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滅的美麗
———長篇小說《吐火女神》讀后
何鎮邦/文

《吐火女神》杜衛東/著
杜衛東的長篇小說處女作《吐火女神》,自2004年底由作家出版社推出以后,在文壇內外引起相當強烈的反響。我讀后也認為這是我當時讀過的數十部長篇小說新作中最優秀的作品之一。時隔十三年,在紙媒日益被邊緣化的今天,又由《光明日報》出版社重印發行,證明我當時的判斷是不錯的。我以為,這部作品的藝術震撼力主要表現在它通過辛怡悲劇命運的展示,所表現出來的對社會的批判力及其警示作用。
辛怡是作者在小說中著力塑造的一個女性形象。她美麗善良、賢淑端莊,當她同美術學院當年的高材生、后來的講師、青年畫家許非同組成家庭之后,他們以及女兒彤彤本來過著平靜和睦幸福的生活。但是當她把許非同的幾十萬稿費投入股市之后,他們家里幾無寧日,連彤彤的身心健康以及學習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尤其是當暴發的律師金戈探知同他同居的人體模特柯小雨愛上畫家許非同,并得知許非同就是他家鄉當年那個逼交茶葉稅砸了他家鍋的副鄉長的兒子后,處心積慮想通過股市進行報復之后,辛怡、許非同一家便面臨滅頂之災。金戈利用辛怡、許非同急于在股市翻本的心理,通過小雨向他們薦股。先通過推薦ST海洋和英華實業兩只股票讓他們嘗到甜頭,然后又推薦鳳凰科技,并做了手腳、引誘他們入套,辛怡不僅把剩下的錢全部投入,還挪用紅蜻蜓文化公司的400萬公款投入股市。結果當鳳凰科技一路狂跌,他們的400多萬被深度套牢,而挪用之事暴露,文化公司經理石羽限其兩日內還款否則報案時,美麗善良的辛怡只有選擇自殺這條路了。
那么,辛怡及其一家的悲劇意義何在?
首先,當然是對當下股市的無序和不平等競爭、投機欺詐等丑惡現象的揭露與批判。股市的興起,八千萬股民的加入,尤其是股民中廣大中小戶的參與,對于中國市場經濟的形成和發達,是一個必然,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其功不可沒。但是,由于消息來源不平等,某些股評家和以賺錢為目的股評報告的錯誤誘導,更有一些股托興風作浪,加之莊家做套,機構設局,廣大中小散戶如刀俎上之魚肉,任人宰割,悲劇屢有發生,慘不忍睹。辛怡的悲劇正是廣大中小散戶悲劇遭際的文學表現,具有深刻的典型意義。辛怡及其一家的悲劇,不僅是從道德上對利用股市設套做局的金戈之流的譴責與批判;更重要的是對當下尚處于無序狀態和種種弊端的股市從制度上予以揭露與批判。我以為,這后者具有深刻的思想深度和現實警醒意義。小說所以能夠在十三年后再版,當然在于作者對于股市病象的前瞻性把握,2015年發生的股災3.0證明了中國股市的治理結構,并沒有發生更為合理的變化。作家的目光深邃并勇敢,使這部作品在經歷了十三年的時光磨礪后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其次,對辛怡悲劇的直接制造者金戈、石羽之流的揭露與批判。小說中對金戈、汪海都用了大量的筆墨進行描寫,有別于一般的反貪小說,不僅從道德上予以深刻的批判,更重要的是對他們搞亂股市、破壞經濟秩序的犯罪行為予以揭露和批判,顯示了這部小說的社會批判的鋒芒和現實主義的精神。
現實主義文學作品不僅要求它們真實地再現社會生活,還應要求它們對不合理甚至丑惡的社會現象進行揭露和批判,批判精神應是現實主義文學作品的重要品格。像《吐火女神》這種既真實再現社會生活又具有批判精神的現實主義文學作品,這種既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又具有思想穿透力與審美品格的優秀作品,是值得我們拍手歡迎的。
(何鎮邦,北京市魯迅文學院教授,著名文學評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