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動人心魄的宏大樂章
——許晨《第四極——中國“蛟龍”號挑戰深海》讀后感
王彥平/文

這是一部跌宕起伏、動人心魄的宏大樂章。當我沉浸在作家許晨的報告文學著作《第四極——中國“蛟龍號”挑戰深海》時,總是產生如此強烈的、發自肺腑的感嘆。
猶如傾聽一部宏大的樂章,在整個閱讀過程里,我從開篇的“人類的極地探索”,經歷了人類探險南極史上“偉大的悲劇”的憂傷、沉痛;繼而體驗了大明王朝“鄭和船隊”一度的輝煌帶來的短暫振奮;陷入了史上明清時期統治者“斷絕海路”“閉關鎖國”陳舊觀念產生的久久的憂憤;轉而為新中國偉大的海洋戰略、中國“蛟龍”號挑戰深海而感動、振奮乃至讀到尾章“海洋上崛起的‘中國龍’”時,對深潛英雄們油然產生了深深的敬意,對不屈的中華民族產生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這是對于“蛟龍”英雄群體的純粹高尚、無私勇敢、智慧堅韌精神情感的深切體會和感動,是一次精神的洗禮,一種心靈的震撼。感謝這部厚重大氣的作品,帶給了我久違的、如此真切的、久久難忘的美好體驗。
我的眼睛也不止一次地濕潤過,不止一次因為感動,而停頓下來,回過頭去,重新回味那些感人的樂章——
66歲的老專家徐芑南,在退休6年后,毅然放棄國外的舒適生活,重新披掛上陣,任職“7000米載人潛水器總設計師”, 74歲了還親赴海上參加試驗,一干就是整整十年!600米、1000米、3000米、6000米、7000米!中國載人深潛每前進一步都有他的足跡汗水,他的夢想隨著潛水器的下潛,不斷深入到更藍更深的海域。從風華正茂的少年到鬢發染霜的古稀,從普通的潛艇兵到世界級潛水器的總設計師。深潛,是貫穿徐芑南整個人生旅程的唯一主線。這位可敬的“老帥”,帶領著中青年科研人員,在大時代中續寫深潛傳奇,成就了事業的深度和人生的高度……
總指揮劉峰,大洋協會的開山“元老”之一,質樸正直、堅定不移。他既像一位鎮定自若的將軍,又如同一部大片的總導演,負責整個潛水器從設計制造、材料經費到培訓人員、海試驗收等工作,上對科技部、國家海洋局、大洋協會、重大專項領導小組,下對分布在全國的各路攻關大軍,橫向各有關單位的聯系協調,以及國外合作的談判與簽約等。他殫精竭慮,運籌帷幄,忘我工作。大家親切地稱他為“總舵主”。
吳有生,一流的水彈性力學與船舶力學專家,婉拒英國倫敦布魯納爾大學答辯委員會博士的試探挽留,“祖國需要我,在國內我還有許多沒有做完的研究”,學有所成后報效祖國的信念從未動搖,回國后,他用省吃儉用省下來的120英鎊,買了6個當時在世界上最先進的加速度傳感器,送給702所做實驗用。在他帶動下,我國終于有了一支頗有國際聲望的水彈性力學研究隊伍。
第一副總設計師崔維,懷著一顆拳拳報國之心,同樣謝絕國外高薪聘請,在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擔任實驗部主任、研究院、博士生導師。主動放棄擔任所長職務,全身投入研發,體現了科學家的本色胸懷。當某些人“官本位”思想還盛行之時,他的選擇令人欽佩。
