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軼詩的密碼
——解讀昌耀的《高車》
張立群/文

張立群(資料圖)
昌耀是我最喜愛的當代詩人之一,他的詩蒼涼、雄渾,有巨人的氣質和生命的質感。昌耀在短詩、長詩和散文詩方面皆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在這些作品中,《高車》或許并不是最著名的一首,然而,在我看來,它的獨特性及其潛藏的“巨人軼詩的密碼”卻值得我們去深入解讀,至于由此將其作為理解昌耀詩歌之路的途徑也并不為過。
在現今幾種收錄昌耀詩歌創作的重要版本中,如由人民文學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的“藍星詩庫”之《昌耀的詩》、青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的《昌耀詩文總集》以及作家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的《昌耀詩文總集(增編版)》中,《高車》詩后標注的時間只有“1957.7.30初稿”。這一時間說明將《高車》一詩的最初寫作時間定格于1957年。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在1986年青海人民出版的《昌耀抒情詩集》中,詩后還有“1984.12.22刪定并序”的字樣。“初稿”與“刪定”時間的標注真實還原了《高車》一詩的寫作背景,同時也表明昌耀在80年代重回詩壇之后,不斷在修改自己的作品。昌耀修改當年之作,曾引起許多研究者的關注,甚至有的研究者以此指責昌耀于50、60年代的創作并沒有擺脫當時詩歌主潮,而其復出之后選擇改寫發表自己之前的舊作,很可能是出于功利性的考慮。對此,我以為:昌耀修改其舊作并不能作為評判其詩藝和影響其詩歌史地位的依據。詩人無論在何時都可以修改自己的舊作,同時,詩人無論怎樣杰出都無法完全超越他的生存年代,何況昌耀本人經歷了特定的歷史時期,在這一特定的歷史時期他基本失去了發表作品的權利。除此之外,昌耀在一些自述性文字中并不避諱談論自己的當年之作,如他在《昌耀的詩》“后記”中寫道:“這本詩集沒有收錄我在1953年前后寫作的詩稿是因感其稚拙。但此刻當我作如是觀,倒是有了新發現,即:我從創作伊始就是一個懷有‘政治情結’的人。”也可以作為一個旁證。詩人要修改的只是那些有修改價值的作品。對于一般讀者,需要的是昌耀詩歌的力感與美感;對于研究者來說,需要明確一部作品的來龍去脈,而在無法查閱作品原始樣貌的前提下,我們可以依據的只有現存的文字。
翻開2010年出版的《昌耀詩文總集(增編版)》,閱讀“增編部分”的《魯沙爾燈節速寫(組詩)》《彎彎山道》等“新發現”的作品,我們可以看到50年代昌耀的詩歌確實有“頌歌”時代痕跡,不過,其歌謠化、地域風俗化傾向卻使其和當時流行的口號、呼喊意義的詩作有很大區別。同樣地,他于1957年因詩獲罪的《林中試笛(二首)》,在今天看來也實在談不上有什么問題,然而,它們卻成為昌耀流放的證據也反映昌耀的創作與當時詩歌主潮有不同之處。這種不同或曰獨特的藝術精神一直陪伴著流放途中的詩人,并使其創作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和前后的完整性,進而使其詩歌藝術在較少受到外界環境侵襲、浸染的過程中,可以在新時期“歸來”的浪潮中迅速崛起。
從這個意義上說,《高車》雖為修改之作,但仍由于富有時代精神、體現詩人藝術氣質而理當成為一部力作。按照燎原《昌耀評傳》中的說法,昌耀的“一個特殊能力,進而發展為一種命名癖好”,是其眾多詩作中,“不時有他自己創造的那種陌生語詞蹦出”的重要原因。而所謂“高車”,不過是青海本地的那種大木輪車。當然,如果由此進一步引申,“高車”還容易讓人聯想到歷史上的“高車族”,但相對于眼前高車的實寫,“高車族”的記憶只能增添詩歌本身遙遠的歷史感。第一節“青海的高車”漸漸從地平線隆起,宛如一幅由遠及近的畫面。第二節“青海的高車”儼然印刻于天空,高車由此得到仰視。第三節將高車和歲月相連,令人感慨萬千。第四節點題,“威武的巨人”、“巨人之軼詩”相互轉換,體現了昌耀的英雄情結。整首詩既有邊地特色,又有天地悠悠、僅有高車駛過的氣勢,而蒼茫的歲月、理想者的歌聲也就此融合在一起。
歷史地看,昌耀是一位有著強烈“邊地情結”、“遠方情結”的詩人。出生于湖南常德的他,剛于戰場負傷歸來不久,就響應祖國號召,加入開發大西北的行列、來到青海,均與上述情結有關。“邊地情結”、“遠方情結”與“政治情結”共同負載于昌耀身上,不僅造就了一位理想主義者,而且也造就了一位具有英雄主義情懷的詩人。《高車》一詩雖未直接點露詩人的理想主義,但從其后來加的“并序”中卻能看到詩人為何與如何忘情。“英雄是不可被遺忘的”,詩人正是借助“高車”寫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和理想。整首詩外表寧靜、悠遠,實則充滿激情和理想者的浪漫精神,而這種氣質在昌耀80、90年代的詩歌創作中不時閃現,并成為其詩歌的情感主線或曰抒情基調。昌耀的詩中飽含著強烈的生命意識和積極向上的情感底蘊:他將“青海的高車”作為“巨人之軼詩”,而“巨人軼詩之密碼”正潛藏其中!

詩人昌耀(資料圖)
附 :
原詩
高 車
是什么在天地河漢之間鼓動如翼手?……是高車。是青海的高車。我看重它們。但我之難于忘情它們,更在于它們本是英雄。而英雄是不可被遺忘的。
從地平線漸次隆起者
是青海的高車。
從北斗星宮之側悄然軋過者
是青海的高車。
而從歲月間搖撼著遠去者
仍還是青海的高車呀。
高車的青海于我是威武的巨人。
青海的高車于我是巨人之軼詩。
1957.7.30初稿
1984.12.22刪定并序
來源:張立群新浪博客
作者:張立群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4e8d2f0102wnh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