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wǎng)

首頁 > 評論 > 正文

張杰這個詩人


談張杰這個詩人
——“張杰詩歌研討會”上的發(fā)言
 
陳家坪/文
 
 
詩人陳家坪(左)和張杰
 
王東東主持的華語詩歌研究中心準備做一系列“與70后詩人見面”的學術(shù)研討活動,其用意是,想為新世紀以來的詩歌做一些帶有發(fā)現(xiàn)性的、建設(shè)性的批評研究工作。我很榮幸,詩歌活動第一回,是討論關(guān)于我的詩歌寫作。第二回詩歌活動是對張杰的詩歌寫作進行研討,在我看來這個仍然在持續(xù)的詩歌活動非常有意義,希望它能為當代詩歌研究提供出一些真正的價值。
 
昨天我和張杰見面,無意中聽到他在打電話,對方問他:“琴房的鑰匙在哪兒?”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巧合。因為2008年他出版了一本詩集,書名就叫《琴房》。并且,在詩集中他還寫了一首名叫《琴房》的詩作。我是覺得,在張杰的詩歌寫作中,有很多這樣的一些巧遇。也就是說,他的詩歌寫作和日常生活感受是一體的,詩與生命充滿了暗合。《琴房》這首詩,在我看來,是張杰作為一名詩人最有貢獻的作品。在這首詩中,一個詩人在面對他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他以詩歌抒情的方式,對他過去的生活給予交代,有一種時光的流逝感。另有一首最好的詩,那就是《紅星渠》。《紅星渠》這首詩有一個歷史生活的實景,有一個與當代生活告別的場景,非常感人!這兩首詩可以作為研究張杰詩歌的定調(diào)之作。這兩首詩并非像表面上顯示出來的那么簡單,背后的時代生活變遷,和他所寫到的小城人物,都非常令人心酸,一言難盡。當然,這是新世紀前后他在寫作上的一個現(xiàn)實觀照。而《琴房》之后,差不多又一個十年過去了,張杰又寫了一百多首詩,這個變化也是非常的大。
 
目前,如何探討張杰的詩歌寫作?他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的價值我覺得還是應該放在《琴房》這本詩集所處的這樣一個時間段來談,因為他有相對完成了的一個狀態(tài)。《琴房》這本詩集的創(chuàng)作過程,可以說是伴隨了張杰作為一個詩人的艱難成長。我這樣講,是基于一種“知人論世”的觀念。與其問張杰是一個什么樣的詩人,不如先問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則意味著他會寫出什么樣的詩!
 
張杰跟我是同齡人,我們相互對于時代生活,對于寫作的自覺意識,以及在吸收知識的過程當中,他作為一個詩人的存在已經(jīng)是進入到了我們的公共視野。對當代詩歌的寫作現(xiàn)場,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我對同代人的寫作保持了一定的距離。我更尊重人與人之間有緣份的實際交往,有一種像朋友一樣的真切感受。作為詩人朋友,我了解他的生活遠遠勝于閱讀他的詩歌。所以,我很慚愧,像《琴房》這本詩集剛出版時,張杰就送給我了,至今接近十年過去,我還一直沒有認真閱讀過它。好在昨天晚上,我把它讀完了,最后完成了我和張杰之間在詩歌作品上的相遇。這十年,張杰的生活非常曲折,他的命運充滿了變化,他從河南平頂山來到北京,從北京去馬來西亞想通過申請政治避難的方式去美國,兩年未果后從馬來西亞又回到了平頂山。他顛沛流離的生活,可以說是驚心動魄的。毫無疑問,他生活的真實與鮮活,會讓我想,他的詩是一個什么樣子呢?我覺得,他是在用身體跟這個世界發(fā)生關(guān)系,讀了他的詩,真的是感同身受,里面有很多豐富的人生經(jīng)驗和寫作風格上的變化。張杰最初的一些詩作,保持了他在個人天性上的沖動與叛逆,后來,他發(fā)展了自己身上書生的一面,詩歌寫作追求聲調(diào)上的平穩(wěn)和音節(jié)上的細密,有了一些儒雅之氣。為人性情直率未變,詩歌寫作上卻比較講究用詞造句上的隱與顯。可以說,在生活上他有一個革命者的形象,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卻日漸趨于隱修。
 
