣概衛國保家鑄成巍巍鐵壁固邊陲
左志庭是性情中人,熱情好動,重友情,動輒攜酒肉踏訪深山古寺,因而他的楹聯也大多充滿豪氣。他為神舟六號題聯:
神六飛馳銀河驚天動地
五星笑展玉宇吐氣揚眉
一派赳赳武夫架勢。他為長征勝利七十周年所題一聯同樣豪氣干云:
鐵流險隘兩萬五空前絕后
虎膽雄關三百日辟地開天
曹竹文則雍容典雅,沉靜淡泊,居鄉野之中,像個古時候的隱者。
紅落成陣桃花謝
煙鎖池塘柳絮飛
田園風味儼然。那或許就是他生活環境的真實寫照吧。他為封龍書院題聯多多,都情味深長,如:
北倚封龍當筆架
南臨沙河作墨池
思緒縱橫,環顧自如,大氣而不乏雅馴。
再如:
書院宏矣月燈山案覽玉宇
桃李盛也天紙海墨續鴻篇
之乎者也之間,透露出胸中的儒雅氣質。
田鳳林嵌數字聯:
懷七步高才效七賢風骨
秉八斗絕藝追八家文章
巧妙地嵌入“七”、“八”數字,又引用四則典故,工穩而渾然。他為師范生涯所撰一聯也很有韻味:
身傍古木多湊句
目盡白云不謀官
看似淺白實則蘊藉,內中頗多人生寄托。另一則贈人聯也值得玩味:
為詩為畫有瘦骨
于人于世無媚顏
依我看,這一聯可供世上舞文弄墨者書之座右。
書中諸如此類的佳聯還多得很,無法一一枚舉。
我以為,《封龍聯韻》如果打磨得再精粹些,會是一本常置案頭的好書。
拜讀了《封龍聯韻》之后,我對家鄉封龍大地的人文之美又有了新的認識,是啊,我故鄉的文友們不乏“七步成詩”的才情與風雅,也大有“捻斷數莖須”的執著與追求。
封龍山人杰地靈,風光無限,河山草木競相妖嬈,恰似一座姹紫嫣紅的百花園,那春色仿佛關也關不住;而這部“聯韻”,正是滿園萬紫千紅中一枝出墻的紅杏,分外耀眼亮麗。我愿根植于家鄉土地上的這枝妖嬈的紅杏越開越艷,并將那一縷縷清香灑向四面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