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
——淺議云崗小說《雪落大地》的藝術特色
在雪花紛紛揚揚飄灑的夜晚,讀《小說月報、原創版》2016年第八期刊登的云崗小說《雪落大地》,是一種巧合,也是一種詩意的召喚。這篇一萬三千字的短篇小說,篇幅短小,但很有內涵。有無畫處皆成妙境之效果,也有中國畫留白之境界。
《雪落大地》講述了一個“隱忍”的故事,闡述了“隱忍”的生存哲學。“隱忍”,就是將事情藏在內心,強力克制忍耐,不作表示。“忍一步海闊天空,”“能忍者自安”,古人這樣講,有一定的道理。小說講述一個從農村奮斗到城市的“我”,在父親去世后,聽到一個駭人聽聞的真實“故事”,自己的父親生前買豆腐期間,被鄰村一個無賴毆打。父親息事寧人,讓母親沒有告訴自己。當“我”知道事情真相后,非常震怒,決定討個說法或為父伸冤。如何處理這件糟心的事情,我的態度,決定了事態的發展。
父親選擇“隱忍”,是因為肇事者是一個社會“混混”,無法無天,若告知在外工作的兒子,勢必造成沖突。一種結果是對方道歉,這種可能性極小;另一種結果是和這個“混混”武力沖突,影響兒子的前途。父親權衡利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能認為父親懦弱,或者膽小怕事。這是一種強烈的父愛,或者說弱勢群體的生存哲學。在中國傳統的儒家觀念里,就有“隱忍”。“小不忍則亂大謀”,父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自然遵循這種法則,處理一些矛盾和糾紛。父親這種觀念自然影響到兒子的為人處事。參加工作后面對殘酷無情的科長,幾次想發怒,但每每在沖動期間,冥冥之中,父親就會制止,“娃,不敢”。沖動是魔鬼,“我”在一點一滴中修煉自己的內心。尤其在知道父親被毒打的事件后,也周密策劃,想以牙還牙,懲治肇事者。但最終在“仁義坡”這個小村,見到恨之入骨的肇事者,經過劇烈的思想斗爭,原諒了對方。對方是個混蛋,但我是一個有教養的人,不能做出和對方一樣無知愚昧的事情。冤冤相報何時了,父親已經去世一年,這種仇恨應該化解,煙消云散。如果發生沖突,對方是不要命的主,不值!在法制不健全,弱勢群體不能用法律維護自己的人格和尊嚴時,選擇“隱忍”的策略,也是無奈之舉!
這篇小說中“隱忍”的故事還有一個,“我”在坐車時目睹,一個老漢帶著孫子,沒有給孫子買票,和售票員發生爭執。被司機粗暴地扇了兩摑。老漢雖然打電話叫來了兒子,但讓兒子和對方講理。沒有“以暴制暴”。這個老漢也是一個可尊敬的父親,會聰明處理事務。對一個沒有教養的人,“以暴制暴”,事態會惡化,顯然不是聰明的處理辦法。這時候,以理服人,更有好的教育效果。
短篇小說作為一種文體,考驗作者的敘事功力和技巧。云崗這篇小說《雪落大地》,沒有“急拼湊”的痕跡,敘事不緊不慢,不節外生枝。在母親哭哭啼啼中,自己了解事情真相,進而策劃雪恥奇辱。云崗在溫潤中和的敘事中,將父親的言傳身教娓娓道來,將父親做人的準則,用“做豆腐講究個干凈,越干凈越能出貨,做豆腐和做人一個樣呢”這樣樸素的話語教育兒子,干干凈凈做人。“父親說:學習上我是門外漢,說不上個子丑寅卯,但我知道學習和做豆腐是一個道理,不下苦,不用心,肯定是做不大,做不好的。”這些樸實的話語,是一個父親真實的生活體驗,告訴兒子,學習上要吃苦,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樣的農民父親在生活中隨處可見,這樣的細節描述生動逼真,很有藝術感染力。
一篇優秀的小說,作者在不經意的敘述中,總會讓讀者發現許多社會問題,比如當今社會道德缺失和法制不健全,一些有良心的人,如何替弱勢者行駛正義的裁決?道德缺失是一些客觀存在,但僅僅用道德就能解決一些社會問題嗎?顯然還需要健全的法制,和維護法制的環境。
短篇小說的至高境界是讀者通過飲一瓢水,聯想到一片汪洋。云崗是一個追求文學圣潔的作家,打磨作品精益求精。讓我想到兩句古詩,“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形容讀他作品的感受,是非常得體吻合的。美籍華裔作家哈金說:“文學必須對其他文化的讀者發言,否則就不是文學。也就是說,文學必須能夠穿越語言的障礙而顯示其普世性。”讀云崗的小說,能觸及人柔軟的內心,發現其作品不一樣的精彩。
作者簡介:王國棟,陜西省作協會員。已由西安出版社公開出版《輕彈歲月》、《素描時光》兩本文集。獲陜西省奮進文學優秀獎,吉林省圖書館全國征文大賽三等獎,陜西廣播電臺“我和農村的故事”征文大賽三等獎,安康首屆圖書評論征文大賽優秀獎,安康書評全國征文大賽優秀獎,2016“我、荷、你”詩歌、書畫、攝影、散文全國征文大賽優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