   張杰身上革命者的形象來自于他身處底層,對底層生活充滿了同情與憐憫,他的詩也愿意去表達底層人的那種生活經(jīng)驗和感受。在這一點上,我和他有一個共同的表達基礎(chǔ),希望我們這個社會能夠人人平等,個人充分享受自由與發(fā)展。2000年,我們是通過廖亦武的介紹相互認識的。當時,他正在辦民刊《爆炸》,四處向人約稿。隨后,他就來北京生活了,我們得以初次見面,一見如故。他對我可以說是無話不談,他敏感于生活中不平的經(jīng)歷,由此形成了最為基本的是非價值觀念。我發(fā)覺自己沒有他的覺悟高,對很多事情并不那么急于要去表態(tài),而他是事事都有態(tài)度。他好像始終有一種情緒,需要憤怒地表達出來,以示抗議。我現(xiàn)在想明白了,這種意識給了他一種對階級的覺悟,對一切生活優(yōu)越者他都持有一種懷疑。當然,這是基于他所意識到的,社會上普遍存在的不公正。對此,他仿佛已經(jīng)缺乏了信任。他對很多現(xiàn)象進行批判,以小見大地看待問題,我甚至無從加以勸阻,因為他總是持有最為基本的道義。但我也無法慫恿他。事實上,在他這樣的人生經(jīng)歷里,他的寫作和生活,從整體上看,我感覺他都是在經(jīng)歷一場注定的失敗。包括他生活的脈絡,他的表達,其實也是一種他在尋找夢想的過程。那個夢想還沒有形成,他已經(jīng)感受到了失落。夢想還未形成,他表現(xiàn)出了一種掙扎。與其說他是在反抗,不如說他是在掙扎。其實,他看不到他所要反抗的對象是什么,這種經(jīng)驗是我們這一代人普通的一種感受。正是在這種經(jīng)驗里面,讓我感受到張杰的重要性是什么?他那種生命現(xiàn)象和寫作現(xiàn)象,構(gòu)成了一種不可復制的個案。那種現(xiàn)象根植于中國,尤其是在新世紀初前后的改革開放與思想解放,西方思想進入到中國,然后就是人們的那種現(xiàn)代意識的覺醒。城市的工業(yè)化,現(xiàn)代文明在中國社會的發(fā)展,最值得我們考察的,一是來自于鄉(xiāng)村的那種生存經(jīng)驗,還有就是來自于小城的生存經(jīng)驗。大城市發(fā)展太快了,來不及細細去體會,而小城緩慢的,非常實在的傷害,正是張杰的詩所捕捉到的。他有首詩就叫《小城》,寫于2001年,我覺得這首詩有一個生活的原型,他這樣寫道:
 
    那團霧氣沼沼里,有我
    無數(shù)次徒步穿過的小城
    一條叫“大眾路”的老背街
    總在后夜落雨,被打碎的
    水銀路燈下,也總有穿中山裝
    騎鳳凰車摁鈴而過的夜歸人
    那時我九歲,愛戴礦燈帽
    被人欺負后,就獨自
    數(shù)著小巷里幽青的灰磚
    一路哭著,心里喊著:媽媽——
      ——張杰:《小城》,2001
 
我能體會到一種感覺,他注意到了“夜歸人”。一個詩人,你可以寫許多人,但張杰注意到“夜歸人”。“夜歸人”是非常具有象征意味的,在黑夜里,那是一種回家的感覺。然后,又和他的自我形成一個參照,即一個九歲的孩子,他意識到了一個“夜歸人”。那時,他九歲,被人欺負以后,他寫道:“就獨自數(shù)著小巷里幽青的灰磚”。他被欺負后,去數(shù)那些灰磚,一塊一塊地數(shù),來排解自己的被欺負的創(chuàng)傷。我覺得這種表達非常動人,可以感到張杰作為一個詩人,他的感受是非常幽微透徹而又有亮光的。
 