中國第一代潛航員,葉聰、傅文韜、唐嘉庚,他們吃苦耐勞,意志頑強,嚴謹自律,勤奮刻苦;以頑強的毅力、拼搏進取的精神,承受了各項全新而嚴格的培訓,最終成長為具有健康的體魄、穩定的工作情緒、平衡的心理狀態、生理功能達到最佳狀態的深海工作者。
于航教授講話溫文爾雅,一派學者風度。他在西方生活多年,仍然堅定地持有“中國護照”,他在歐洲研究的是海洋地質學,時刻關心著國內的海洋科技事業。在我們的7000米載人深潛水器中,他傾注了滿腔心血和全部熱情,極力推進,給予了巨大的無私幫助。從開始的起航,到50米海區,再到300米海區,于教授一刻不停地嚴要求、抓細節,無論是技術方面還是安全方面,他都發現不少問題,迅疾采取措施消除隱患,成為現場指揮部和各部門不可或缺的“海神”。試航員第一次下潛深海總會擔心的,于教授及時站出來,親自帶頭下潛,以身示范,極大鼓舞了年輕的試航員。這就是一個生活在海外、始終心向祖國的科學家的情懷!他以全部的智慧、勇氣和奉獻精神,與整個海試團一起,譜寫了中華民族發展歷史中的最寶貴最壯麗的篇章之一。
還有劉心成、劉峰、徐冠華、徐秉漢、王飛等專家、船長、船員……他們報國盡職,不為名利,默默奉獻,都以潛水器的研制試驗大局為重,表現出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強烈的事業心和無私的為國服務的情懷。
我最難忘我們的兩艘海監船,海監74、海監72,大義凜然捍衛試驗海區,為了阻止一艘大噸位外國船進入試驗區,它們毫不畏懼,全速沖上前去,在遠大于自己的外輪面前寸步不讓,寧可自己粉身碎骨,也絕不允許外輪損傷我們的試驗母船和潛水器!兩船雖小,但具有氣吞山河的氣勢,那情形、那氣勢一如當年民族英雄鄧世昌指揮致遠艦沖向吉野一樣,一往無前,勢不可當!那句“目標吉野,沖!”猶如在耳。這是炎黃子孫的血性,中華民族的精神!我的眼睛禁不住濕潤了。
還有感人“蛙人”沖級隊,他們精心陪伴 “蛟龍”,不顧一切為“蛟龍”保駕護航,在狂風惡浪中毫不畏懼,與風浪頑強搏斗,上演了驚心動魄的一幕幕。
太多太多的感人的場面!一次次深海試驗,一次次排除萬難,一次次壯舉,一次次成功!所有的征戰大洋的“蛟龍”勇士們,都為了中國載人深潛事業,為了炎黃子孫海洋強國夢,攜手并肩在一起,汗水灑深海,熱血沸大洋。他們以高尚的品格,自我犧牲的精神,成為了我們這個時代的英雄群體。
作品猶如一首大型交響樂,謳歌了人類不斷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把我帶進了跌宕起伏、浩瀚無邊的大洋,帶進了“蛟龍”英雄們深遠美麗的精神世界。我的心靈一遍遍傾聽著作者粗獷而細膩的,柔和而深情的,富有質感與溫度的樂章,我感受到了整部作品中所表現出的人類永恒存在的美好崇高的情感——探索、理想、進取、國家情懷、生命追求。
我情不自禁背誦了作者充滿激情的這些句子:
“是誰說,這是崇尚金錢沒有激情的年代?
是誰說,這是貪圖享樂缺乏理想的社會?
不!這是‘中國載人深潛精神’的體現和弘揚!
他們肩膀上承擔著建設海洋強國的重任,
心胸里蕩漾著對祖國和人民的忠誠!”