張杰還有一首詩:《我看見一位蓄發(fā)的藝術(shù)家》,寫于2000年,他寫了藝術(shù)家撿錢的一個動作,對應了一個藝術(shù)家的那種自命不凡的形象。買菜時,他不拘小節(jié),不討價不還價。接下來,錢掉了,他去撿錢。那錢落地以后很臟,他撿起來擦得干干凈凈。我覺得這個“擦錢”的細節(jié),就是寫作落到了一個非常具體的實處,非常形象傳神。他所有的鋪排,就是為了“撿錢”,大有喻意。金錢象征的是欲望,藝術(shù)家要“擦得干干凈凈”。從這些細節(jié)表達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張杰作為一個詩人,他的寫作是非常真實的。另一方面是,張杰有一種情懷,他有介入現(xiàn)實的那樣一種情懷。他關(guān)注社會上發(fā)生的一些公共事件,比如像黑磚窯事件等。他通過對公共事件的關(guān)注,試圖讓自己的詩歌寫作在我們的現(xiàn)實層面上變得有效,形成某種時代的聲音。
 
張杰有一首詩叫《表達與轉(zhuǎn)折》,寫一個女孩做墮胎手術(shù)的場景,這首詩我看了也非常震撼。盡管這首詩的語言沒有達到像《紅星渠》和《琴房》那樣的完美,但它是一個很好的題材。《紅星渠》在整體上有一種控制,里面有變化,有一種超越。內(nèi)容上有情節(jié),有起承轉(zhuǎn)合。尤其像紅星渠這樣一個陳舊的東西,我們看不到它的生氣,它是一個歷史的遺跡。接著,他轉(zhuǎn)向離紅星渠不遠的火車站,一個母親送別子女去南方打工,把紅星渠這個充滿農(nóng)耕文明的歷史遺跡,轉(zhuǎn)化成為一個告別的背景。所以,我們既要體會題材,也要體會到題材所能夠表達出來的主題。
 
我不覺得,張杰需要去發(fā)明詞語,去雕琢詞語,盡管那有一定的必要。但像張杰這種充滿生命爆發(fā)力的寫作者,生命力本身就會推動著一個文本成形。所以,他對于知識分子寫作,泛知識分子寫作,充滿了一種向往,我覺得很奇怪,因為那樣的寫作與他是格格不入的。可能是從對語言的需求上,他覺得所謂的學院派詩人更能對語言有所把玩。但千萬不要去玩生命。我覺得不是這樣的,我覺得寫作首先還是要有一個生命的存在,我主張先釋放生命,然后再去雕琢語言。若先雕琢語言,因襲各種陳規(guī),生命可能就會枯竭。我們的作品最后若停留在對語言的雕琢上面,那就會使充沛的生命顯得枯萎。語言是停留在對生命的感知上。你可以雕琢語言,但不能本末倒置。生命是一個活的東西,它不是死的東西。也許語言是死的,誰都可以用它,但詩人要把語言用活。
 
我剛才結(jié)合張杰的詩歌作品發(fā)表了一些我的看法。其實,張杰的詩歌寫作,在今天我們這樣一個自由的討論空間里,我想直接告訴他,他的詩如何打斷自然主義的邏輯,或者如何控制詩歌在寫作時的自由聯(lián)想?因為在張杰的詩歌寫作里,你可以感受到一種自然主義的東西。他在一首詩里,寫一個東西,有時沒有跳出來。在時間和空間上,他沒有跳出來。你怎么把自己的思維表達間離出來,所以你不能只是遵從一個自然主義的邏輯,要跳出自然主義的邏輯,通過對自然事物的聯(lián)想,然后我覺得還要控制好這種聯(lián)想。聯(lián)想有兩個問題,一個是聯(lián)想與聯(lián)想的連接點在哪兒?還有一個就是,聯(lián)想和主題塑造的關(guān)系是什么?聯(lián)想它對主題塑造是不是有用?它和其他聯(lián)想同樣處在一個主題下面,它們是不是和諧?應該從這樣的一些思路上去考慮我們的詩歌寫作。相對來講,《紅星渠》和《琴房》這兩首詩就表達得很得體,出現(xiàn)在詩里面的東西,非常自然,還相互推動詩的主題,活靈活現(xiàn)地在推進,在補充,而不是僅僅停留在一個聯(lián)想上。
 