這是一部厚重的海洋歷史與文化的交響樂章——
自古,自由就是個讓人眼睛發亮的詞,人類正是通過逐漸克服自然的束縛和禁錮,從而獲得了更大的自由。世界發展潮流如此,我們必須站得更高、更遠、更深。“第四極”,正是這部作品所要向我們展示的海洋最深處的極地探索。它如同一首浩瀚樂章,展現著中國載人深潛器從“橫空出世”,“吹響深海集結號”,到“科考開門紅”,“海底3000米五星紅旗在海底飄揚”,“馬里亞納海溝世界紀錄7062米” “一聲‘龍吼’驚大洋”的動人過程。十年磨一劍!中國深潛為實現宏偉而壯麗的“中國夢”已邁出了堅實有力的一步!整個過程跌宕起伏,時而莊嚴,時而緊張,時而舒緩,時而激昂,緊緊牽引著我的精神。
作家許晨在描述“蛟龍”深潛的過程里,始終不忘引導我們回望歷史煙波——
“呼嘯的寒風如同饑餓的野獸……”,這漫天肆虐的風雪世界,地獄一般的南極點,科學探險家英國人司格特,“要爭奪第一個揭開冥頑的地球的秘密的榮譽”,最終從南極絕望而歸以致悲壯覆沒,五名英雄長眠在茫茫冰雪中,這是探險世界“第一極”的“偉大的悲劇”。作家引導我們回顧第二級北極、第三極珠峰的探索故事,了解自古以來人類前仆后繼的探索壯劇。這個過程如同粗獷沉重的旋律,一次次刷新我們的故我經驗,一次次得到更高更壯美的精神享受。
作家向我們深情陳述了“華夏海洋夢”——從遠古的潮音中聽到了兩千年前秦始皇東海深處的慨嘆;從“鄭和”們的遺憾中窺見大明帝國虛幻的滿足;從洋人的堅船利炮、中國近代歷史的斑斑血淚中,反思洋人的海洋觀,促國人意識到失去海洋的民族,也將失去家園……作家這樣寫道,“世代傳承的黃土文明、耕讀人家,為華夏大地披上春華秋實的盛裝,卻忽略弱化了那并非遙遠而是近在門前的藍色世界——海洋!”,作家憂患于國人歷代觀念陳舊,如實陳述外國對于海洋的充分認識,其歷史陳述和殷切的現實呼喚,都以富有文學品質的方式呈現給了我們。
這是一本歷史海洋文化知識完備的書,是一部海洋極地探索的厚重之作。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評論家李炳銀說:“這些年比較厚重的反映海洋文化的作品尚不多見,正值我們舉國上下強化海洋戰略,建設海洋強國之際,出現《第四極》這樣一部海洋題材的長篇紀實作品,令人感到十分高興。”
這也是一部構思巧妙的樂章——
毋庸置疑,“蛟龍”號的研制試驗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歷史、文化、科學,方方面面,錯綜交雜,范圍廣大。我作為一個愛好寫作者,深知構思創作的艱難。然而,作家許晨構思極其精巧。他把自己的現場見聞與海洋文化歷史,分兩路齊頭并進,使作品呈現出結構之美,如同一部宏大、輝煌、奇妙的貝多芬交響樂。
樂章在開篇的“序章”緩慢引入,然后第一章“我隨‘蛟龍’去探海”,第三章“‘蛟龍’公眾開放日”,第五章“鉆進‘蛟龍’過把癮”……有序推進。另一支主旋律是第二章“華夏海洋夢”,第四章“神秘而誘人的海底世界”,第六章“橫空出世——中國載人潛水器誕生記”……兩路主旋律分頭演進,直至“馬里亞納海溝:中國人來了!”和“一聲‘龍吼’驚大洋”——這是這部樂章的高音高潮!
全書從第七章開始,如同豪邁的戰歌,讀之明顯有威武雄壯的進行曲風格。
尾章“海洋上崛起的‘中國龍’”,意境延伸,氣勢恢弘、燦爛。猶如莊嚴、肅穆的圣詠旋律,華彩樂段,安詳與厚重相得益彰。
這樣一部鴻篇大作,以宏大優美的藝術手法,如此自如地穿插現場事件、涵蓋歷史文化,卻并不乏對人物的特點把握與細節的敏銳捕捉,一切有條不紊,一切有跡可循,內容不失
渾厚豐潤。讀者在愉悅、激情的閱讀體驗中,自然而然對國家深潛的歷史、現實、未來有了明確的認識。
《第四極》也體現出作家許晨重視文體追求,重視了形式的智慧優美,個性獨特。作品所反映出的極其用心的寫作態度,深深觸動了我。
與作家許晨,我非常幸運的有過一面之識。那是2016年3月我隨膠東昆崳作家群的一次青島之行。大家僅短短一小時左右的會面,席上聆聽到他以抑揚頓挫的語調談到《第四極》的創作經歷,大家欽佩之情油然而生,已然感覺到這是一位有擔當,有激情而又真誠的作家。