張杰作為一個詩人的形象,我說過他是一個非常有故事的人。在張杰的身上,也很明顯地可以感覺到他有一種野蠻的力量,但同時他又有一種書生氣質(zhì),這兩種東西交織在他的身上。當然,具體找一些文本來分析,就能夠看得更真切了。包括他做事情,也是不管不顧的,這跟他的性格有很大的關(guān)系。在這兒,野蠻的力量,是一種意識,不是一個價值判斷。有了野蠻的力量,接下來是我們對它進行駕馭、控制和塑造,那是藝術(shù)作品要完成的過程。在新世紀前后,張杰身上最極端的表現(xiàn),就是他向往能夠到美國去生活,因為美國代表了民主與自由。因此,他流亡到吉隆坡,這體現(xiàn)出他對西方民主政治文明的向往,這種向往充滿了我們這個社會,在新世紀前后是非常強烈的。而在我們這個后極權(quán)社會的歷史潮流中,張杰沒有趕上末班車。張杰生命的綻放,如他辦民刊,開始叫《爆炸》,現(xiàn)在叫《靜電》。《爆炸》是向外,《靜電》是向內(nèi),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他在生命態(tài)度上的一個轉(zhuǎn)變。對于張杰的詩歌寫作,我想最終不是語言探索的問題,而是基于某種使命感,從而對于命定主題的發(fā)現(xiàn)。這種主題發(fā)現(xiàn)甚至不是想找就能夠找得到的,而必須是一種命運的,時代生活與個人心智上的覺悟。
 
 
陳家坪,詩人,紀錄片導演。1970年出生于重慶。曾任北大在線新青年網(wǎng)站學術(shù)頻道編輯、中國學術(shù)論壇網(wǎng)主編。參與編輯民刊《知識分子》,參與采訪整理《沉淪的圣殿》。出版詩集《吊水滸》,拍攝教育公平紀錄片《快樂的哆嗦》。近年與友人發(fā)起北京青年詩會,主編《橋與門:北京青年詩會詩人訪談》。現(xiàn)居北京。
 
 
張杰,1971年生于河南平頂山市。畢業(yè)于平頂山學院。曾居北京、吉隆坡,作品散見國內(nèi)一些文學刊物,兼及詩歌評論。2001年創(chuàng)辦《爆炸》詩刊(2001-2004)。2005年參加第21屆青春詩會,出版有詩集《琴房》(2008)。著有中篇小說《G城人》。2015年與友人創(chuàng)編《靜電》詩刊。現(xiàn)居平頂山市。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下面一进一出好爽视频| 美女极度色诱视频国产| 久久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岳|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 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焰灵姬下面夹得好紧| 69视频在线看| 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 欧美丰满大乳高跟鞋| 蜜桃av噜噜一区二区三区| 两性色午夜视频免费播放| 人人爽人人澡人人高潮|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免费极品av一视觉盛宴| 国产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另类精品xxxx人妖换性 | 亚洲色欲久久久久综合网|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 新版bt天堂资源在线| 热の无码热の有码热の综合| 麻豆一二三四区乱码| chinese麻豆自制国产|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 国产乱弄免费视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精品| 教官你的太大了芊芊h| 欧美亚洲国产成人高清在线| 直接观看黄网站免费视频| 高清免费a级在线观看国产| 91香蕉视频在线| 一级毛片www| 久久国内精品自在自线400部o | 亚洲激情电影在线| 向日葵app下载观看免费| 国产成人无码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xxx| 小蝌蚪视频在线观看www| 日本人强jizz多人|