讀《第四極》這部作品,我可以感覺到作家對祖國、對國家海洋事業的深情關注。其飽滿的激情、豐富的歷史文化學識修養、健康積極樂觀的世界觀、人生觀,都融入了其中。作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作家自己首先必須是一個靈魂高尚的人,一個具有先進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人,這樣他才能從紛繁復雜的世界中發現社會發展的規律,從茫茫人海中識別各種人物形象,準確地把握自己所要描寫的對象。而作為一個作家的社會歷史責任感和價值觀,對于他的作品的完成和成功,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作家許晨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作家、藝術家要“扎根生活、扎根人民”的講話精神,下定決心要克服種種困難,用手中的筆記錄“蛟龍”號的來龍去脈,謳歌為其嘔心瀝血、殫精竭慮的科學家、試航員、組織領導者和船員水手們。在近六十歲的年齡時,以飽滿的熱情和更大的干勁,主動要求深入采訪體驗,參加前往太平洋海域大洋第35航次的科考工作。他珍惜自己作為中國作家第一人所得到的機會與殊榮。歷時近兩個月,航程9200多海里,經歷了臺風大浪的考驗。他能吃苦,肯自我挑戰,不斷沖擊創作的新高度!終于,歷時四年后,他為我們奉獻出了這本浸潤著海風浪韻的長篇報告文學力作《第四極——中國“蛟龍”號挑戰深海》。
從許晨這里,我意識到,在當下多元社會對作家構成了多重挑戰與考驗的時候,作家只有勇敢投入生活,才能獲取創作動力,并進行富有價值的文化審美。“貼著地面行走,文學才有生命力”,作家應當成為人民的同路人。
作為一個作家,許晨的高度的使命感、責任感、積極創作精神可親可佩!他正是我們年青作家們學習的典范。
我真的很久沒有因為閱讀一部作品,而產生感動、震動的閱讀體驗了。不談這部作品本身,關于閱讀,我有了另外一些反思與反省。
我是一個愛文學的人,可以說是讀過很多的經典文學作品的。這幾年,網絡、微信的流行,使我的閱讀內容也悄悄發生了改變。閱讀內容無疑慢慢流于輕淺化、碎片式、雞湯樣,甚至難以避免地讀到低劣化、模式套路化的文字。我看到有很多文章無節制注水,粗制濫造,良莠不齊,甚至簡單的快感導向,以刺激人體“多巴胺”為歸依,最大限度地滿足當代讀者的原欲。許多作品模糊沖淡了文學的倫理底線和社會責任,各種玄幻穿越神怪作品虛構的虛假英雄野蠻霸屏。
而在《第四極》閱讀中,我感受了真實的魅力!它促使我強烈意識到,作家的唯一責任是記述真實。唯有真實,才有感動,這是蕩滌人類心靈的泉水,洗去你久積的靈魂里塵埃污垢,露出你原本天然美好的易于感動的天性。人類需要感動,需要這樣的優秀作品來觸動我們或許已經部分麻木的心靈,我們需要真實有力的好作品,需要以高尚美好的感情來驅趕靈魂里黑暗丑陋的魔鬼。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評論家李炳銀在“序言”中寫得非常好——“真正的文學,是精神文明信仰的追求,是時代文明建設的參與者,記錄者和推動者。促進文明的發展,弘揚點贊高尚的精神情感和行為,永遠會比不斷的喟嘆苦難與哀傷更加的重要和需要。”
這正是文學創作的意義所在啊!
《第四極——中國“蛟龍”號挑戰深海》給了我“真正的閱讀”與“有營養的閱讀”。它從如此的高度,凈化了我的靈魂,喚起了一個不問世事的女子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并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責任。
對于我,一個熱愛寫作的人來說,《第四極》這本書,必將影響到我今后的閱讀選擇和創作方向。一個作家,能夠通過自己的作品、人物形象推動社會前進,這是一種光榮,也是一種責任。我愿意追求審美和崇高,我愿意讓自己處于對美好高尚的事物的感動狀態之中。人活著,是需要一點精神支撐的,需要確立一個明確正確的精神坐標的,那么《第四極》這本書的出現,可以給我、你帶來正確的引導!
作者簡介:
王彥平,網名:王謝堂前的燕子,煙臺市作家協會會員,《崑崳》雜志簽約作家。曾獲得過岱山杯海洋文學大賽優秀作品獎,七夕愛情作品征文獎等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